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兩個月體檢三四次:畢業求職類體檢就不能共用?|新京報快評

文/王言虎

共用時代,有些迫切需要共用的服務卻總也共用不起來。比如體檢報告。

畢業季將至,應屆畢業生面臨考研、求職等選擇,體檢是一個繞不過去的環節。但眼下的情況是,

應屆畢業生幾乎每走一步都需要單獨體檢。

畢業、考研、考各種資格證、到不同機構求職等,算下來,這兩三個月內不少畢業生要體檢3到4次,耗時耗力又耗錢。

說這個季節的應屆畢業生心力交瘁或許並不誇張,他們不僅面臨求職或升學壓力,還要應付各種學校雜務。如果一些程式能夠精簡一些,他們會輕鬆不少。

不同機構共用畢業生的體檢報告,就是一個給他們減壓的好辦法。

一來可以避免畢業生來回跑,將精力集中到其他更有價值的事上;二來,減少體檢次數,也可以避免其健康因頻繁體檢受到損害。醫療專家說,胸透採用的是X射線,而短期內多次照射X射線,會損害人的健康。

遺憾的是,現在除了廣東深圳、東莞等地,絕大多數地方都沒有實現求職者的體檢報告共用。招聘機構也有苦衷:譬如不同機構體檢專案不一樣,防止求職者作假云云。

這確實是現實問題,但相較於求職者的健康與明確的法律規定,這些擔憂或就要後退一步了。

衛生部1993年頒佈的《醫用X射線診斷放射衛生防護及影像品質保證管理規定》明確表示,“對嬰幼兒、青少年的體檢,從業人員就業前或定期體檢,X射線胸部檢查的間隔時間一般不少於兩年”。

應屆畢業生兩個月內要進行三次體檢,顯然不符合要求。

解決這一問題,既不能寄望於學校、招聘機構撒手不管,因為他們要對學生、求職者以及自身負責;也不能指望醫院主動放手,因為體檢費是看得見的真金白銀,剩下的只能是公共醫療部門從中協調補缺。這是公共服務的應有之義。

互聯網時代,體檢報告的共用在技術上早已沒有問題,

並且也有深圳、東莞等地的成功經驗。醫政部門完全可以探索組織不同醫院將應屆畢業生的體檢報告統一上傳、保管。學校、招聘機構若有需要,直接調取即可。

事實上,只要責任劃分明確,即便體檢報告出現問題,追究相關部門的責任也不是難事。

社會已經進入共用時代,有些服務就沒必要劃疆而治了。醫政部門花點時間、投入些成本,給焦灼的應屆畢業生降降火,真沒那麼難。

編輯:與歸 實習生楊林鑫 校對:陸愛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