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快遞為啥非要做電商?背後竟是這樣

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沒有人會幹。事出必有因…

在京東、阿裡巴巴、蘇甯等電商企業斥資自建物流倉儲的同時,

一些傳統快遞企業也不甘只給電商“打工”,紛紛跨界做起電商生意。不過,逆向做電商似乎並不容易,在電商巨頭自建的物流體系已經頗為成熟的今天,物流企業還懷揣著電商野心,在市場中緩慢地摸索前行。

01

快遞為啥做起電商“副業”

近日,圓通速遞宣佈旗下的電商項目“圓通媽媽商城”正式上線。

記者在圓通媽媽商城APP中看到,

該商城主打一站式跨境購,主營商品包括母嬰用品、個人護理、家居清潔、環球美食、地方特產等,目前上線的商品大多是近年來的跨境電商爆品。據介紹,這些商品由圓通海外直采,保稅倉發貨,一般3到5個工作日到貨。

這不是快遞企業第一次試水電商,在圓通之前,順豐、韻達等快遞企業就早已進軍電商領域。

優越的物流倉儲優勢,是快遞企業進軍電商的最大“資本”。

近年來,國內幾大快遞企業大力拓展海外業務,進行海外布點,以順豐、韻達、圓通為代表的快遞企業借此機會,將跨境物流和跨境電商結合,“雙管齊下”,跨境商品也成為了快遞自建電商的主打產品。

與此同時,快遞企業也並未放棄國內商品的經營,例如,圓通媽媽商城中推出了國內多個地方的特產;順豐去年上線“順豐大當家”電商平臺,主營水果、海鮮水產、肉蛋食材等品類;韻達近日在2016年報中表示,

其網上購物商城將全新調整升級,國際館、國內館齊頭並進。

02

自建實體店打通線上線下

而快遞企業的野心並未止於線上電商業務。隨著京東、阿裡巴巴等平臺的電商業務滲透到街邊夫妻店,快遞企業也將“觸角”延伸至社區O2O領域,

通過開設社區門店,將線上與線下打通。

今年2月,圓通開始將此前主要提供快遞服務的5萬多個圓通媽媽驛站升級,打造成社區綜合服務店。門店將主要包括快遞服務區、日常生活消費品購買區和跨境產品、地方特產體驗區。目前圓通已在上海開設三家升級版圓通媽媽驛站,未來將進入北京、廣州等多個城市。

不過,社區門店的打造並不容易。2014年5月,順豐在全國各地的518家嘿客店同時開業,

隨後順豐迅速跑馬圈地,當年年底,全國的嘿客門店數量達到近3000家。不過,由於基石不牢固、專業人才不足,大部分嘿客店處於虧損狀態。上線一年後,順豐宣佈將嘿客升級為“順豐家”,提供更為豐富的線下體驗,但不少嘿客店接連關閉。

業內人士分析,高昂的成本和較低的運營效率,讓嘿客店對於用戶而言猶如“雞肋”。不過,社區便利店可以讓本就有末端配送優勢的快遞企業與居民產生更多聯繫,如果以合理的模式運營,快遞企業有望分食社區商業這塊大蛋糕。

03

快遞跨界應深耕細分市場

在電商跨界進入物流的嘗試中,湧現出京東、蘇甯、阿裡巴巴旗下的菜鳥網路等成功案例,但提起快遞企業打造的電商平臺,令人印象深刻的卻寥寥無幾。

儘管快遞企業試水電商已有幾年之久,但在電商市場中的成績並不顯眼。據瞭解,經營品類頗為齊全的申通“愛買網超”上線兩個月後便“夭折”,其他快遞企業的電商平臺也不溫不火。

“快遞企業做電商的目標市場應該是細分市場,和大型電商平臺形成差異化競爭。”快遞物流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認為,電商企業和快遞企業的側重點不一樣,電商企業主要發揮集中採購的優勢,而快遞企業主要發揮細分市場的物流優勢,因此,快遞企業需要根據自身優勢,通過市場調研和市場測試,針對某個細分市場提供個性化服務。

目前,阿裡巴巴和京東共佔據國內電商市場近89%的市場份額,蘇甯易購、唯品會、國美線上佔據約5%的市場份額,電商板塊已經形成了穩定的梯隊,後來者需找到准入壁壘較高、較難複製的藍海市場進行深耕。

徐勇表示,快遞企業跨界經營是大勢所趨,目前多數快遞企業還處於嘗試階段,擁有末端配送優勢的快遞企業,除需找准跨界方向,還需要建立專業團隊,提高用戶運營、市場行銷等方方面面的能力。

如果以合理的模式運營,快遞企業有望分食社區商業這塊大蛋糕。

03

快遞跨界應深耕細分市場

在電商跨界進入物流的嘗試中,湧現出京東、蘇甯、阿裡巴巴旗下的菜鳥網路等成功案例,但提起快遞企業打造的電商平臺,令人印象深刻的卻寥寥無幾。

儘管快遞企業試水電商已有幾年之久,但在電商市場中的成績並不顯眼。據瞭解,經營品類頗為齊全的申通“愛買網超”上線兩個月後便“夭折”,其他快遞企業的電商平臺也不溫不火。

“快遞企業做電商的目標市場應該是細分市場,和大型電商平臺形成差異化競爭。”快遞物流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認為,電商企業和快遞企業的側重點不一樣,電商企業主要發揮集中採購的優勢,而快遞企業主要發揮細分市場的物流優勢,因此,快遞企業需要根據自身優勢,通過市場調研和市場測試,針對某個細分市場提供個性化服務。

目前,阿裡巴巴和京東共佔據國內電商市場近89%的市場份額,蘇甯易購、唯品會、國美線上佔據約5%的市場份額,電商板塊已經形成了穩定的梯隊,後來者需找到准入壁壘較高、較難複製的藍海市場進行深耕。

徐勇表示,快遞企業跨界經營是大勢所趨,目前多數快遞企業還處於嘗試階段,擁有末端配送優勢的快遞企業,除需找准跨界方向,還需要建立專業團隊,提高用戶運營、市場行銷等方方面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