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十大帝國之“最後土崩瓦解”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當年雄踞歐亞非的大帝國,在美國媒體根據領土、民族構成、區域內最高政權等因素排出的世界歷史上十大帝國中排名末尾。奧斯曼土耳其人,是原來塞爾柱突厥羅姆蘇丹國下屬的一個小型部族。

奧斯曼土耳其人是西突厥人中的一支,後來遷到了小亞細亞,塞爾柱突厥的羅姆蘇丹給予同種的奧斯曼土耳其人以慷慨優厚的待遇,將小亞細亞西北部同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接壤的索古德地區封給了他們,作為藩屬以拱衛羅姆蘇丹國。羅姆蘇丹國在蒙古人的一再打擊下分崩離析,1299年奧斯曼土耳其人的首領奧斯曼宣佈獨立建國,
從此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不斷擴張,第三任蘇丹穆拉德一世(1360年-1389年在位)在位期間,接連征服了西色雷斯、馬其頓、和整個希臘北部,迫使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稱臣納貢。1453年,最終消滅了東羅馬帝國,佔領了歐洲的君士坦丁堡,並把其作為奧斯曼帝國的新首都並逐漸改稱為伊斯坦布爾。

奧斯曼帝國初期疆域

第十任蘇丹蘇萊曼大帝(1520年-1566年在位)在位時,奧斯曼帝國日趨強大,成為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控制著巴爾幹半島大部分地區、非洲北部的埃及、蘇丹、利比亞和突尼斯等北非地中海沿岸地區、中東的很大一部分地區。其在地中海的海軍力量一度碾壓西班牙的海軍,然而蘇萊曼大帝逝世後,土耳其的領土擴張逐漸放緩。

特別是歐洲國家陸軍中的火槍得到長足發展後,奧斯曼帝國在歐洲的擴張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15世紀奧斯曼帝國的疆域

帝國後期境內各地民族主義的發展也對奧斯曼帝國造成了衝擊,奧斯曼帝國在屬地採用的是米利特制度,就是用當地人統治當地人的策略。

帝國屬地內的各民族的宗教風俗得以保持,土耳其本部往屬地的移民也不多,帝國境內沒有發生民族融合。

1878年之前奧斯曼帝國極盛時的版圖

由於奧斯曼帝國蘇丹繼承的習俗,前期是新繼位的蘇丹會殺掉所有的兄弟,

到後期變得比較“人道”,在沒有成為新蘇丹之前,所有的王子們會被“圈養”在宮中,好吃好喝供著,不許離開後宮。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這些沒有接觸過社會的王子們萬一成為蘇丹(皇帝),往往能力不足,權臣當權,帝國開始沒落。同時米利特制度的弊端也開始顯現,1829年,希臘獨立,1875年,塞爾維亞、黑山、莫爾達瓦宣佈脫離帝國獨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斯帝國作為同盟國被英法等協約國集團打敗,最後被肢解,在其原屬地上形成了約40餘個國家。

最後被肢解,在其原屬地上形成了約40餘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