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柳絮滿天飛、天牛蛀食景觀樹,怎麼辦?松江綠化養護用上了“高科技神器”

每到5月,柳絮滿天飛,讓人鼻癢難耐;一不小心,挺拔的懸鈴木上,就出現了一排排觸目驚心的蟲洞,但打農藥卻又會造成污染;每過一段時間,工人就要修建樹木,但修剪下的樹枝,

不僅占空間,處理起來也麻煩……這一個個細節問題,都是綠化景觀養護管理上的“老大難”。

不過,近些年來,松江區園林中心運用一件件“高科技神器”,對這些“老大難”問題對症下藥,結果取得了喜人效果。

綠化實驗室的實驗人員正在配比標本防腐劑濃度。

張哲倫 攝

“以蟲治蟲”,生物防治讓天牛不再“牛”

在泖港鎮問涵路上的一間實驗室內,一身白大褂的技術員小王剛剛給花絨寄甲喂好大麥蟲,“吃飽”後的花絨寄甲躺在恒溫氣候箱內,和一個星期前相比,個頭又大了不少。

這些小傢伙“來頭”可不小,每只價格在6毛錢左右。從北京空運過來後,工作人員就要對它們按照適宜的環境和溫度進行飼養,每3天換一次飼料。

“花絨寄甲很不好養,

溫度、濕度和每天的光照都要嚴格控制好,不能有一點差池。”小王告訴記者,這些在實驗室裡精心培育過後的寄生蟲,過不了多久,就要被放到樹上完成它最重要的使命——吃天牛。

天牛的個頭並不大,但生命週期長,在幼蟲階段,它們就會在懸鈴木、櫻花等景觀樹體內部蛀食危害,形成密佈的蟲道,造成樹體長勢衰弱,甚至折斷。以前使用的藥劑防治,不僅對環境造成影響,

收效也是微乎其微。而通過“以花絨寄甲治天牛”的生物防治法,建立防治蟲害的治理技術體系,對病蟲害防治和改善環境都有重要意義。

這間小小的實驗室,是上海市第一個園林綠化生防技術實驗基地、綠化植物保護和監測中心,由上海市綠化管理指導站和松江區園林綠化管理中心共同合作,承擔著天敵繁育生防實驗的重任。

“基本上8000頭左右的花絨寄甲,就能滿足松江地區的天牛防治工作。

” 小王告訴記者說,這幾年來,松江區已經在中央公園和其他道路上進行過花絨寄甲的投放實驗,後續跟蹤發現有效率達40%。

給柳樹“打針”,柳絮不再滿天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垂柳是松江區的普遍樹種之一,遍佈於城區各公園、街頭、社區綠地內,風拂垂柳,婀娜多姿。然而,每到5月,大量柳絮猶如飛雪鋪天蓋地,不僅給行人帶來不便,還會導致部分市民過敏、咳嗽。

其實,如何抑制柳樹飛絮,一直都是令人頭疼的問題。去年下半年,在松江新城區其昌公園、水繪園、市民廣場內,路過的市民驚奇地看到,植保技術人員正在給柳樹“打針”:只見,技術人員根據樹木的粗細,在樹幹上鑽一個或多個孔,然後拿出一支萬花筒粗細的專業注射機將藥劑注入,之後再用樹木愈傷塗膜劑將孔封堵,以防止害蟲從孔裡鑽入樹木,影響樹木健康。

為何要給柳樹打針?原來,這打進去的,是名為“抑花一號”的楊柳飛絮抑制劑,藥劑打進去之後,會隨著蒸騰作用擴散到樹冠的各個部位,抑制柳樹在第二年的花芽分化過程,讓花芽變成葉芽,從而控制飛絮。

說的通俗點,就是給柳樹打“避孕針”。柳絮減少了,柳樹生殖所需消耗的營養自然轉化到生長上,如此一來,樹勢反而更為美觀了。

從2014年開始,松江區園林中心對思賢公園和中央公園二期的171株柳樹做實驗,2015年進行觀察,有12株柳樹效果明顯,柳絮鋪滿水面的情況有很大改觀。在這基礎上,2016年中心又分成兩個實驗組,分別對市民廣場、通欣路和中央公園三、四期的600多株柳樹進行實驗,從藥劑的用量、注射方式和注射時間等方面調整。觀察比較後發現,中央公園三、四期的控制效果較明顯,柳絮鋪滿水面的現象基本得到控制,少了“惱人”的柳絮,市民們漫步其中,可以盡情感受春意盎然。

不過,抑制飛絮尚還是個複雜漫長的過程。作為一種新的嘗試與探索,松江區園林中心也將繼續改進完善技術,以期將技術全面推廣。

綠化實驗室的實驗人員正在操作無人機進行驅蟲劑噴灑。 張哲倫 攝

機器“吃”進去,修剪下來的樹枝變成了寶

架起梯子,拿起剪刀,一上午下來,綠化工人已將樹枝修剪完畢,但路面上的樹枝卻沒有層層疊起。這樹枝跑到哪裡去了呢?

指著一台黃色的設備,正在作業的工人娓娓道來:“現在,我們修剪下來的樹枝,都被‘吃’進了這台機器裡。”

綠化工人所指的這台“吞樹枝神器”,是由上海凱盛園林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樹枝修剪粉碎作業收集裝置,研發過程花費了整整2年,目前擁有多達15項國家專利。

一台機器能“吞進”長達20多釐米的樹枝,每小時能粉碎枯枝10立方米左右。目前,松江區的2台樹枝粉碎收集裝置,已能滿足城區內的日常所需。

操作的過程,也非常便捷。綠化人員將樹枝聚攏後,放入粉碎機的敞口,在內部進行粉碎,而粉碎機的另一端有根管道,粉碎後的樹屑,就通過管道直接輸向封閉式車廂內。這樣一來,就大大減少了廢棄樹枝的佔用空間和作業成本。

粉碎後的木屑,也有大用處。綠化作業單位將粉碎後的木屑交由協力廠商加工單位,隨後經過加工填充過後,就可以用於種蘑菇時的培養料,“化作春泥更護花”。樹枝變廢為寶,實現了園林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利用。

影響樹木健康。

為何要給柳樹打針?原來,這打進去的,是名為“抑花一號”的楊柳飛絮抑制劑,藥劑打進去之後,會隨著蒸騰作用擴散到樹冠的各個部位,抑制柳樹在第二年的花芽分化過程,讓花芽變成葉芽,從而控制飛絮。

說的通俗點,就是給柳樹打“避孕針”。柳絮減少了,柳樹生殖所需消耗的營養自然轉化到生長上,如此一來,樹勢反而更為美觀了。

從2014年開始,松江區園林中心對思賢公園和中央公園二期的171株柳樹做實驗,2015年進行觀察,有12株柳樹效果明顯,柳絮鋪滿水面的情況有很大改觀。在這基礎上,2016年中心又分成兩個實驗組,分別對市民廣場、通欣路和中央公園三、四期的600多株柳樹進行實驗,從藥劑的用量、注射方式和注射時間等方面調整。觀察比較後發現,中央公園三、四期的控制效果較明顯,柳絮鋪滿水面的現象基本得到控制,少了“惱人”的柳絮,市民們漫步其中,可以盡情感受春意盎然。

不過,抑制飛絮尚還是個複雜漫長的過程。作為一種新的嘗試與探索,松江區園林中心也將繼續改進完善技術,以期將技術全面推廣。

綠化實驗室的實驗人員正在操作無人機進行驅蟲劑噴灑。 張哲倫 攝

機器“吃”進去,修剪下來的樹枝變成了寶

架起梯子,拿起剪刀,一上午下來,綠化工人已將樹枝修剪完畢,但路面上的樹枝卻沒有層層疊起。這樹枝跑到哪裡去了呢?

指著一台黃色的設備,正在作業的工人娓娓道來:“現在,我們修剪下來的樹枝,都被‘吃’進了這台機器裡。”

綠化工人所指的這台“吞樹枝神器”,是由上海凱盛園林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樹枝修剪粉碎作業收集裝置,研發過程花費了整整2年,目前擁有多達15項國家專利。

一台機器能“吞進”長達20多釐米的樹枝,每小時能粉碎枯枝10立方米左右。目前,松江區的2台樹枝粉碎收集裝置,已能滿足城區內的日常所需。

操作的過程,也非常便捷。綠化人員將樹枝聚攏後,放入粉碎機的敞口,在內部進行粉碎,而粉碎機的另一端有根管道,粉碎後的樹屑,就通過管道直接輸向封閉式車廂內。這樣一來,就大大減少了廢棄樹枝的佔用空間和作業成本。

粉碎後的木屑,也有大用處。綠化作業單位將粉碎後的木屑交由協力廠商加工單位,隨後經過加工填充過後,就可以用於種蘑菇時的培養料,“化作春泥更護花”。樹枝變廢為寶,實現了園林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