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南靖:“海絲·南靖東溪窯瓷器展” 遊人如織

南靖縣“海上絲綢之路·東溪窯遺址”瓷器展現場

南靖縣東溪窯封門坑遺址黃朝華攝

海絲申遺調研組到南靖考察東溪窯郭碧燕攝

民國漳窯米黃釉彌勒佛坐像(左)、清漳窯米黃釉堆貼梅花雙耳瓶(右)

“爺爺快走,那個瓶子上的動物好漂亮啊……”3月15日,南靖縣文化中心人頭攢動,一位小朋友拉著爺爺新奇地走向展臺。原來這裡正舉辦“花開天宮·蘭香蒲趣”南靖縣第八屆蘭花菖蒲展系列活動之“海絲·南靖東溪窯瓷器展”。

此次展覽為期五天,

集中展示了數百件各具特色的碗、杯、匙、爐、鼎等東溪窯出土瓷器、標本及民間徵集文物。瓷器展旨在深入挖掘研究南靖東溪窯的歷史文化內涵,廣泛交流探討南靖東溪窯的海絲價值,進一步傳承和弘揚東溪窯文化。群眾在觀賞窯器獨特造型的同時,還能瞭解到東溪窯考古挖掘成果及相關海絲研究內容,欣賞到東溪窯遺址及挖掘文物。

瓷器展開展同時還舉辦了《東溪謠》歷史長篇小說首發式,

該書由著名作家何葆國創作,是第一部融海絲東溪窯與福建土樓為一體的歷史長篇小說。該小說發表於中國“紐約客”雜誌《作家》,全文32萬字。屆時,海絲·東溪窯學術研討會也將於3月18日—19日在南靖召開。

東溪窯作為明清時期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陶瓷對外貿易的重要實物遺存,其產品遠銷日本、東南亞、非洲、歐洲等地,成為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見證,

有著重要的考古研究和文物保護價值。在明朝中後期,隨著漳州月港繁榮,東溪窯迎來瓷器生產和對外貿易的高峰期。這一盛況延續到了清末民初。貿易重心轉移、戰亂等原因,讓東溪窯走向沒落。“國內外諸多博物館,都收藏著不少精品,但其產地一直是個謎。”南靖縣申遺辦工作人員陳春梅說。

直到1986年,經過反復勘察與考證,學者才確定,東溪窯就位於南靖與華安交界地帶。

南靖東溪窯遺址,作為中國東南地區重要的一處古代外銷瓷產地,以封門坑、碗窯坑等窯爐遺跡和文化層為重點,窯址規模大,延燒時間長,文化內涵豐富。經過科學考古調查與重點發掘,發現一批窯爐、作坊、居住等遺跡,出土大量瓷器、窯具、工具等遺物。東溪窯窯爐皆磚砌,有階級窯和龍窯兩種。產品以青花瓷為主,還有青瓷、白瓷、米黃釉、醬黑釉、藍釉以及五彩瓷等;器形以日用生活器為主;紋飾有洞石花卉、纏枝菊花、山水、寒江獨釣等。

南靖自2013年啟動“海絲”申遺工作以來,強化領導,齊抓共管,開展了一系列工作,為申遺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6年1月,由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安家瑤等8名專家組成的海絲申遺調研組到南靖縣實地考察東溪窯遺址,察看了碗窯坑、封門坑兩個窯爐遺跡及其出土器物標本。同年7月,國家文物局把東溪窯遺址列為“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申遺名單。進一步拓展了東溪窯文化海內外相互交流的基礎和維度,引領南靖在保護和利用文化遺產,傳承與弘揚向海而生、開放包容、互惠共贏的人文精神。

南靖自2013年啟動“海絲”申遺工作以來,強化領導,齊抓共管,開展了一系列工作,為申遺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6年1月,由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安家瑤等8名專家組成的海絲申遺調研組到南靖縣實地考察東溪窯遺址,察看了碗窯坑、封門坑兩個窯爐遺跡及其出土器物標本。同年7月,國家文物局把東溪窯遺址列為“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申遺名單。進一步拓展了東溪窯文化海內外相互交流的基礎和維度,引領南靖在保護和利用文化遺產,傳承與弘揚向海而生、開放包容、互惠共贏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