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五一”期間全市消防撲救火災19起

關注聊城晚報,讀到大美聊城

“空中消防員”首次護航聊城古城

本報訊5月1日是三天小長假的最後一天,聊城古城區仍是人來人往,一派熱鬧景象。當日下午3時許,在光岳樓北側,

一架無人機騰空而起,及時將節日活動現場等圖像和視頻即時傳輸回來。

作為全市一處具有標誌性的旅遊勝地,古城內有光岳樓、山陝會館等多家文物保護單位,這裡吸引了大量的遊客,每當節假日來臨時,古城內總會設置豐富多彩的節目,讓人流連忘返。

人們在享受假期帶來的歡樂的同時,消防安全便顯得尤為重要。古城消防中隊隊長劉毅告訴聊城晚報記者,今年“五一”,古城消防中隊首次啟用無人機對節日的古城進行空中火災隱患偵察,並採用“三點一線一面”立體化便民消防執勤方式,陪伴遊客開心游古城。

消防官兵口中的“三點”是指兩個便民執勤點,一處在光嶽樓下,一處在樓西大街,以及佃軍救助服務點,

位於水城明珠大劇場北側。

記者在光岳樓便民執勤點看到,在這裡,消防官兵放置了消防宣傳冊、滅火器、純淨水、醫藥箱等。地上是一輛全地形消防摩托車,它能適應古城任何地形,是小型火災的剋星;天上是一架無人機,正在低空盤旋。

劉毅說,光岳樓位於古城中央,在這裡設置執勤點,在宣傳消防知識的同時,還可起到便民利民的效果,如果出現突發險情,能確保五分鐘之內到達轄區所有位置。

無人機在火情巡防、偵查災情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特殊災害現場,救援人員無法抵達時,無人機就擔負起了“偵察兵”的重要職責,可以看得更高、更遠、更寬,及時將現場圖像傳回後方,為指揮員決策提供依據。據介紹,這架無人機是聊城市公安消防支隊配置的,首次在“五一”期間護航聊城古城,並且還配備了警燈、照明設備,可以拋投5公斤的重物,
並且能夠通過聲光吊艙進行即時對講、空中喊話。

第二個便民執勤點位於樓西大街光岳府售樓處對過,是古城消防中隊的駐地所在。在這裡,消防宣傳冊、滅火器、純淨水等更是一應俱全,一輛消防巡邏電瓶車整裝待發,確保樓西片區的消防安全。

當日下午4時20分許,記者來到位於水城明珠大劇場北側的佃軍救助服務點,這裡設置了飲水機、報紙、各類書籍、雨具和一些應急的醫用藥品。記者在現場看到,消防官兵在沿湖各個地點均設置了明顯的指示標牌,遊客可以方便地找到服務點的具體位置。這是一個集宣傳、便民、水域救援、近水域火災撲救於一體的多功能水上執勤點。

劉毅說,“一線”是指沿古城主要街道的消防巡邏線,消防官兵配備背負式細水霧進行不間斷的巡邏,及時發現險情,快速到達處置。這種背負式細水霧設備便於攜帶,利用高壓水霧撲滅火災,適應古城街道狹窄的特點,方便滅火救援。“一面”是指6.3平方公里的東昌湖水域執勤面,消防官兵配備了救生拋投器、消防專用救生衣、潛水衣,形成一支機動、有效的水上救援力量,可以及時排除水上險情。記者在古城區走訪時發現,古城消防中隊將人員分為兩組,12小時進行“三點一線一面”的立體化便民消防執勤,同時又是一介整體,遇有險情,可互為聯動。

據瞭解,“五一”期間,全市共接警出動79起,撲救火災19起,搶險救援6起,社會救助54起,共出動966人、156輛車,搶救及疏散被困人員18人,搶救財產價值54萬元。

消防官兵配備背負式細水霧進行不間斷的巡邏,及時發現險情,快速到達處置。這種背負式細水霧設備便於攜帶,利用高壓水霧撲滅火災,適應古城街道狹窄的特點,方便滅火救援。“一面”是指6.3平方公里的東昌湖水域執勤面,消防官兵配備了救生拋投器、消防專用救生衣、潛水衣,形成一支機動、有效的水上救援力量,可以及時排除水上險情。記者在古城區走訪時發現,古城消防中隊將人員分為兩組,12小時進行“三點一線一面”的立體化便民消防執勤,同時又是一介整體,遇有險情,可互為聯動。

據瞭解,“五一”期間,全市共接警出動79起,撲救火災19起,搶險救援6起,社會救助54起,共出動966人、156輛車,搶救及疏散被困人員18人,搶救財產價值5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