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們都是看著她的電視劇長大的——瓊瑤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79歲的瓊瑤,近日重回大眾視野。

作為一屆大咖,“瓊瑤”已經從一個名字、一個名詞,

變成了一個符號、一個形容詞。

而這個形容詞所表達的內容,極具爭議。

有人贊其通透豁達,有人諷其矯情做作。有人贊她敢愛敢恨,有人罵她小三上位。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眼裡也有一千個瓊瑤。

瓊瑤身上有很多標籤,說來話很長。

【言情教主瓊瑤】

現在說自己是“看著瓊瑤的書長大的”,貌似不太明智,因為馬上會有人覺得你好low。

但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承認,瓊瑤的小說,確實貫穿了幾代人的青春,讓無數姑娘為之癡迷落淚。

瓊瑤寫過60多部言情小說,本本暢銷,拍成影視,部部賣座。

她一手捧紅了無數明星:歸亞蕾、林青霞、秦漢、林鳳嬌、劉雪華、陳德容、趙薇、林心如……多到數不清。

瓊瑤系列影視劇的主題曲、插曲也捧紅了許多歌手:鄧麗君的《在水一方》,高勝美的《青青河邊草》,李翊君的《雨蝶》,薑育恒的《從不後悔愛上你》……

當年,瓊瑤二字和“值得信賴”“馬上要紅”簡直是同義詞,說瓊瑤打造了娛樂圈的半壁江山,貌似不過分。

其實與她同時期也有很多言情作者,但最被推崇、影響最大的還是瓊瑤。言情小說在瓊瑤筆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她的故事,情節環環相扣,故事盪氣迴腸,真是好看,真是需要強大的功力和才情的。

“言情教主”“言情女王”的封號,不是浪得虛名。

瓊瑤的成功,在於她懂愛情,

懂人性,甚至還懂作品的商品屬性,她成功地抓住了讀者的心,這一點上,她無疑很精明。

現在有很多人批評瓊瑤是毒草,給女孩子打造了很多不切實際的夢。

可是“神雕俠侶”、“霸道總裁愛上我”也是造夢啊,也不切實際啊。

小說本來就是造夢,這不是錯。

也許每個女孩都曾在心裡搭建過浪漫愛情的夢幻城堡,就像每個男孩都曾幻想一身絕世武功仗劍天涯。

現在我們長大了,

看清了那些夢的幼稚,但我們沒理由嘲笑那年的自己,更沒理由諷刺那個幫我們造夢、給我們美好感動的人。

瓊瑤多次說,她是個悲觀主義者,覺得人世有太多苦。她說:“我不否定人性的醜陋,我知道它存在,但它不值得我寫。”“你看牡丹花,開著時很美,落了是很難看的,但我寧願把美好的東西拿出來給人看。”

決定寫什麼,是每個作家的自由,有人願意剖析血淋淋的現實,有人喜歡呈現暖融融的愛情,

這沒什麼好指責的。

【逗比瓊瑤】

這樣形容前輩頗為不敬,但我一時也想不出更貼切的詞。

網上流傳著許多瓊瑤“經典語錄”,相信你一定也看過:

——紫薇:“你們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我都沒有和你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爾康:“都是我的錯我的錯…我答應你今後只和你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還珠格格》)

——“那個時候的你,只不過是失了一條腿,紫菱呢,她丟了半條命,更不要說,她為你所割捨掉的愛情……”(《一簾幽夢》)

——“巴黎鐵塔沒什麼了不起,它從前面看是一座鐵塔,它從後面看是一座鐵塔,它從左面看是一座鐵塔,它從右面看是一座鐵塔,它從上面看是一座鐵塔,它從下面看還是一座鐵塔……”《又見一簾幽夢》)

老實說,我看到這些句子時,也是忍不住想噴。

但作為一個寫作者,我太清楚,任何一個高產作家,如果逐一挑選,都一定能摘出這樣槽點滿滿的段落。

不能否認,瓊瑤的作品裡有瑕疵,有誇張,有bug。但我們死死抓住這些陳年爛梗來諷刺她,作為她的作品低級膚淺的證據,很不公平。

她的文字確實不夠精煉,沒什麼逼格,但她把控戲劇衝突的能力、詮釋複雜人性的水準確實很牛叉啊。

這些都不太好舉例,我們單純看下她的文化修養吧。

她的很多書名都來自中國古典詩詞,《卻上心頭》《梅花烙》《水雲間》《庭院深深》……比現在流行的“旋風少女”“黃金時代”“愛與痛的邊緣”不差吧?

她的歌詞“窗外更深露重,今夜落花成塚,春來春去俱無蹤,徒留一簾幽夢”……現在聽來也是文藝范兒十足。

其實,如果你真的投入戀愛過,就一定知道,人在愛裡就是會說很多又酸又麻的雞皮疙瘩話啊。瓊瑤小說裡的很多對白,四十歲的我們看起來有點內啥,但在十幾歲的小女孩眼裡一點都不違和。

我們不能用熟年的審美,評判青春期的行為。

就像你小時候看武俠,你媽可能說“什麼刀啊劍啊東邪啊西毒啊,有影兒嗎?趕緊滾去喂豬!”你也是一口老血噴出來吧。

你愛吃溜肥腸,我喜歡棒棒糖,都不是錯,彼此尊重比互相批判更合適。

【小三瓊瑤】

嗯,這是瓊瑤目前最被詬病的黑歷史。

她現在的老公平鑫濤,當年是《皇冠》雜誌社社長,他賞識瓊瑤的才華,並鼓勵她堅持寫作。

一個千里馬,一個伯樂,倆人在約稿、改稿、交流、出版中,暗生情愫。

那時平鑫濤是有婦之夫,還有三個孩子。

瓊瑤受傳統道德觀約束,不願破壞別人的家庭,但依舊陷入這段感情,無法自拔。

倆人也愛也吵,分了又合,很瓊瑤式地折騰了十年。

期間瓊瑤曾跟平鑫濤的妻子見面密談。她後來寫道:“我望著她,那麼恬靜,那麼端莊,即使面對的是我,她都不慍不怒,不溫不火,只是靜靜的瞅著我。忽然間,我對她就充滿了同情……我覺得自己真是千錯萬錯,實在不該接受鑫濤的感情,實在不該捲入別人的婚姻裡去!”

後來,瓊瑤也曾試著接受好友求婚,想徹底放棄和平鑫濤離經叛道的感情,但依然沒有成功。

最後平鑫濤離婚,並於三年後與瓊瑤結婚。那年,她41歲,他52歲。

平鑫濤前妻後來嫁給了一個畫家,據說也和睦美滿。

這段經歷,讓瓊瑤背上了“小三鼻祖”的駡名。

如今她與平鑫濤已相愛相守快四十年,往事已淡,漸漸有人替她鳴冤,說人在愛中身不由己,也有人說她敢愛敢恨敢堅持,才最終和愛人修成正果。

但我始終是覺得,無論瓊瑤自己肯不肯認錯,當事人有沒有原諒,外界是不是接受,這事確實不漂亮,洗不白的。

畢竟是破壞了別人的家庭。男人有錯,女人亦不能洗脫。

情非得已不是傷害別人的藉口。錯就是錯。

只是很多人借此批判瓊瑤三觀極歪,說她在很多作品裡強行為小三洗白。我倒覺得這種連帶稍顯牽強。

瓊瑤各個時期的小說,都是愛情至上的調調,主角有小三有正室,瓊瑤都是懷著理解包容的視角來描述的。

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本來就是愛情故事裡最劇烈的衝突點,非要避開的話,一大半愛情小說都得夭亡。泰坦尼克號裡,Rose還有未婚夫呢,非要較真的話,Jack算不算小三?導演三觀歪不歪?

其實瓊瑤的故事,絕大部分三觀是正的:單純善良得善終,兇狠歹毒沒好報,讚美真誠坦蕩,展現no zuo no die……

她個人經歷是一回事,作品是另一回事。

【愛國者瓊瑤】

瓊瑤1938年生於成都,9歲時跟家人到了臺灣。從小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亦對祖國有深厚感情。

她反台獨,堅持一個中國,曾在官網發表長信,對兩岸的撕裂感到痛心,希望化解隔閡和誤解:

“親愛的朋友啊!從何時開始,長江、黃河、青海、長城、喜馬拉雅山……都不再是我們的驕傲了?唐宋元明都不再是我們的歷史了?我真的陷進無法自拔的痛楚裡。”

“我知道,網站上有很多很多的本省人,千萬不要跟我對立,那會讓我痛不欲生的……不論是臺灣人,還是外省人,我們都有相同的皮膚,相同的歷史,相同的血緣,相同的故鄉。”

——拳拳赤子心,隔空傳來,也是蠻讓人感動。

【維權鬥士瓊瑤】

瓊瑤上一次引發關注,是她起訴于正侵權。

當時於正迅速回應稱只是“巧合和誤會”,而《宮鎖連城》的收視率也因該事件而增長。

憤怒與無奈之下,瓊瑤提起訴訟,法律維權。

大半年後,法院判決:于正公開道歉,四被告停止對《宮鎖連城》的複製、傳播和發行,五被告共計賠償500萬元。瓊瑤表示,扣除訴訟費後,這筆錢將捐給公益事業。

現在看來,瓊瑤手撕於正,打的是一場必贏之戰,不足為奇。

其實不然。

首先智慧財產權的官司難打,抄襲的鑒定非常複雜,很難保證法院能不能被認定。

其次,瓊瑤當時已是七十多歲的老人,打官司這種熬心費神的事,做起來並不輕鬆。

第三,於正當時出品的電視劇廣受追捧,他本人也火得不行,誰也不知道跟這樣一個人對抗,會不會被罵搶風頭蹭熱點。

但她還是做了。

“正義終於發出了聲音,讓我對人生恢復了信心!此時此刻,激動不已,這個案子已經不是我和於正的個人爭議,而是‘是’與‘非’之爭,是‘正義’與‘非正義’之爭!淚在眼眶,我只想大聲喊一句,智慧財產權勝利了!”

【豁達瓊瑤】

幾天前,一封“笑看死亡書”讓瓊瑤阿姨又成熱門。

這封《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被她稱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封信”,她說:我已經79歲,這漫長的人生,我沒有因為戰亂、貧窮、意外、天災人禍、病痛……種種原因而先走一步。活到這個年紀,已經是上蒼給我的恩寵。

隨後,她表達了幾點願望:

不論我生了什麼重病,不動大手術,讓我死得快最重要!

不把我送進“加護病房”。

絕對不能插“鼻胃管”!因為如果我失去吞咽的能力,等於也失去吃的快樂,我不要那樣活著!

不能在我身上插入各種維生的管子。尿管、呼吸管、各種我不知道名字的管子都不行!

氣切、電擊、葉克膜……這些,全部不要!幫助我沒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計讓我痛苦的活著,意義重大!

她還要求自己過世後“盡速火化成灰,採取花葬的方式。不發訃文、不公祭、不開追悼會。以後清明也不必祭拜我,因為我早已不存在。何況地球在暖化,燒紙燒香都在破壞地球……”

這封寫給兒子兒媳的公開信,讓網友看到了豁達通透的瓊瑤。當然,花葬的願望,也表明79歲的瓊瑤阿姨依然浪漫。

瓊瑤兒媳在接受採訪時說,這些話本可私下交代,瓊瑤之所以要公開,是怕將來她重病後,兒子兒媳不做搶救挽留,會受到批評。

——她還是善良地為晚輩著想。

結:

像世間的每個人一樣,瓊瑤也是複雜的。

她善良,浪漫,也精明,有私心。

她感動過人,也傷害過人。

寫此文的初衷,是我看到人們對瓊瑤的評判特別極端,有人不由分說追捧,有人不由分說棒打。

其實,捧成聖或踩成渣,都是簡單粗暴的。

我們必須學會綜合地看一個人,是非功過分開來說,沒必要因為她小三上位就否定她的作品,也沒必要因為她作品出色而美化她的過錯。

如果非要做個總結的話,我可能會說:瓊瑤是個精明的性情中人,她不完美,但值得尊敬。

- END -

作者:李月亮,專欄作家。專業解讀情感疑難雜症、人生紛繁謎題,以溫柔有力的筆觸,呈現有品質有力量的生存之道。

”(《還珠格格》)

——“那個時候的你,只不過是失了一條腿,紫菱呢,她丟了半條命,更不要說,她為你所割捨掉的愛情……”(《一簾幽夢》)

——“巴黎鐵塔沒什麼了不起,它從前面看是一座鐵塔,它從後面看是一座鐵塔,它從左面看是一座鐵塔,它從右面看是一座鐵塔,它從上面看是一座鐵塔,它從下面看還是一座鐵塔……”《又見一簾幽夢》)

老實說,我看到這些句子時,也是忍不住想噴。

但作為一個寫作者,我太清楚,任何一個高產作家,如果逐一挑選,都一定能摘出這樣槽點滿滿的段落。

不能否認,瓊瑤的作品裡有瑕疵,有誇張,有bug。但我們死死抓住這些陳年爛梗來諷刺她,作為她的作品低級膚淺的證據,很不公平。

她的文字確實不夠精煉,沒什麼逼格,但她把控戲劇衝突的能力、詮釋複雜人性的水準確實很牛叉啊。

這些都不太好舉例,我們單純看下她的文化修養吧。

她的很多書名都來自中國古典詩詞,《卻上心頭》《梅花烙》《水雲間》《庭院深深》……比現在流行的“旋風少女”“黃金時代”“愛與痛的邊緣”不差吧?

她的歌詞“窗外更深露重,今夜落花成塚,春來春去俱無蹤,徒留一簾幽夢”……現在聽來也是文藝范兒十足。

其實,如果你真的投入戀愛過,就一定知道,人在愛裡就是會說很多又酸又麻的雞皮疙瘩話啊。瓊瑤小說裡的很多對白,四十歲的我們看起來有點內啥,但在十幾歲的小女孩眼裡一點都不違和。

我們不能用熟年的審美,評判青春期的行為。

就像你小時候看武俠,你媽可能說“什麼刀啊劍啊東邪啊西毒啊,有影兒嗎?趕緊滾去喂豬!”你也是一口老血噴出來吧。

你愛吃溜肥腸,我喜歡棒棒糖,都不是錯,彼此尊重比互相批判更合適。

【小三瓊瑤】

嗯,這是瓊瑤目前最被詬病的黑歷史。

她現在的老公平鑫濤,當年是《皇冠》雜誌社社長,他賞識瓊瑤的才華,並鼓勵她堅持寫作。

一個千里馬,一個伯樂,倆人在約稿、改稿、交流、出版中,暗生情愫。

那時平鑫濤是有婦之夫,還有三個孩子。

瓊瑤受傳統道德觀約束,不願破壞別人的家庭,但依舊陷入這段感情,無法自拔。

倆人也愛也吵,分了又合,很瓊瑤式地折騰了十年。

期間瓊瑤曾跟平鑫濤的妻子見面密談。她後來寫道:“我望著她,那麼恬靜,那麼端莊,即使面對的是我,她都不慍不怒,不溫不火,只是靜靜的瞅著我。忽然間,我對她就充滿了同情……我覺得自己真是千錯萬錯,實在不該接受鑫濤的感情,實在不該捲入別人的婚姻裡去!”

後來,瓊瑤也曾試著接受好友求婚,想徹底放棄和平鑫濤離經叛道的感情,但依然沒有成功。

最後平鑫濤離婚,並於三年後與瓊瑤結婚。那年,她41歲,他52歲。

平鑫濤前妻後來嫁給了一個畫家,據說也和睦美滿。

這段經歷,讓瓊瑤背上了“小三鼻祖”的駡名。

如今她與平鑫濤已相愛相守快四十年,往事已淡,漸漸有人替她鳴冤,說人在愛中身不由己,也有人說她敢愛敢恨敢堅持,才最終和愛人修成正果。

但我始終是覺得,無論瓊瑤自己肯不肯認錯,當事人有沒有原諒,外界是不是接受,這事確實不漂亮,洗不白的。

畢竟是破壞了別人的家庭。男人有錯,女人亦不能洗脫。

情非得已不是傷害別人的藉口。錯就是錯。

只是很多人借此批判瓊瑤三觀極歪,說她在很多作品裡強行為小三洗白。我倒覺得這種連帶稍顯牽強。

瓊瑤各個時期的小說,都是愛情至上的調調,主角有小三有正室,瓊瑤都是懷著理解包容的視角來描述的。

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本來就是愛情故事裡最劇烈的衝突點,非要避開的話,一大半愛情小說都得夭亡。泰坦尼克號裡,Rose還有未婚夫呢,非要較真的話,Jack算不算小三?導演三觀歪不歪?

其實瓊瑤的故事,絕大部分三觀是正的:單純善良得善終,兇狠歹毒沒好報,讚美真誠坦蕩,展現no zuo no die……

她個人經歷是一回事,作品是另一回事。

【愛國者瓊瑤】

瓊瑤1938年生於成都,9歲時跟家人到了臺灣。從小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亦對祖國有深厚感情。

她反台獨,堅持一個中國,曾在官網發表長信,對兩岸的撕裂感到痛心,希望化解隔閡和誤解:

“親愛的朋友啊!從何時開始,長江、黃河、青海、長城、喜馬拉雅山……都不再是我們的驕傲了?唐宋元明都不再是我們的歷史了?我真的陷進無法自拔的痛楚裡。”

“我知道,網站上有很多很多的本省人,千萬不要跟我對立,那會讓我痛不欲生的……不論是臺灣人,還是外省人,我們都有相同的皮膚,相同的歷史,相同的血緣,相同的故鄉。”

——拳拳赤子心,隔空傳來,也是蠻讓人感動。

【維權鬥士瓊瑤】

瓊瑤上一次引發關注,是她起訴于正侵權。

當時於正迅速回應稱只是“巧合和誤會”,而《宮鎖連城》的收視率也因該事件而增長。

憤怒與無奈之下,瓊瑤提起訴訟,法律維權。

大半年後,法院判決:于正公開道歉,四被告停止對《宮鎖連城》的複製、傳播和發行,五被告共計賠償500萬元。瓊瑤表示,扣除訴訟費後,這筆錢將捐給公益事業。

現在看來,瓊瑤手撕於正,打的是一場必贏之戰,不足為奇。

其實不然。

首先智慧財產權的官司難打,抄襲的鑒定非常複雜,很難保證法院能不能被認定。

其次,瓊瑤當時已是七十多歲的老人,打官司這種熬心費神的事,做起來並不輕鬆。

第三,於正當時出品的電視劇廣受追捧,他本人也火得不行,誰也不知道跟這樣一個人對抗,會不會被罵搶風頭蹭熱點。

但她還是做了。

“正義終於發出了聲音,讓我對人生恢復了信心!此時此刻,激動不已,這個案子已經不是我和於正的個人爭議,而是‘是’與‘非’之爭,是‘正義’與‘非正義’之爭!淚在眼眶,我只想大聲喊一句,智慧財產權勝利了!”

【豁達瓊瑤】

幾天前,一封“笑看死亡書”讓瓊瑤阿姨又成熱門。

這封《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被她稱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封信”,她說:我已經79歲,這漫長的人生,我沒有因為戰亂、貧窮、意外、天災人禍、病痛……種種原因而先走一步。活到這個年紀,已經是上蒼給我的恩寵。

隨後,她表達了幾點願望:

不論我生了什麼重病,不動大手術,讓我死得快最重要!

不把我送進“加護病房”。

絕對不能插“鼻胃管”!因為如果我失去吞咽的能力,等於也失去吃的快樂,我不要那樣活著!

不能在我身上插入各種維生的管子。尿管、呼吸管、各種我不知道名字的管子都不行!

氣切、電擊、葉克膜……這些,全部不要!幫助我沒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計讓我痛苦的活著,意義重大!

她還要求自己過世後“盡速火化成灰,採取花葬的方式。不發訃文、不公祭、不開追悼會。以後清明也不必祭拜我,因為我早已不存在。何況地球在暖化,燒紙燒香都在破壞地球……”

這封寫給兒子兒媳的公開信,讓網友看到了豁達通透的瓊瑤。當然,花葬的願望,也表明79歲的瓊瑤阿姨依然浪漫。

瓊瑤兒媳在接受採訪時說,這些話本可私下交代,瓊瑤之所以要公開,是怕將來她重病後,兒子兒媳不做搶救挽留,會受到批評。

——她還是善良地為晚輩著想。

結:

像世間的每個人一樣,瓊瑤也是複雜的。

她善良,浪漫,也精明,有私心。

她感動過人,也傷害過人。

寫此文的初衷,是我看到人們對瓊瑤的評判特別極端,有人不由分說追捧,有人不由分說棒打。

其實,捧成聖或踩成渣,都是簡單粗暴的。

我們必須學會綜合地看一個人,是非功過分開來說,沒必要因為她小三上位就否定她的作品,也沒必要因為她作品出色而美化她的過錯。

如果非要做個總結的話,我可能會說:瓊瑤是個精明的性情中人,她不完美,但值得尊敬。

- END -

作者:李月亮,專欄作家。專業解讀情感疑難雜症、人生紛繁謎題,以溫柔有力的筆觸,呈現有品質有力量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