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變形計》的惡意扭曲 留守兒童讓人心疼

“這估計是#變形計#史上最好笑的主人公了,被農村妹妹搞到崩潰大哭,

但卻只敢在節目組面前碎碎念……人變好了,但是卻瘋了……”

這轉發量、評論數、點贊量都不容小覷,網友的力量簡直就是無窮的。

抱著好奇心,塞卡也看了這期節目。

節目裡,一向被認為應該乖巧懂事的農村妹妹,被節目組發掘為一個直接在公路上嗷嗷大哭、分分鐘要揍人的暴走蘿莉。

而想像中桀驁不馴、目中無人的城市少年,竟會耐心安慰農村妹妹,送“麗姐”綽號、逗她笑,哭訴“人變好了,但是卻瘋了”。

整期節目看下來,兩個主人公都不按套路出牌,好笑又有毒。

根據公開資料,節目組承認,在剪輯方面為了更貼合網路平臺的特性,大幅縮減了苦情部分,在後期加入了很多流行元素。

這樣的做法使得節目的網感出來了,也討得了部分熱衷娛樂化網友初步的歡心。

但是,塞卡卻覺得很悲哀,因為大家都只關注到節目有趣好笑的地方,

卻忽略了留守兒童,這個沉重的話題。

就像新京報裡對《變形計》這個節目的評論說的那樣:

“《變形計》經常出現父母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其實就是揭示一個重要的隱含內涵——城市是有原罪的。

在城市裡生活的我們,面對無數個和“麗姐”一樣,不懂得自我表達的留守兒童,如果我們只是止於嘲笑和戲謔,甚至將她置於娛樂化浪潮的中心,那我們非但有錯,而且無恥。”

把留守兒童作為節目的熱點,

將這些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推向輿論的頂峰,《變形計》這次真的錯了。

從《變形計》節目一開始,塞卡也喜歡看,喜歡看性格不好、脾氣暴躁的城市孩子去農村一個星期之後幡然醒悟;喜歡看貧窮但是用功的農村孩子去城市一個星期感受溫暖與關愛。

但是我很不喜歡節目組拿留守兒童說事!

在不斷的爭論過後,節目組開始對“麗姐”身世、個性的因果解讀和正面引導。

“麗姐為何會如此傲嬌呢?其實在水麗三歲時,媽媽就離開了她,爸爸在外打工,她只能和哥哥彼此依靠…長時間的留守生活讓水麗自然而然產生了自我防範意識,倔強和強勢成了這個七歲孩子自我保護的堅硬盔甲。

也許正因如此,我們才看到一個性格強烈、直爽、甚至霸氣外露,卻又可愛無敵的麗姐。”

大家都認為“麗姐”性格古怪傲嬌、脾氣暴躁難搞,可是,我們有誰去思考過只有七歲的小女孩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是因為父母的遠去、哥哥的離開、環境的改變、自我的保護意識等等等等。

我們坐在家裡舒服地看著電視打發時間,然後上網以“麗姐”為樂子編段子,可我們卻不知道,還有很多留守兒童和“麗姐”一樣,被迫成長、被迫個性古怪。

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於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因為父母在他們很小的時候便離開他們外出打工,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

他們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甚至是心理發展的異常。

性格柔弱內向

留守兒童年齡幼小就離開父母,父母關愛嚴重缺失,儘管有些是爺爺奶奶或親朋監管,但畢竟與父母親疏不同,一遇到麻煩就會感覺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願與人交流,性格內向。

自卑心理障礙

兒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強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就像失去了堅強的依靠和保護,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邊的孩子相比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喪失信心,學習不求上進。

孤獨無依靠心理

父母外出使孩子在家裡感到空落感到孤獨,進而產生心裡騷動和抑鬱等問題。

產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少數孩子不理解父母,認為家裡窮,父母沒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產生怨恨心理,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後疏遠父母,和父母產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無情。

不僅如此,他們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還有的脾氣暴躁、衝動易怒,常常將無端小事升級為打架鬥毆。

他們脆弱、自卑、孤獨,可是沒有人真正地瞭解他們,知道他們想要什麼。

這些本不應該出現在孩子身上的個性特點和成長經歷因為家庭的改變、環境的改變通通都出現了。

每個人都喜歡笑容與歡樂,可如果這些笑容與歡樂是用別人的痛苦與傷心換來的,那我寧願不要。

就像是《變形計》,以留守兒童的特異性來獲取收視率,塞卡真心覺得這樣做太噁心。

塞卡說

別生下了孩子卻不陪伴他、教育他。

- end -

卻又可愛無敵的麗姐。”

大家都認為“麗姐”性格古怪傲嬌、脾氣暴躁難搞,可是,我們有誰去思考過只有七歲的小女孩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是因為父母的遠去、哥哥的離開、環境的改變、自我的保護意識等等等等。

我們坐在家裡舒服地看著電視打發時間,然後上網以“麗姐”為樂子編段子,可我們卻不知道,還有很多留守兒童和“麗姐”一樣,被迫成長、被迫個性古怪。

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於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因為父母在他們很小的時候便離開他們外出打工,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

他們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甚至是心理發展的異常。

性格柔弱內向

留守兒童年齡幼小就離開父母,父母關愛嚴重缺失,儘管有些是爺爺奶奶或親朋監管,但畢竟與父母親疏不同,一遇到麻煩就會感覺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願與人交流,性格內向。

自卑心理障礙

兒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強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就像失去了堅強的依靠和保護,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邊的孩子相比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喪失信心,學習不求上進。

孤獨無依靠心理

父母外出使孩子在家裡感到空落感到孤獨,進而產生心裡騷動和抑鬱等問題。

產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少數孩子不理解父母,認為家裡窮,父母沒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產生怨恨心理,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後疏遠父母,和父母產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無情。

不僅如此,他們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還有的脾氣暴躁、衝動易怒,常常將無端小事升級為打架鬥毆。

他們脆弱、自卑、孤獨,可是沒有人真正地瞭解他們,知道他們想要什麼。

這些本不應該出現在孩子身上的個性特點和成長經歷因為家庭的改變、環境的改變通通都出現了。

每個人都喜歡笑容與歡樂,可如果這些笑容與歡樂是用別人的痛苦與傷心換來的,那我寧願不要。

就像是《變形計》,以留守兒童的特異性來獲取收視率,塞卡真心覺得這樣做太噁心。

塞卡說

別生下了孩子卻不陪伴他、教育他。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