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魯迅放下手術刀拿起筆桿,喚醒無數國人的民族之情

小時候從書中讀到了魯迅,初高中課外閱讀也大多是他的小說,更覺得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大人物。有人說他是盜火者普羅米修士,翻譯了很多國外著名的文學作品,也有人說他是位偉大的改革者,

為建立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體系,奠定了基礎。我認為他更是改造國人思想的醫生,他放下手術刀,操起筆桿,拯救了那些被封建思想所荼毒的國人,他所寫的小說大多是反映中國當時的社會現狀。

在《呐喊》 中,那個人吃人的社會。

冷漠的狂人吃著可憐的人,一個可悲的長衫先生孔乙己等一些系列故事,無不反映出當時國人的愚昧,魯迅先生曾這樣說國人“國人就像被關在密不透風的鐵屋子裡的沉睡者”,而寫這本呐喊含義就是為了喊醒裡面的人們。我從書中看出了魯迅先生的那如火般的民族魂。《阿Q正傳》用一個受舊社會沉重壓迫而精神被扭曲變形的人物來反映當時的社會背景,
鴉☆禁☆片戰爭過後,孫中山等有志之士的人浴血奮戰而完成了辛亥革命這場救國大業。使三民主義、民主共和等思想深入人心,但資產階級把有革命要求的農民群眾拒之門外。以至於革命過後,農民不僅依然承受封建思想的毒害,還承受著剝削階級的壓迫,魯迅先生正是看穿了這一切,才寫出了這種批判勝利精神法的書籍。

即使已經過了數十年,現在去讀這些書依然可以感受到這些書的文筆清新老到,周密流暢、震人心魄又引人入勝,讀之使人欲罷不能的那種感覺。這樣也體現了魯迅先生的獨特的個性,具有極強的藝術魅力。但我個人比較喜歡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尤其那所百草園,是小孩玩耍的聖地。魯迅先生小時候就是在那兒成長,

雖然園子有些荒蕪,但一年四季,正如書中所言,妙趣橫生。三味書屋也不錯,給人一種畫裡的感覺,但也又那麼的真實。朝花夕拾中最讓人震驚的莫過於那所謂的古人所謂的二十四孝和庸醫害人,魯迅先生的父親正是因為庸醫的無能,卻還偏偏服用了那些封建迷信的藥,而導致病情加重,最後死去。這就是魯迅先生出國學醫的原因吧。

後來,巨變發生,先生棄醫從文,這是眾所周知的。先生將手中的筆化作手術刀,用文字做藥,先是用鋒利的手術刀切除那時國人精神中封建思想的毒瘤,然後用文字煎熬成一貼貼良藥,治癒國人精神中的空白。那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直沖靈魂,一字一句震耳欲聾。魯迅先生55歲就去世了,真的讓人很惋惜,一個精神醫生,一個文學巨匠,他去世的原因卻成謎。但無論如何他都是一個令國人崇拜的人。

一字一句震耳欲聾。魯迅先生55歲就去世了,真的讓人很惋惜,一個精神醫生,一個文學巨匠,他去世的原因卻成謎。但無論如何他都是一個令國人崇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