華文網

文化之花綻放田園舞臺——大竹縣開展百場文化下鄉活動側記

大竹文藝工作者用竹嗩呐表演曲目

連日來,大竹縣文化館文藝工作者以及廣大民間藝術愛好者組成多個小分隊,

分別深入到該縣楊家鎮六合村、柏林鎮洪河村等地,開展“精准扶貧·文化下鄉·惠民演出”活動,將舞臺搭建在了貧困村群眾的家門口。其實,這是在全縣70個貧困村開展“百場文化下鄉”巡迴演出活動的一個縮影。

每場演出以豐富的竹文化為背景,一場場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演出,以及文化下鄉“非遺”展、攝影展、書畫展等相關活動緊鑼密鼓的開展,

不僅讓廣大群眾分享了一台鄉土韻味濃厚的“視聽盛宴”,而且通過文藝表演、展覽等形式來宣傳精准扶貧政策,落實好“兩不愁、三保障、四個好”目標,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的文化保障。

如今,走進大竹的三山兩槽,竹嗩呐的花式表演精彩絕倫、廣場舞的曼妙舞姿絢麗多彩……大竹縣群眾文化氛圍日益濃厚,文化基因滲透到群眾日常生活中,

一大批民間文藝團體活躍在城市鄉村。這些可喜的變化與當地黨委、政府多年來始終堅持開展以“百場文化下鄉”為載體的群眾文化活動密不可分。

大竹縣制定了一系列文化建設保障措施,完善了縣、鄉鎮、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路,新建了一批文化基礎設施,組建了門類齊全的業餘文化隊伍,開展了一系列文藝展演活動,打造了“竹文化”“麻文化”“百場文化下鄉”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

全縣年均組織開展各類社會文化活動400餘場,實現每月開展一次小型文化活動,每季度開展一次中型文化活動,半年開展一次大型文化活動。

“百場文化下鄉”自2007年啟動以來,已成為大竹縣獨特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名片。演出隊伍辦畫展、送書籍、演舞蹈、唱歌曲、評小品、奏樂器、講評書等,深入城市農村、工礦企業、學校軍營,每年專題演出在100場以上。為充分調動社會團體積極性,

創造性採取專業隊伍與業餘團體相結合,參加演出的團體由單一的文化館,如今吸收了清平樂管樂團、春之聲合唱團、大竹畫院、詩詞學會等民間文藝團體加入,成為百場文化下鄉活動的“生力軍”;文化下鄉形式也由以前單一的舞臺演出,增加了免費贈送書籍資料、文藝志願者捐款慰問貧困群眾、書畫展覽、攝影展覽、詩文展覽等,豐富了內涵,拓展了外延,
深受群眾好評,真正實現了“群眾寫戲、群眾演戲、群眾看戲”的良好格局。百場文化下鄉活動的開啟,讓送文化下鄉變成了該縣群眾文化工作的一個常態。

近年來,隨著百場文化下鄉活動的持續推進,越來越多的群眾主動加入到這支隊伍中。

胡知全和陳良軍,是大竹縣月華鎮井崗村農民。2011年首屆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胡知全和陳良軍突然被推上一個大舞臺,面對台下數千張笑臉和潮水般的掌聲,他們渾身來勁,過後一連興奮了幾天,甚至晚上都睡不著。“這種成就感讓我意識到我吹嗩呐的真正價值在哪兒,從此舞臺跟我結下不解之緣。”胡知全說,“站上舞臺那就是表演,得有動作、表情,還要有更多的吹奏形式和特技。”

於是,胡知全和陳良軍一有空便在一起鑽研,用嘴吹、用鼻孔吹、倒立吹、一個鼻孔連吹兩支、兩人合吹一支、多人花式吹……花樣不斷翻新,每次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他們的表演成了保留節目。而今,大竹縣竹嗩呐已成功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5年10月29日至30日,作為第五屆全國新農村文藝展演和首屆四川藝術節·第十五屆戲劇小品(小戲)比賽的重要組成部分——“歡樂鄉村行”暨文化惠民展演大竹縣分會場文藝演出在竹陽鎮東湖廣場激情上演。大竹縣近100名文藝工作者與來自北京、安徽等省市和達州市的70余名優秀文藝嘉賓同台獻藝,為1萬余名市民朋友獻上了一台鄉土韻味濃厚的“視聽盛宴”。

大竹縣文化館表演的舞蹈《麻之韻》、歌伴舞《醉美大竹》將獨具地方特色的竹樂、竹歌、竹舞、竹景與苧麻之鄉的生活結合起來,藝術地再現竹鄉百萬人民積極向上、勤勞聰慧的樂觀性格。同時,力求借此次展演,讓勤勞的大竹人民與時代同步,與改革同行,在竹鄉大地上繼續書寫加快建設繁榮時尚美麗和諧大竹新篇章。

從“本土的”走向“全省的”,大竹縣培育的文化產品已經完成了蝶變,下一步,大竹的目標是讓“本土的”逐步成為“全國的”乃至“世界的”。

他們渾身來勁,過後一連興奮了幾天,甚至晚上都睡不著。“這種成就感讓我意識到我吹嗩呐的真正價值在哪兒,從此舞臺跟我結下不解之緣。”胡知全說,“站上舞臺那就是表演,得有動作、表情,還要有更多的吹奏形式和特技。”

於是,胡知全和陳良軍一有空便在一起鑽研,用嘴吹、用鼻孔吹、倒立吹、一個鼻孔連吹兩支、兩人合吹一支、多人花式吹……花樣不斷翻新,每次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他們的表演成了保留節目。而今,大竹縣竹嗩呐已成功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5年10月29日至30日,作為第五屆全國新農村文藝展演和首屆四川藝術節·第十五屆戲劇小品(小戲)比賽的重要組成部分——“歡樂鄉村行”暨文化惠民展演大竹縣分會場文藝演出在竹陽鎮東湖廣場激情上演。大竹縣近100名文藝工作者與來自北京、安徽等省市和達州市的70余名優秀文藝嘉賓同台獻藝,為1萬余名市民朋友獻上了一台鄉土韻味濃厚的“視聽盛宴”。

大竹縣文化館表演的舞蹈《麻之韻》、歌伴舞《醉美大竹》將獨具地方特色的竹樂、竹歌、竹舞、竹景與苧麻之鄉的生活結合起來,藝術地再現竹鄉百萬人民積極向上、勤勞聰慧的樂觀性格。同時,力求借此次展演,讓勤勞的大竹人民與時代同步,與改革同行,在竹鄉大地上繼續書寫加快建設繁榮時尚美麗和諧大竹新篇章。

從“本土的”走向“全省的”,大竹縣培育的文化產品已經完成了蝶變,下一步,大竹的目標是讓“本土的”逐步成為“全國的”乃至“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