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昔日軍中將才,今朝書法名家——訪“虎”將軍胡世浩

昔日軍中將才,今朝書法名家

——訪“虎”將軍胡世浩

陽春三月之際,

富春江邊迎來了一位儒雅的老者,他漫步在富春江邊細細品味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不停地發出讚歎之聲。他就是國內知名的將軍書法家,擅長于草書的胡世浩先生。

愛好書法的人很多,但像胡世浩這樣癡迷翰墨創作和收藏的人不多見,尤其對於一名曾是軍中一員的人來說,更是少見了。而來過富陽後,胡世浩一直對富陽的山水念念不忘,近日還盛情地邀請筆者一行來到他的老家東陽市上宅村。

癡迷翰墨創作和收藏的一筆“虎”將軍

一進胡世浩的家,墨香氣息撲面而來,客廳一側掛著一幅“虎”字書法作品,這“虎”字寫得剛柔相濟,虎虎生威。原來這就是胡世浩將軍的一筆“虎”作品。胡世浩曾是一員虎將,上世紀50年代初參加抗美援朝,在朝鮮戰地生活長達5年之久,將人生中最美好的寶貴青春無私奉獻在了異國他鄉。而胡世浩將軍愛寫虎,

一筆“虎”字如其人,彰顯出虎虎生威之氣。他的“一筆虎”作品被50多個國家的學者和教授收藏。

胡世浩將軍雖然已到耄耋之年,但是精神矍鑠,思路清晰,談吐如流,更難得的是還有一絲孩童般的純真。這大概是多年浸潤書法,讓胡老有了返璞歸真的境界。

對書畫藝術的迷戀,胡將軍說是發端于1983年與軍旅畫家蒙子軍的偶然相識。那年,蒙子軍給戰士們表演畫技,他當時是畫竹子,

寥寥幾筆落下,一株翠竹便躍然紙上,“太神奇了!”胡世浩頓時覺得特別興奮。而且蒙子軍寫字不用毛筆,而是用幾根雞毛蘸上墨,寫出的字飄逸俊朗。

然胡老專攻草書卻始於1985年的銀川。那年9月23日,胡世浩調任寧夏軍區副司令員。國慶日前,曾杏緋、胡公石、柴建方、劉正謙等書畫名家到寧夏軍區獻藝慰問。“書畫家們現場創作,我轉到胡公石面前時怎麼也走不動了,他行雲流水的草書讓我著迷,

之後我就悄悄臨摹胡公石的字,這一寫就是10年。”胡世浩說,以前讀書時就學用毛筆,後來在部隊工作時也常常練習書法,“但那是在寫字消遣,並沒有習帖研修。”

為了書藝更加超越,胡世浩隨後又師法我國標準草書的一代宗師于右任,潛心習練其碑帖,汲取了于右任運筆勁健、疏密有致的神韻。他的書法穩健練達,大氣磅礴,充分表現出軍人的陽剛之美。同時亦有靈動之氣,筆墨處處充滿生機和活力,筆端流淌著精神氣象、藝術趣味和審美追求。

著名作家張賢亮在他的《儒將頌》中這樣評價胡世浩:“……將軍對文化人虛懷若谷,不恥下問,謙謙然,彬彬然,有君子之風。我的確從他身上看到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新一代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中的恢復和繼承。”

胡世浩為人平易近人,毫無架子,遇到有人索字從不拒絕,所以胡世浩的書法作品從不進入市場進行交換,只在朋友與情誼中交流贈送。據他自己講,這些年給寧夏書法愛好者贈送的作品就在15000件以上。

胡世浩將軍有“將軍收藏家”的美譽,幾十年來他廣交墨友,採擷翰林精品,收藏書畫作品中不乏中國當代書畫最高水準泰山北斗的精品力作,先後出版了10部書畫珍藏集。

而他有一顆真誠的心,幾十年來,他給書畫家寫了2萬多封信件,收藏字畫1.6萬餘幅,其中精品4000多幅,並從藝術家身上學到了不少真才實學。“我第一次向書畫家開口求字,蒙子軍滿足了我的要求,給我畫了幅竹子並寫了一幅字,從那以後,我就喜歡上了收藏書畫作品,然後才培養起了書畫鑒賞能力。”胡世浩說。

胡將軍說:“我以老百姓的身份給他們寫信求畫,給不給是他們的事,但求不求是我的事。要想得到字畫,就要放下架子,文化人最看不慣端架子的人,只要你真心實意地去要,人家總會給的。”

正因為將軍“謙謙然,彬彬然”的君子之風,贏得了眾多書畫名家的心,大家紛紛將自己的作品送給他。對於自己收藏的作品,胡世浩說:“每一件都是一個故事。”

不辭辛勞為當地群眾建造碑林公園

而近些年,胡世浩又做一件大事。這要從1995年說起,那年胡世浩來到東陽市開會。會議結束後來到老家上宅村,看到村裡的饅頭山是一個很好的地方,所以就想在這裡做一個他近萬幅收藏作品的碑林公園。

後來,胡世浩把這個想法反映給了當地政府,得到當地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之後,建造碑林公園這件事慢慢一點一點成型。2013年,胡世浩從寧夏回到上宅老家落葉歸根。就開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安度晚年,為家鄉的碑林公園(後取名將帥書藝苑)四處籌集資金,然後設計碑林公園的佈局,指揮工人按照設計的方案開始修建碑林公園。

截至2016年,將帥書藝苑得到浙江、寧夏、江蘇等地賢達人士的幫助先後籌得資金168萬元,很多人參與義工勞動。在胡世浩的帶頭下,大家一起有力出力,有錢出錢,目前將帥書藝苑已經基本建成。

走近碑林公園,就會看到公園大門對面有一山,很像鳳凰,所以胡世浩為大門取名“鳳陽門”。“鳳陽門”也是公園的第一景。抬頭只見大門的上端掛著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吳善璋先生提名的“將帥書藝苑”,門兩側兩幅對聯由李鴻章、賀森慈所作。兩幅條幅是郭沫若、啟功的墨蹟。十塊石碑是十位元上將的書法作品,門內兩側由鄧小平書寫的“福”、李宗仁書寫的“壽”榜書石碑。一座園門有十五位元大家的作品石刻,全國為數也不多。

公園共設有十景,除了鳳陽門,還有懷戀屏、風雲緣、清風碑、望塵台、將帥牆、方竹園、甘泉池、珍藏館、將軍陵九景。其中“懷戀屏”其寓意對偉人、廉官、英雄、好人的懷念。13米長,2.2米高,朝南的“為人民服務”,朝北的“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均為毛澤東書法作品的石碑。而且“懷戀屏”這道景,不能一眼望穿,在整個公園起到若隱若現的效果。

風雲緣,建立於2015年,室內有毛澤東漢白玉雕刻2米高坐像一尊,牆上嵌著由國家領導人書寫的40塊石碑。清風碑,則有一尊2.6米高的北宋清官,北宋兵部侍郎胡則的青石雕刻的坐像。牆上嵌有百年來最有影響的社會名流書作60塊石碑,其中一部分書作是表彰胡則的功德。

公園左側,園牆長200多米,牆上嵌有十位元帥,十位大將,六十七位上將,三十位中將,五十位少將共167幅書法作品的石碑。由此也取名為“將帥牆”。

而在“將軍陵”院內埋有上宅村明、清兩位將軍。分別是明末胡大用將軍,清朝鴉☆禁☆片戰爭時期胡大純將軍。

漫步在將帥書藝苑,公園地方雖不大,但是處處是景,彙聚了歷史、人文、書法等元素,不僅讓這個建在農村的碑林公園成為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在全國範圍,也成為一處罕見的人文景觀公園。而且這裡還是一處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每逢節假日,就會有老百姓或學生慕名前來參觀。去年毛主席誕辰那天,當地的學校還組織了小學生來參觀學習。”園區正在工作的一位師傅說。

目前胡世浩將軍一直在積極的把公園修飾的更好,並已經開始種植綠化。下一步,他已經規劃在園區右邊的空地上建一個書畫展廳,放一些字畫進行展覽。

胡將軍以83歲的高齡全身心的投入在這件“老百姓的實事”上,不辭辛勞,用他的話說:“我覺得,農村人也需要有文化的薰陶,我就希望把自己收藏的作品也讓鄉親看到。”

人物簡歷

胡世浩,1935年5月出生于浙江省東陽市上宅村農家。1950年參軍,1953年年初參加抗美援朝,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排長、參謀、營長、團長、副師長、副軍長,寧夏軍區司令員,自治區黨委常委。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同時亦有靈動之氣,筆墨處處充滿生機和活力,筆端流淌著精神氣象、藝術趣味和審美追求。

著名作家張賢亮在他的《儒將頌》中這樣評價胡世浩:“……將軍對文化人虛懷若谷,不恥下問,謙謙然,彬彬然,有君子之風。我的確從他身上看到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新一代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中的恢復和繼承。”

胡世浩為人平易近人,毫無架子,遇到有人索字從不拒絕,所以胡世浩的書法作品從不進入市場進行交換,只在朋友與情誼中交流贈送。據他自己講,這些年給寧夏書法愛好者贈送的作品就在15000件以上。

胡世浩將軍有“將軍收藏家”的美譽,幾十年來他廣交墨友,採擷翰林精品,收藏書畫作品中不乏中國當代書畫最高水準泰山北斗的精品力作,先後出版了10部書畫珍藏集。

而他有一顆真誠的心,幾十年來,他給書畫家寫了2萬多封信件,收藏字畫1.6萬餘幅,其中精品4000多幅,並從藝術家身上學到了不少真才實學。“我第一次向書畫家開口求字,蒙子軍滿足了我的要求,給我畫了幅竹子並寫了一幅字,從那以後,我就喜歡上了收藏書畫作品,然後才培養起了書畫鑒賞能力。”胡世浩說。

胡將軍說:“我以老百姓的身份給他們寫信求畫,給不給是他們的事,但求不求是我的事。要想得到字畫,就要放下架子,文化人最看不慣端架子的人,只要你真心實意地去要,人家總會給的。”

正因為將軍“謙謙然,彬彬然”的君子之風,贏得了眾多書畫名家的心,大家紛紛將自己的作品送給他。對於自己收藏的作品,胡世浩說:“每一件都是一個故事。”

不辭辛勞為當地群眾建造碑林公園

而近些年,胡世浩又做一件大事。這要從1995年說起,那年胡世浩來到東陽市開會。會議結束後來到老家上宅村,看到村裡的饅頭山是一個很好的地方,所以就想在這裡做一個他近萬幅收藏作品的碑林公園。

後來,胡世浩把這個想法反映給了當地政府,得到當地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之後,建造碑林公園這件事慢慢一點一點成型。2013年,胡世浩從寧夏回到上宅老家落葉歸根。就開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安度晚年,為家鄉的碑林公園(後取名將帥書藝苑)四處籌集資金,然後設計碑林公園的佈局,指揮工人按照設計的方案開始修建碑林公園。

截至2016年,將帥書藝苑得到浙江、寧夏、江蘇等地賢達人士的幫助先後籌得資金168萬元,很多人參與義工勞動。在胡世浩的帶頭下,大家一起有力出力,有錢出錢,目前將帥書藝苑已經基本建成。

走近碑林公園,就會看到公園大門對面有一山,很像鳳凰,所以胡世浩為大門取名“鳳陽門”。“鳳陽門”也是公園的第一景。抬頭只見大門的上端掛著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吳善璋先生提名的“將帥書藝苑”,門兩側兩幅對聯由李鴻章、賀森慈所作。兩幅條幅是郭沫若、啟功的墨蹟。十塊石碑是十位元上將的書法作品,門內兩側由鄧小平書寫的“福”、李宗仁書寫的“壽”榜書石碑。一座園門有十五位元大家的作品石刻,全國為數也不多。

公園共設有十景,除了鳳陽門,還有懷戀屏、風雲緣、清風碑、望塵台、將帥牆、方竹園、甘泉池、珍藏館、將軍陵九景。其中“懷戀屏”其寓意對偉人、廉官、英雄、好人的懷念。13米長,2.2米高,朝南的“為人民服務”,朝北的“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均為毛澤東書法作品的石碑。而且“懷戀屏”這道景,不能一眼望穿,在整個公園起到若隱若現的效果。

風雲緣,建立於2015年,室內有毛澤東漢白玉雕刻2米高坐像一尊,牆上嵌著由國家領導人書寫的40塊石碑。清風碑,則有一尊2.6米高的北宋清官,北宋兵部侍郎胡則的青石雕刻的坐像。牆上嵌有百年來最有影響的社會名流書作60塊石碑,其中一部分書作是表彰胡則的功德。

公園左側,園牆長200多米,牆上嵌有十位元帥,十位大將,六十七位上將,三十位中將,五十位少將共167幅書法作品的石碑。由此也取名為“將帥牆”。

而在“將軍陵”院內埋有上宅村明、清兩位將軍。分別是明末胡大用將軍,清朝鴉☆禁☆片戰爭時期胡大純將軍。

漫步在將帥書藝苑,公園地方雖不大,但是處處是景,彙聚了歷史、人文、書法等元素,不僅讓這個建在農村的碑林公園成為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在全國範圍,也成為一處罕見的人文景觀公園。而且這裡還是一處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每逢節假日,就會有老百姓或學生慕名前來參觀。去年毛主席誕辰那天,當地的學校還組織了小學生來參觀學習。”園區正在工作的一位師傅說。

目前胡世浩將軍一直在積極的把公園修飾的更好,並已經開始種植綠化。下一步,他已經規劃在園區右邊的空地上建一個書畫展廳,放一些字畫進行展覽。

胡將軍以83歲的高齡全身心的投入在這件“老百姓的實事”上,不辭辛勞,用他的話說:“我覺得,農村人也需要有文化的薰陶,我就希望把自己收藏的作品也讓鄉親看到。”

人物簡歷

胡世浩,1935年5月出生于浙江省東陽市上宅村農家。1950年參軍,1953年年初參加抗美援朝,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排長、參謀、營長、團長、副師長、副軍長,寧夏軍區司令員,自治區黨委常委。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