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馬路天使”蔡月英:13年掃壞1800多把掃帚

蔡月英用一把掃帚“書寫”了美麗人生。

東南網5月3日訊 (福建日報 鄧豆豆 包雲香 王星樂)5月2日,

前一日才豔陽高照的廈門忽然又下起淅瀝瀝的小雨。淩晨4點就來到滄虹路的蔡月英,用力地推動掃把,把浸透雨水的樹葉從柏油路上一點點“掀”起來。

蔡月英,是海滄市政建設管理中心嵩嶼市政管理站環衛組長。自2004年走上環衛工人的崗位開始,她堅守“清潔城市,造福市民”的信念,13年來用壞了1800多把掃帚。

在今年廈門市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勞動模範大會上,

獲得“廈門市勞動模範”稱號的蔡月英受到表彰。她說:“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環衛工人,看著馬路乾淨,我也很自豪。”

路段無空當,清掃不停歇

每天,當許多人還在睡夢中的時候,身著工裝和反光背心的蔡月英,就已經在路段上“揮舞”著大掃帚了——正常情況下清掃,應採取“兩頭堵”的清掃方式;颳風天氣應順風清掃,避免灰塵和垃圾回刮;掃帚杆適當加長,

以提高作業面積,節省體力……

“這些都是我們10多年累積的普掃經驗。”蔡月英告訴記者,她們在時間上是有要求的,正常情況下在早晨7點左右完成普掃,要不然大家都上班了,就不好打掃了。

眼下廈門正處於春夏交替的季節,蔡月英所負責的滄虹路上芒果樹多,芒果花在風雨中很容易掉落一地。對此,蔡月英坦言,含了水分的花葉非常難清理,沒有更好的辦法,只有掃了一遍又一遍,

直到馬路乾淨整潔。

一把掃帚,一輛板車,揮灑和承載了蔡月英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華。13年來,不管嚴寒酷暑,不論大街小巷,蔡月英就像信號靈敏的“探測器”,哪裡有垃圾污染,哪裡就有她的身影。據不完全統計,蔡月英清掃道路面積累計1800萬平方米,相當於10個鼓浪嶼,用壞了1800多把掃帚。

蔡月英還積極開動腦筋,利用業餘時間到沿街店面逐戶宣傳環衛知識,引導他們換位思考,

珍惜環衛工人的辛勤勞動。時間久了,很多店主都支援、配合她們的保潔工作,主動把垃圾按規範的方式投放,隨手亂扔亂倒現象基本消失,大大地提高了路面的保潔品質。

患病仍上崗,代班熱心腸

就算是機器,也會有零件磨損的那一天。

2012年3月的一天,蔡月英正在鏟土,突然覺得身體發麻,不能動彈。起初她以為是上火就不以為意,只靠喝降火茶緩解。但半個多月過去,

蔡月英只覺得腰部疼痛感越來越強。到醫院一檢查才發現,原來她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第四節、第五節已經脫落。

“我們的工作,一個蘿蔔一個坑,你請假別人工作量就大了。”蔡月英說。為此,她不顧家人和同事反對,堅持綁護腰帶上班。三、四月份在戶外作業,護腰帶輕易就能焐得發燙,直到現在,蔡月英的腰部還有皮膚過敏留下的疤痕。

作為組長,蔡月英除了管理嵩嶼片區62條路段的清潔工作,還要對組裡的200多人負責。

去年7月,同事曾秀莉的孩子突然高燒,淩晨3點多給蔡月英打了電話,請求換班。雖然剛剛加班完,躺下不到4小時,但蔡月英一口答應了下來,她說:“每個人都有遇到難處的時候,而且那天同事請假、休假的比較多,那我就自己頂上去吧。”

平常工作中,蔡月英還義務幫助生病的工友代班。每逢班組職工生病、家庭困難,她都組織其他黨員和職工開展幫扶活動,有時還用自己的工資予以資助。這些工作的開展,極大地激發了全組職工的工作熱情,增強了班組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班組成為一支拉得出、打得響的戰鬥集體,贏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還要對組裡的200多人負責。

去年7月,同事曾秀莉的孩子突然高燒,淩晨3點多給蔡月英打了電話,請求換班。雖然剛剛加班完,躺下不到4小時,但蔡月英一口答應了下來,她說:“每個人都有遇到難處的時候,而且那天同事請假、休假的比較多,那我就自己頂上去吧。”

平常工作中,蔡月英還義務幫助生病的工友代班。每逢班組職工生病、家庭困難,她都組織其他黨員和職工開展幫扶活動,有時還用自己的工資予以資助。這些工作的開展,極大地激發了全組職工的工作熱情,增強了班組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班組成為一支拉得出、打得響的戰鬥集體,贏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