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反腐正劇《人民的名義》:一部中國家庭教育的反面教材

《人民的名義》自2017年3月28日開播以來,已一個多月,熱度不減,而據CSM52城市網4月23日(周日)最新公佈資料顯示,當天的《人民的名義》收視成功破6,打敗了早年《回家的誘惑》創下的收視紀錄。

劇中達康書記的GDP,

電視劇的人物關係圖,貪官們的花式婚變,主角們的高情商鬥法吸引著我們的眼球。另一方面,這部歌頌主旋律的反腐大劇,但卻是家庭教育的反面教材,暴露出很多中國家庭都存在的常見問題。

1.窮養孩子的後果 比你想像中的要可怕

從小被窮養,到底多可怕?有個例子簡直是量身定做,他就是《人民的名義》裡的趙德漢。

《人民的名義》一開場,就出現了十分震撼的趙德漢的那滿屋子錢的一幕,

而這些錢的擁有者——趙德漢,農民出身,小時候窮苦慣了。當官以後,他控制不住對金錢的收藏癖,利用職務便利貪污受賄。

他清楚地記得收藏的金錢總額:兩億三千九百九十九萬五千四百元。然而,他卻一分錢沒花,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住破房子,他說“我的夢想很簡單,我只要一張床,一堵牆和一個冰箱”。

趙德漢對金錢的匱乏感深入骨髓,靠儲存金錢尋找安全感,只有抱著金錢才能入眠。一個從小窮怕了的人,就算以後擁有多少的錢,他的內在也很難達到豐盛富裕的狀態,無法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我們耳邊偶爾會聽到這樣一些話:

“你知不知道媽媽每天上班多辛苦?賺的錢除了給你上學,

只夠每個月的生活費,你怎麼這麼不懂事!”

“家裡沒錢,只靠你好好讀書,以後賺大錢”。

對著孩子哭窮或者窮養孩子,不否認孩子會因為父母經常的「哭窮」而變得節儉了,但孩子內心的匱乏感也會伴隨著孩子一生的成長,並且會因匱乏感而帶來諸多的毛病。同時,孩子也會因為窮意識背後緊逼家庭的壓力佔據了大腦的「頻寬」,很直接吞噬孩子大腦發展能力,影響孩子的眼界和格局。

2.喪偶式育兒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缺位

《人民的名義》裡面的達康書記可以說是難得的好幹部,政治頭腦清晰,心裡裝著老百姓。但政治上的廉潔好官並不能與一個家庭好父親的形象畫等號,作為一個父親,他顯然是不合格的。

從劇中我們也知道,達康書記的妻子歐陽菁在早期是一直在做賢內助的。家裡外面一把抓,因為丈夫工作調動頻繁,她帶著女兒一路跟隨。

而達康則是一心在工作上,對妻子和女兒的置之不理,沒有盡到多家庭的責任。

後來,擔任銀行高管的歐陽菁因為涉嫌受賄被抓,遠在美國的女兒第一個反應不是去安慰爸爸,或者向爸爸尋求安慰,而居然是:是不是我爸抓的人?之後她連問都不問一聲,直接拒接爸爸的電話。逼得達康書記想和孩子聯繫,還不得不求助於朋友!

這樣的疏遠父女關係,這樣的不被信任,就是長期忽視家庭帶來的苦果。

其實,好爸爸不一定要賺多少錢,或者要帶孩子做什麼冒險的刺激的事情。有時候只需要多放下手機、遊戲和部分不是十分緊急的工作,陪孩子去外面玩玩遊戲,關心關心孩子的小秘密,創造一些溫馨的小瞬間,都可以成為溫暖孩子一生的回憶。

同時,眾多研究表明,父親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孩子智力發展的良好的催化劑、幫助孩子形成積極的品質、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父愛對於孩子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孩子總是成長得太快了,請不要在他的成長路上缺席了。

3.隔代教育的溺愛 讓孩子過早地接受社會潛規則

生活在單親家庭,母親早逝,父親重傷,照顧小皮球生活最多的人,是他爺爺奶奶。

爺爺陳岩石老爺子頗為令人敬佩,十幾歲扛炸藥包抗日,後來一路做到檢察長,退休後還在為老百姓說話辦事。奶奶也是老革命,慈眉善目,古道熱腸。

然而,這兩位備受尊敬的爺爺和奶奶,在對待孫子小皮球上,卻是萬分寵溺。

小皮球闖了禍,陸亦可找侯亮平去學校處理小皮球的問題,侯亮平問,為什麼不通知他的爺爺奶奶,而讓他去。陸亦可回答,他們能管得了他嗎?小皮球在學校行賄、受賄,連美術課都能被老師留下來,即使陳岩石對待群眾舉報、反腐反貪的態度那麼強硬,在面對孫子時也無計可施了。還有奶奶去接小皮球放學的那一段,奶奶去接他放學,他明明看到奶奶還偷偷溜走。

小皮球跟我們很多留守兒童的問題很像。他頑皮、聰明、但是也過早的接受了社會的潛規則。“花錢好辦事”,“好漢不吃眼前虧”,“理想就是開好車”這些觀點,他接受起來理所當然。

隔代教育容易產生溺愛,縱容孩子,孩子在寵愛的環境中長大,易形成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和霸道的行事方式,不利於孩子將來的人際互動和交往。不少父母和老一輩人對孩子溺愛與過分的包容,漠視孩子成長出現的問題,認為孩子長大慢慢就會好了。殊不知,很多事情若不在孩子從小就讓他養成習慣,日後碰了釘子再去修正,必定是艱難的。

4.家長的過分焦慮 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侯亮平作為劇中的主角,屬於絕對的正面典型。而侯亮平的妻子鐘小艾也是深明大義,跟丈夫恩愛有佳。而在孩子的教育上面,這對夫妻顯然有點不足。

侯亮平常年專注工作,動不動就出差,明知妻子鐘小艾過度“焦慮”,卻也只能把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全權交給孩子媽。在孩子的教育上,顯然表現的不走心。

當兒子告訴爸爸,說自己成了班上的幫扶物件時,侯亮平只是像教育下級那樣說了一通大道理:“爸爸去了漢東,你就是家裡唯一的男生了,要照顧好家裡的兩位女士。”

妻子鐘小艾對孩子的教育比較上心,看得出來似乎她也有些焦慮。給孩子報了4個課外輔導班。

從侯亮平口中得知,孩子一年輔導班的費用是3、4萬。差不多每個月要3千元左右。她信奉那句千萬家庭都信奉的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這樣的夫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我們做父母的不怕苦不怕累,但是就是在孩子的事情上輸不起。輔導班要報,補習班要去,學區房要買,只要是為了孩子好,怎樣折騰都行。然而,越是競爭激烈,壓力巨大的時候,就越需要父母們沉下來,正視自己孩子成長路上遇到的問題,幫孩子們矯正方向、打好基礎。

《人民的名義》這部反腐大劇,展現了我們日常無法企及的官場世界外,還接地氣地把畫面轉向我們熟悉的家庭生活,窮養孩子、隔代教育、喪偶式育兒教育等我們身邊常見問題。

一部電視劇包羅萬象,折射出家庭教育的問題,需要我們進行反思和警惕,如何將家庭教育做得更好,如何讓我們的孩子成長得更好,如何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這是我們的需要一直思考和實踐的。

其實,好爸爸不一定要賺多少錢,或者要帶孩子做什麼冒險的刺激的事情。有時候只需要多放下手機、遊戲和部分不是十分緊急的工作,陪孩子去外面玩玩遊戲,關心關心孩子的小秘密,創造一些溫馨的小瞬間,都可以成為溫暖孩子一生的回憶。

同時,眾多研究表明,父親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孩子智力發展的良好的催化劑、幫助孩子形成積極的品質、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父愛對於孩子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孩子總是成長得太快了,請不要在他的成長路上缺席了。

3.隔代教育的溺愛 讓孩子過早地接受社會潛規則

生活在單親家庭,母親早逝,父親重傷,照顧小皮球生活最多的人,是他爺爺奶奶。

爺爺陳岩石老爺子頗為令人敬佩,十幾歲扛炸藥包抗日,後來一路做到檢察長,退休後還在為老百姓說話辦事。奶奶也是老革命,慈眉善目,古道熱腸。

然而,這兩位備受尊敬的爺爺和奶奶,在對待孫子小皮球上,卻是萬分寵溺。

小皮球闖了禍,陸亦可找侯亮平去學校處理小皮球的問題,侯亮平問,為什麼不通知他的爺爺奶奶,而讓他去。陸亦可回答,他們能管得了他嗎?小皮球在學校行賄、受賄,連美術課都能被老師留下來,即使陳岩石對待群眾舉報、反腐反貪的態度那麼強硬,在面對孫子時也無計可施了。還有奶奶去接小皮球放學的那一段,奶奶去接他放學,他明明看到奶奶還偷偷溜走。

小皮球跟我們很多留守兒童的問題很像。他頑皮、聰明、但是也過早的接受了社會的潛規則。“花錢好辦事”,“好漢不吃眼前虧”,“理想就是開好車”這些觀點,他接受起來理所當然。

隔代教育容易產生溺愛,縱容孩子,孩子在寵愛的環境中長大,易形成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和霸道的行事方式,不利於孩子將來的人際互動和交往。不少父母和老一輩人對孩子溺愛與過分的包容,漠視孩子成長出現的問題,認為孩子長大慢慢就會好了。殊不知,很多事情若不在孩子從小就讓他養成習慣,日後碰了釘子再去修正,必定是艱難的。

4.家長的過分焦慮 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侯亮平作為劇中的主角,屬於絕對的正面典型。而侯亮平的妻子鐘小艾也是深明大義,跟丈夫恩愛有佳。而在孩子的教育上面,這對夫妻顯然有點不足。

侯亮平常年專注工作,動不動就出差,明知妻子鐘小艾過度“焦慮”,卻也只能把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全權交給孩子媽。在孩子的教育上,顯然表現的不走心。

當兒子告訴爸爸,說自己成了班上的幫扶物件時,侯亮平只是像教育下級那樣說了一通大道理:“爸爸去了漢東,你就是家裡唯一的男生了,要照顧好家裡的兩位女士。”

妻子鐘小艾對孩子的教育比較上心,看得出來似乎她也有些焦慮。給孩子報了4個課外輔導班。

從侯亮平口中得知,孩子一年輔導班的費用是3、4萬。差不多每個月要3千元左右。她信奉那句千萬家庭都信奉的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這樣的夫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我們做父母的不怕苦不怕累,但是就是在孩子的事情上輸不起。輔導班要報,補習班要去,學區房要買,只要是為了孩子好,怎樣折騰都行。然而,越是競爭激烈,壓力巨大的時候,就越需要父母們沉下來,正視自己孩子成長路上遇到的問題,幫孩子們矯正方向、打好基礎。

《人民的名義》這部反腐大劇,展現了我們日常無法企及的官場世界外,還接地氣地把畫面轉向我們熟悉的家庭生活,窮養孩子、隔代教育、喪偶式育兒教育等我們身邊常見問題。

一部電視劇包羅萬象,折射出家庭教育的問題,需要我們進行反思和警惕,如何將家庭教育做得更好,如何讓我們的孩子成長得更好,如何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這是我們的需要一直思考和實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