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科世界棋後譚中怡:自帶重慶人的“麻辣味”

2016年12月28日,在卡達首都杜哈進行的快棋和超快棋世界錦標賽最後一輪比賽中,

譚中怡(左)戰平俄羅斯棋手瓦蓮京娜·古尼娜。

新華社發

簡介:譚中怡,1991年出生,渝中區人。中國女子國際象棋隊運動員,中國第五位國象世界棋後。

感言:下棋並不是一件太神秘的事。只要持之以恆地努力,任何人都可能取得好成績。

3月21日,在北京棋院,譚中怡代表重慶隊參加了2017中國國際象棋甲級聯賽的抽籤儀式。隨後,她將作為重慶隊隊員前往深圳、寧波等地參加比賽,

角逐本賽季冠軍。

從5歲開始學習國際象棋,10歲時奪得世界分齡組少年冠軍,20歲時首獲女子國象世團賽冠軍,26歲時折桂國象世錦賽……多年來獲諸多榮譽的國象新科棋後譚中怡日前在北京接受採訪時低調地表示:“下棋並不是一件太神秘的事情。只要持之以恆地努力,任何人都可能取得好成績。”

以“快”制勝,涉險過關加冕棋後

今年3月3日,在伊朗德黑蘭舉行的世界女子國際象棋錦標賽上,

譚中怡憑藉加賽25分鐘快棋以1勝1和戰勝烏克蘭棋手安娜·穆茲丘克,加冕國際象棋史上第16位棋後,成為繼謝軍、諸宸、許昱華、侯逸凡之後中國第五位國象世界棋後。

征戰世錦賽前,譚中怡的等級分排在世界第14位,在中國隊派出的七朵“金花”中,她並非最有希望衝冠者。“所以,最初我只是希望能在世錦賽上儘量走得‘遠’點,別那麼早打道回府。”譚中怡笑著告訴記者。

世錦賽第二輪,譚中怡與烏克蘭前棋後烏什尼娜狹路相逢,兩盤慢棋打成平手,不得不通過加賽快棋一決高下。連續7輪較量,直至最殘酷的突然死亡快棋,譚中怡才涉險過關。場面之驚心動魄,讓見多識廣的教練余少騰都大呼“刺激”。

“我比較擅長快棋和超快棋,慢棋只進入過世界前十,但快棋和超快棋一直在世界前五。”譚中怡說道。

最經典的一戰來自半決賽——譚中怡在25分鐘快棋先輸後贏,

在10分鐘快棋先贏後輸,到5分鐘超快棋時一度瀕臨崩潰,但最終還是以非凡氣勢壓垮印度名將哈利卡的心理防線,令其在突然死亡快棋中因超時判負。

3月3日,當譚中怡在決賽場再次上演“加賽好戲”,一舉擊潰以超快棋聞名於世的烏克蘭名將安娜·穆茲丘克時,整個世界棋壇都被這個重慶妹子折服了。

“世錦賽是國際象棋的最高賽事,對棋手在業界排名很關鍵。

這次能獲得冠軍,我還是蠻幸運的。”譚中怡說。

3歲學棋,11歲進入國家隊

譚中怡獲封新科棋後,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譚中怡是渝中區人,父親是個不折不扣的棋迷。在父親的影響下,譚中怡從三歲時開始學跳棋、五子棋、鬥獸棋,偶爾與家人對弈,還能贏上幾盤。“那時還小,還不能說喜歡棋,但至少喜歡贏。”譚中怡笑著說。

5歲那年,譚中怡進入重慶棋院學習國際象棋,很快嶄露頭角。10歲時,便獲得了國際象棋世界青少年錦標賽冠軍。“我小時候的成績還是不錯的。”譚中怡不無驕傲地表示。

11歲那年,她被時任中國國際象棋國家隊總教練葉江川選入中國國際象棋國家隊,來到北京,正式開始了職業棋手生涯。

初到北京,她很不適應陌生的環境,經常想“偷偷溜回重慶”。而更讓她沮喪的是,以前和同齡人下棋,贏多輸少,但到國家隊後,環境變了,輸棋成家常便飯,幾乎找不到什麼成就感了。

“好長一段時間裡,我找不到下棋的動力,教練甚至批評我進入了‘叛逆期’。”譚中怡回憶道。

但這個重慶妹兒終究還是挺過來了。她開始努力調整心態,一有空就潛心研究棋譜,與教練探討戰略、戰術。

2006年,在一次全國性比賽中,15歲的譚中怡遭遇棋後謝軍,大戰數十回合之後,最終憑藉加時賽爆冷取勝,奪得女子冠軍,一戰成名。

從此,譚中怡成為中國女子國際象棋隊的中堅力量。

2011年,20歲的她與侯逸凡、居文君、趙雪、章曉雯組成的中國國際象棋女隊,獲世界女子國際象棋團體錦標賽冠軍;在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奪取女子國際象棋冠軍,並與夥伴們奪得國際象棋混合團體組冠軍,成為大運會國際象棋賽雙料冠軍。

2016年,譚中怡與侯逸凡、居文君、趙雪、郭琦組成的中國國際象棋女隊,在第42屆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中奪冠,這也是中國女隊在時隔12年後又一次奪得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的女子團體冠軍。

今年,譚中怡折桂國象世錦賽,獲封新科棋後。

“定海神針”,比賽時愛吃東西

在國象棋壇,譚中怡有個眾人皆知的稱號——“定海神針”。她之所以得到這個稱號,是因為在比賽中沉著、冷靜,“比賽時如果遇上僵持不下的情況,我會告訴自己‘站起來走兩圈,別著急’。”

比賽主辦方通常會在賽場內準備一些茶點。輪到對手走棋時,譚中怡愛站起身來,到周圍逛逛,吃些茶點。

儘管在許多人眼中,譚中怡總有一種“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氣勢,但事實上,在重要賽事前她也會緊張。

“這個時候我就會選擇晚睡。記得有一次比賽前,我在電腦前坐了足足一夜,看看電影,發發呆,第二天發揮還蠻好的。”說起自己的減壓方式,譚中怡笑言“比較變態”。

在生活中,她是個喜歡“自黑”的段子手。此次採訪,恰逢譚中怡世錦賽奪冠慶功會在中國棋院舉行,會上不少媒體問及“感情問題”,尚處在單身狀態的譚中怡竟爽朗回答:“折桂國象世錦賽後,我仍會將大部分精力放在象棋上。因為‘投資’國際象棋可以獲得豐厚回報,而‘投資’男朋友可能讓我血本無歸。”精彩回答引得眾人大笑不止。

閒暇時,譚中怡喜歡看小說、漫畫,喜歡在網上看一些“打怪升級”的故事,但“拒絕”言情類小說。“可能是長期下棋的原因,我的性格比較‘男性化’,做事果斷、不拖泥帶水,自帶重慶人的‘麻辣味’。”譚中怡笑稱。

每年4月到12月是繁忙比賽季,其間,她經常會飛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參加各大國際象棋比賽。

“但事實上,我不喜歡坐飛機,也不喜歡到處走,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宅在家裡。”譚中怡坦言,未來,她希望回到重慶從事國際象棋推廣,讓更多家鄉父老瞭解國家象棋、喜愛國際象棋。

很快嶄露頭角。10歲時,便獲得了國際象棋世界青少年錦標賽冠軍。“我小時候的成績還是不錯的。”譚中怡不無驕傲地表示。

11歲那年,她被時任中國國際象棋國家隊總教練葉江川選入中國國際象棋國家隊,來到北京,正式開始了職業棋手生涯。

初到北京,她很不適應陌生的環境,經常想“偷偷溜回重慶”。而更讓她沮喪的是,以前和同齡人下棋,贏多輸少,但到國家隊後,環境變了,輸棋成家常便飯,幾乎找不到什麼成就感了。

“好長一段時間裡,我找不到下棋的動力,教練甚至批評我進入了‘叛逆期’。”譚中怡回憶道。

但這個重慶妹兒終究還是挺過來了。她開始努力調整心態,一有空就潛心研究棋譜,與教練探討戰略、戰術。

2006年,在一次全國性比賽中,15歲的譚中怡遭遇棋後謝軍,大戰數十回合之後,最終憑藉加時賽爆冷取勝,奪得女子冠軍,一戰成名。

從此,譚中怡成為中國女子國際象棋隊的中堅力量。

2011年,20歲的她與侯逸凡、居文君、趙雪、章曉雯組成的中國國際象棋女隊,獲世界女子國際象棋團體錦標賽冠軍;在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奪取女子國際象棋冠軍,並與夥伴們奪得國際象棋混合團體組冠軍,成為大運會國際象棋賽雙料冠軍。

2016年,譚中怡與侯逸凡、居文君、趙雪、郭琦組成的中國國際象棋女隊,在第42屆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中奪冠,這也是中國女隊在時隔12年後又一次奪得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的女子團體冠軍。

今年,譚中怡折桂國象世錦賽,獲封新科棋後。

“定海神針”,比賽時愛吃東西

在國象棋壇,譚中怡有個眾人皆知的稱號——“定海神針”。她之所以得到這個稱號,是因為在比賽中沉著、冷靜,“比賽時如果遇上僵持不下的情況,我會告訴自己‘站起來走兩圈,別著急’。”

比賽主辦方通常會在賽場內準備一些茶點。輪到對手走棋時,譚中怡愛站起身來,到周圍逛逛,吃些茶點。

儘管在許多人眼中,譚中怡總有一種“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氣勢,但事實上,在重要賽事前她也會緊張。

“這個時候我就會選擇晚睡。記得有一次比賽前,我在電腦前坐了足足一夜,看看電影,發發呆,第二天發揮還蠻好的。”說起自己的減壓方式,譚中怡笑言“比較變態”。

在生活中,她是個喜歡“自黑”的段子手。此次採訪,恰逢譚中怡世錦賽奪冠慶功會在中國棋院舉行,會上不少媒體問及“感情問題”,尚處在單身狀態的譚中怡竟爽朗回答:“折桂國象世錦賽後,我仍會將大部分精力放在象棋上。因為‘投資’國際象棋可以獲得豐厚回報,而‘投資’男朋友可能讓我血本無歸。”精彩回答引得眾人大笑不止。

閒暇時,譚中怡喜歡看小說、漫畫,喜歡在網上看一些“打怪升級”的故事,但“拒絕”言情類小說。“可能是長期下棋的原因,我的性格比較‘男性化’,做事果斷、不拖泥帶水,自帶重慶人的‘麻辣味’。”譚中怡笑稱。

每年4月到12月是繁忙比賽季,其間,她經常會飛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參加各大國際象棋比賽。

“但事實上,我不喜歡坐飛機,也不喜歡到處走,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宅在家裡。”譚中怡坦言,未來,她希望回到重慶從事國際象棋推廣,讓更多家鄉父老瞭解國家象棋、喜愛國際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