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父愛匱乏,中國爸爸去哪了?合格父親要避免妻子“喪偶式育兒”?

和朋友聊:為什麼現在的女生,都想要找一個大叔?

她說:因為有“父愛饑渴症”。

生理上的父親人人都有,但心理上的父親很多人都缺失。

“我有一個好爸爸,可我總是見不到他……”

“有奶就是娘,給錢就是爹。”

“他以為自己是‘沉默的愛’,但其實是‘什麼都不管’。”

父愛匱乏過多,女孩潛意識裡在尋找填補!

她們會早戀,也會輕易愛上有家庭的大叔,滿足缺失的被愛感。

我曾在一個兒童教育家的博客裡,看過一對母女的對話。

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問:“媽媽,

我是您生的嗎?”

母親說:“當然是呀,我的寶貝兒!”

小女孩又問:“那我哥哥是誰生的呢?”

母親又笑著回答:“傻孩子,你哥哥當然也是我生的呀!”

小女孩有點不懂了,她眨眨明亮的大眼睛,有點失望地說:“連哥哥也是媽媽生的,那要爸爸還有什麼用呢?”

母親想了想,說:“要爸爸賺錢養家呀。”

“可是媽媽不也在賺錢嗎?”

我當時在想,如果每一個爸爸都能聽到這些話,該多好啊!

是啊。

爸爸,

你在哪兒?

我吃奶的時候,你不在我身邊;

我蹣跚地站起來,努力走出人生第一步路的時候,你不在我身邊;

我感冒發燒,在腦袋上打針,哭得撕心裂肺時,你不在我身邊;

我在幼稚園呆到晚上6點,無數次絕望等待時,你沒來接過我;

我被同學欺負得身心俱痛時,你不在我身邊;

我在那麼多個夜晚做噩夢,然後驚醒大哭時,你不在我身邊;

我渴望有人陪伴、有人支持、有人給我力量時,

你不在我身邊……

你回來,給一點錢,然後歪在沙發,對我吼:“怎麼又只考這麼一點分?”對媽媽吼:“怎麼還沒去交水電費?”

我不要一個這樣的爸爸。

可是,中國太多的孩子,都是在喪父式家庭中長大的。

他們也曾哭過,也曾鬧過。

但父親依然缺席,依然隱形,依然不在場。

孩子們漸漸學會沉默。就像鄭爽在《旋風孝子》中說的一樣:“要是說出來沒有回應,怎麼辦呀……”

於是不再說。

他們把委屈和失望,

壓抑進小小的心裡。漸漸地,出現種種心理問題。或抑鬱,或自閉,或強迫症,或自傷自殘。

這些問題,忙碌冷漠的父親,根本就看不到。

當孩子進入心理治療室,他們開口。

那種年少的絕望,那種浩蕩的委屈,那種無可奈何的指責,令每個聽見的人,都感到深切的悲哀。

美國有一個紀錄片,講述失父狀態下孩子的成長。導演跟蹤拍攝了8個孩子的人生。這些孩子來自不同階層,不同文化,

不同的社會背景。唯一相同的是,從小都和母親相依為命。

父親在哪裡?

或以工作之名不回家,或離開,或有了另外的愛情和家庭,或浪蕩在外……

8個孩子成長的辛酸、艱難與孤獨,我們可想而知。

影片在一個學校放映。放映後,孩子們分享了對父親的失望和憤怒。

但是,他們又需要一個父親。怎麼辦?只有在生活中尋找父親替代品。

一個小姑娘指著坐在她旁邊的老師,說:

“桑福德先生才是我真正的父親。我的父親從來都沒有像他一樣好。”

當有人問她為什麼。

她的回答令在場所有人都想掉眼淚:

“因為,我有需要的時候他永遠都在那裡,而且他真的關心我。”

在這種狀態下,長大後的女孩,當然會愛上一個“溫暖的”、“關心我的”大叔。

哪怕大叔已婚,哪怕大叔的孩子,和自己的年齡一樣大。能怎麼辦呢?她們對愛如此饑渴,只要碰上,就本能地抓住不放開。

而男孩呢?

男孩是不是就不用擔心?

不。

父親一生缺席,男孩一生“缺鈣”。

他會充滿不安全感,會緊張,會焦慮,會情緒容易失控,產生攻擊行為,甚至酗酒,縱欲,藥物濫用,走上犯罪的道路。

他會比家庭幸福的孩子更容易患上心理疾病,性格缺陷更明顯,更容易出現女性化特徵;

關鍵的是,父親離開,母親陷入濃濃的孤獨,她會本能地渴望與孩子相依為命,用愛將孩子裹挾,用焦慮將他捆綁,造成孩子和媽媽之間的過度依賴。

於是,缺少父親的孩子,不自覺產生戀母情結,在心理上,終生與母親病態共生。

父親拼命賺錢、社交、應酬、出差……原本是希望讓孩子擁有更好的未來。

但不曾想,因為不陪伴,兒子也好,女兒也好,一個接一個變得脆弱、自卑、不安,年長以後,親密關係紊亂,安全感極度匱乏,自我價值感極低。

這就得不償失了。

孩子最需要的,是父親的巨額財富嗎?不是。

是限量版遊戲機嗎?不是。

是週末的雲霄飛車嗎?不是。

他們要的,是爸爸的時間。

“爸爸,你可以陪陪我嗎?就坐在我身邊,哪怕不說話也好……”

但太多父親都做不到。

他們要麼有心無力,要麼有力無心。

總而言之,中國的家庭,漸漸變成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的病態共同體。

也許有人要問:我們該怎麼辦?

答案只有一個:爸爸多回家!

美國教育學家莎莉·路易士在她的作品《喚醒孩子的才華》中寫道:

“兩年前,有人研究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在學習能力測試上得高分。

智商、社會條件、經濟地位,都不及一個更微妙的因素重要。

那就是,得高分的所有孩子都經常與父母一起吃晚飯。”

一家人,圍著一桌美味佳餚,在輕鬆溫暖的談話氛圍中,分享各自的悲歡與思考。

這種時刻,愛意流淌,彼此心靈打開,大家互相看見,互相聽見,情感的需求都得到滿足,這就是最好的心靈教育的時刻。

有了愛的滿足,孩子的成長,就不會出現大麻煩。

即使有,在這樣的家庭中,還怕解決不了麼?

前美駐華大使洪博培說過:“我最後的目標是做一個稱職的爸爸,不然其他一切都沒有意義。”

如果中國的爸爸們,也像洪博培一樣,將家庭幸福也視為人生的一種成功,甚至最重要的成功,也許孩子的教育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心理諮詢師李孟潮說過:

父親不止是生理意義上的,還有心理意義。

它包括五個功能:供養、護佑、規訓、傳道、勝利。

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要做一個父親,你最好實現:

供養功能:能賺錢養活太太和孩子,並陪伴他們;

護佑功能:能保護太太和孩子免受天災人禍的侵擾;

規訓功能:能夠設定家庭規則維持家庭結構;

傳道功能:傳遞給孩子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勝利功能:你一定要比其他男人強大有力,至少也要比媽媽強大有力,也就是說,你要是個男人,你要很man。

如果做不到,請謹慎成為父親。

切記:不要因一時好奇與衝動,令一個無辜的生命一生受罪。

10

守寡式婚姻,喪偶式育兒,已經成為社會的病態流行現象。

調查發現,80%以上的父親,都沒有時間與孩子相處;

70%的父親在家庭中缺位。

90%以上的母親,主要承擔著孩子的養育之職。

所以說,無論是情感的交流,還是成長的陪伴,中國的父親都是不及格的。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為他花時間,比為他花錢更重要。

父母的陪伴,比父母的教育更重要。

愛,不是心理活動,而是實際行動。

如果你們真的愛孩子,放下不必要的社交,婉辭無意義的牌局,推掉無關緊要的商務與應酬,回家。

回家。

回家陪在孩子身邊,用行動告訴他:親愛的寶貝,我是爸爸!永遠愛你的爸爸!

我的父親從來都沒有像他一樣好。”

當有人問她為什麼。

她的回答令在場所有人都想掉眼淚:

“因為,我有需要的時候他永遠都在那裡,而且他真的關心我。”

在這種狀態下,長大後的女孩,當然會愛上一個“溫暖的”、“關心我的”大叔。

哪怕大叔已婚,哪怕大叔的孩子,和自己的年齡一樣大。能怎麼辦呢?她們對愛如此饑渴,只要碰上,就本能地抓住不放開。

而男孩呢?

男孩是不是就不用擔心?

不。

父親一生缺席,男孩一生“缺鈣”。

他會充滿不安全感,會緊張,會焦慮,會情緒容易失控,產生攻擊行為,甚至酗酒,縱欲,藥物濫用,走上犯罪的道路。

他會比家庭幸福的孩子更容易患上心理疾病,性格缺陷更明顯,更容易出現女性化特徵;

關鍵的是,父親離開,母親陷入濃濃的孤獨,她會本能地渴望與孩子相依為命,用愛將孩子裹挾,用焦慮將他捆綁,造成孩子和媽媽之間的過度依賴。

於是,缺少父親的孩子,不自覺產生戀母情結,在心理上,終生與母親病態共生。

父親拼命賺錢、社交、應酬、出差……原本是希望讓孩子擁有更好的未來。

但不曾想,因為不陪伴,兒子也好,女兒也好,一個接一個變得脆弱、自卑、不安,年長以後,親密關係紊亂,安全感極度匱乏,自我價值感極低。

這就得不償失了。

孩子最需要的,是父親的巨額財富嗎?不是。

是限量版遊戲機嗎?不是。

是週末的雲霄飛車嗎?不是。

他們要的,是爸爸的時間。

“爸爸,你可以陪陪我嗎?就坐在我身邊,哪怕不說話也好……”

但太多父親都做不到。

他們要麼有心無力,要麼有力無心。

總而言之,中國的家庭,漸漸變成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的病態共同體。

也許有人要問:我們該怎麼辦?

答案只有一個:爸爸多回家!

美國教育學家莎莉·路易士在她的作品《喚醒孩子的才華》中寫道:

“兩年前,有人研究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在學習能力測試上得高分。

智商、社會條件、經濟地位,都不及一個更微妙的因素重要。

那就是,得高分的所有孩子都經常與父母一起吃晚飯。”

一家人,圍著一桌美味佳餚,在輕鬆溫暖的談話氛圍中,分享各自的悲歡與思考。

這種時刻,愛意流淌,彼此心靈打開,大家互相看見,互相聽見,情感的需求都得到滿足,這就是最好的心靈教育的時刻。

有了愛的滿足,孩子的成長,就不會出現大麻煩。

即使有,在這樣的家庭中,還怕解決不了麼?

前美駐華大使洪博培說過:“我最後的目標是做一個稱職的爸爸,不然其他一切都沒有意義。”

如果中國的爸爸們,也像洪博培一樣,將家庭幸福也視為人生的一種成功,甚至最重要的成功,也許孩子的教育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心理諮詢師李孟潮說過:

父親不止是生理意義上的,還有心理意義。

它包括五個功能:供養、護佑、規訓、傳道、勝利。

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要做一個父親,你最好實現:

供養功能:能賺錢養活太太和孩子,並陪伴他們;

護佑功能:能保護太太和孩子免受天災人禍的侵擾;

規訓功能:能夠設定家庭規則維持家庭結構;

傳道功能:傳遞給孩子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勝利功能:你一定要比其他男人強大有力,至少也要比媽媽強大有力,也就是說,你要是個男人,你要很man。

如果做不到,請謹慎成為父親。

切記:不要因一時好奇與衝動,令一個無辜的生命一生受罪。

10

守寡式婚姻,喪偶式育兒,已經成為社會的病態流行現象。

調查發現,80%以上的父親,都沒有時間與孩子相處;

70%的父親在家庭中缺位。

90%以上的母親,主要承擔著孩子的養育之職。

所以說,無論是情感的交流,還是成長的陪伴,中國的父親都是不及格的。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為他花時間,比為他花錢更重要。

父母的陪伴,比父母的教育更重要。

愛,不是心理活動,而是實際行動。

如果你們真的愛孩子,放下不必要的社交,婉辭無意義的牌局,推掉無關緊要的商務與應酬,回家。

回家。

回家陪在孩子身邊,用行動告訴他:親愛的寶貝,我是爸爸!永遠愛你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