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3年前被領養到荷蘭 朱莉安回蓉發出疑問:不對啊,是紐約!

近日,克雷斯和朱莉安在人民公園

23年前,克雷斯和妻子在成都逛市場

“爸爸,瓦片房呢?”6天前的晚上,23年前被領養到荷蘭的朱莉安第一次回到成都。看到滿城林立的高樓大廈,她向養父克雷斯發出疑問。

“說實話這個問題讓我沮喪無比。”克雷斯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眼前這個“紐約一樣的大都市”和他給女兒描述了20多年的“家鄉”大相徑庭,

“這座城市的變化,讓我自己都仿佛覺得向朱莉安撒了謊。”

“成都的變化翻天覆地”

5天前的下午,朱莉安坐在人民公園茶館裡的竹椅上,用蓋碗茶杯喝著碧潭飄雪,用筷子吃著宮保雞丁,晃眼過去,與土生土長的成都女孩差不多。仔細一看,她用左手握住筷子,手指距筷尖很近,菜裡的花生米,幾乎要夾兩三次,才能送到嘴裡。“用筷子是我自己學的。

”朱莉安用荷蘭口音的英語,笑著向成都商報記者解釋。

朱莉安的荷蘭養父克雷斯介紹,1994年的夏天,他和妻子來到成都,到市福利院收養了當時1歲零1個月的朱莉安,之後一直生活在荷蘭。那次離開前,他們特地抱著朱莉安逛了成都,拍下很多老照片。“當時滿大街是自行車,城裡有大片的瓦片房,市場裡的商販把東西堆在地上叫賣——20多年來,我們一直跟朱莉安講,你的家鄉是這樣的。

”這些照片現在還貼在朱莉安的房間裡,當年買的熱水瓶和算盤,也一直陳列在他們家的客廳裡。

“前段時間,朱莉安提出,想回來親眼看一看自己的家鄉。沒想到,成都的變化翻天覆地。”克雷斯說,那天晚上抵達酒店後,就迫不及待地去了春熙路,一路上和記憶裡完全不同——林立的高樓、繁華的商場和擁擠的車流。“成都變成了紐約一樣的大都市,只有茶館,還和以前一樣。”

找尋和23年前一樣的地方

“這座城市的變化,讓我自己都仿佛覺得向朱莉安撒了謊。我想要找到那些和20多年前一樣的地方。”克雷斯說。

於是,克雷斯和朱莉安開始了一次特殊的成都行。他們走街串巷,終於在城郊找到了當年一樣的農貿市場,看菜販和市民討價還價。他們找到了手掌粗糙的老手藝人,看他編織遮陽擋雨的草帽,看他一邊抽著葉子煙,一邊吆喝著叫賣。

讓朱莉安最為高興的,

是在東郊記憶的“記憶長廊”裡看到了大量的老照片。在紅磚砌成的廠房間穿梭,朱莉安一遍一遍地問記者:“這真的是幾十年前的建築嗎?真好。”文殊院裡濃厚的佛教文化也讓朱莉安感到好奇和震撼。“我能感覺到這是一個很莊嚴寧靜的地方。”

3天下來,終於讓克雷斯松了一口氣,朱莉安也親身感受到了她出生時的家鄉。

找回了中文名字的來歷

此次回蓉,朱莉安還有一個心願:找到當年在市福利院照顧她的保育員並當面致謝。克雷斯有一張當時照顧朱莉安的保育員的照片,遺憾的是不知道她的名字。“這張照片和朱莉安的中文名字‘季桃’,是我們所有的資訊。”

幾經輾轉,終於有老員工認出了照片上的人是已經退休的保育員李娟。李娟得知小“季桃”回來看她,非常欣慰:“我還記得她,小時候可黏人了,一看到我就要我抱。”

昨日上午,朱莉安和李娟在已遷新址的市福利院門口久別重逢。看著小季桃已經出落成大姑娘朱莉安,李娟不停地用手撫摸著朱莉安的臉頰:“都長這麼漂亮了。”不會中文的朱莉安則一遍又一遍地讓記者向李娟轉達:“謝謝你當年的照顧,能再次看到你真是太好了。”相見的兩個小時裡,李娟告訴朱莉安,她剛來的時候只有兩個月,沒什麼大病但很瘦。因為屬雞,所以取了“季”這個姓,“桃”字配女孩,所以有了“季桃”這個名字。

“彌補了我缺失的回憶,因為在這之前,我來自哪個地方、出生後的一年是怎麼生活的,一直是人生中的空白部分。”朱莉安對李娟的講述特別有感觸。離開之際,朱莉安表示,她決定回荷蘭後要開始學中文。“我期待下次來成都時,能用語言和這座美好的城市直接交流。”成都商報記者 尹沁彤

受訪者供圖

原標題:回到爸爸講了20多年的成都 不對啊,是紐約!

克雷斯有一張當時照顧朱莉安的保育員的照片,遺憾的是不知道她的名字。“這張照片和朱莉安的中文名字‘季桃’,是我們所有的資訊。”

幾經輾轉,終於有老員工認出了照片上的人是已經退休的保育員李娟。李娟得知小“季桃”回來看她,非常欣慰:“我還記得她,小時候可黏人了,一看到我就要我抱。”

昨日上午,朱莉安和李娟在已遷新址的市福利院門口久別重逢。看著小季桃已經出落成大姑娘朱莉安,李娟不停地用手撫摸著朱莉安的臉頰:“都長這麼漂亮了。”不會中文的朱莉安則一遍又一遍地讓記者向李娟轉達:“謝謝你當年的照顧,能再次看到你真是太好了。”相見的兩個小時裡,李娟告訴朱莉安,她剛來的時候只有兩個月,沒什麼大病但很瘦。因為屬雞,所以取了“季”這個姓,“桃”字配女孩,所以有了“季桃”這個名字。

“彌補了我缺失的回憶,因為在這之前,我來自哪個地方、出生後的一年是怎麼生活的,一直是人生中的空白部分。”朱莉安對李娟的講述特別有感觸。離開之際,朱莉安表示,她決定回荷蘭後要開始學中文。“我期待下次來成都時,能用語言和這座美好的城市直接交流。”成都商報記者 尹沁彤

受訪者供圖

原標題:回到爸爸講了20多年的成都 不對啊,是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