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淮安洪澤加強小麥赤黴病防治 無人機噴灑農藥

黃集街道種糧大戶運用智慧無人直升噴霧機進行病蟲害防治,既快速均勻又降低成本並提高了防治效果。

郭兆勇 蔣維金 攝

日前,記者從區農委瞭解到,當前我區小麥陸續進入抽穗揚花期,正是赤黴病、白粉病、蚜蟲等多種穗期病蟲害的高發時期,也是防治的關鍵時期。我區已打響以赤黴病為主的小麥穗期病蟲害防治總體戰。

據區植保部門田間調查,結合天氣預報等情況分析,預計今年我區小麥穗期病蟲總體呈偏重發生程度,其中赤黴病有大面積發生的趨勢,小麥穗期病蟲發生形勢十分嚴峻。

區植保站技術人員介紹,小麥赤黴病是典型的氣候性病害,抽穗揚花期遇連陰雨或連續高溫高濕(霧霾)天氣,就會導致其暴發流行,2012年以來已連續5年在我區嚴重發生。根據今年小麥種植的品種、氣候、菌源、苗情等方面綜合分析,該病今年在我區將呈大發生趨勢,主要依據:一是小麥感病品種和晚播面積大。
今年我區小麥品種多而雜,主要為西農系列、鄭麥9023、淮麥等品種,這些品種均易感小麥赤黴病。另外,去年秋收秋種關鍵階段,遭遇歷史罕見雨雪和連陰雨天氣,造成全區水稻收穫及小麥播期整體大幅推遲,導致小麥生育期不一,抽穗揚花期拉長,增加了遇雨或高溫高濕(霧霾)天氣的幾率。二是氣候條件不利。據氣象部門預報,4月下旬到5月中旬,氣溫正常偏高,5月上旬前期可能有一段連陰雨天氣,這一氣候條件十分有利於小麥赤黴病的發生流行。
三是菌源充足。據調查,田間枝帶菌率平均為0.05%,高於去年同期的0.02%,隨著今後氣溫上升,雨水增多,田間鬱蔽度加大,田間子囊殼還會繼續發生,完全滿足赤黴病大流行的菌源條件。四是田間苗情差。由於去年小麥播期大面積推遲,目前田間苗情普遍差於往年,拔節孕穗肥特別是尿素的大量施用,造成小麥植株抗性差,這些因素都有利於小麥赤黴病的發生發展。

“從多年防治教訓來看,赤黴病嚴重危害田塊減產可達五成、甚至絕收。”區農委相關人員告訴記者,“四月份,我們專門召開全區小麥赤黴病防治工作會議,部署小麥赤黴病防治工作,將赤黴病防治工作目標任務進行細化分解,逐項分解落實到單位,明確到人。”同時,區農委相關人員還提醒各地,加強預測預報,按照“預防為主,主動出擊,分類指導,適期防治”的防治策略,把握關鍵時段,藥肥混噴,保綠防衰增粒重,全面打好小麥穗期病蟲防治總體戰。

要立足赤黴病兩次防治不動搖,見花打藥,盛花再打,實行早揚花早防治,遲揚花遲防治。同時要科學用藥、科學選藥,選擇不同藥劑交替使用,提高病蟲防治效果,延緩病蟲抗藥性產生。要做到正確施用農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用藥成本,提高農藥利用率。

(邵強)

(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