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人消耗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魚,過度捕撈正在危及其他地區的生活【好奇心日報】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發佈,即使我們允許了也不許轉載*

塞內加爾若阿勒-法久特電 - 從前,海洋盛產鯖魚、烏賊和沙丁魚,生活富足。然而現在,在地球的另一邊,曬痕滿身的漁民們抱怨著空蕩蕩的漁網。

“以前你的網裡全是魚,幾乎都拉不到漁船上來。”52 歲的塞內加爾漁民馬馬杜·索(Mamadou So)指著自己獨木舟裡跳動的各類小魚們說道。

魚販和漁民的妻子們在塞內加爾的若阿勒-法久特等待漁船歸航。圖片版權:Sergey Ponomarev/《紐約時報》

地球另一邊的中國東部沿海,75 歲的朱德龍(音)也因為自己拉上了一網小指頭大小的蝦子和還沒長成的黃魚而失望搖頭。“我還是小孩的時候,能直接從家後門往海裡放魚線,釣上大個的黃魚。現在海都被捕空了,”他說道。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資料,過度捕撈正在耗盡全球的海洋漁業資源,

全球 90% 的漁場已經被捕撈一空或者面臨崩潰。從西白令海的俄羅斯捕撈帝王蟹的漁民,到佛羅里達海岸捕撈紅鯛魚的墨西哥漁船,破壞生態平衡的捕撈作業威脅著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民的生計,專家們指出,這些人依靠海洋才能獲得口糧和收入。

塞內加爾漁民和他們貧瘠的魚獲。圖片版權:Sergey Ponomarev/《紐約時報》

人口眾多、有著不斷增長的消費海鮮的購買力,以及有著世界最大深海漁船船隊的中國,正在對海洋產生巨大的影響。

捕空了中國近海的魚類後,中國漁夫正在遠航全球,去搜刮其他國家的海洋,他們的征程常常有政府補貼,相比地球海洋的健康和靠海吃海的其他國家,中國政府更關心國內失業率和食品安全。

漸漸地,受到當地政府的腐敗和執法不力的吸引,中國不斷增加的遠洋捕撈漁船正在開進西非海域。專家們指出, 中國遠洋捕撈漁船大部分的收成都是在西非捕獲的。某些專家估計,多達三分之二的相關漁船違反了國際法和領海所屬國家的法律。

中國的遠洋捕撈漁船已經達到了近 2600 艘的規模(美國的規模不到這個數位的十分之一),

僅在 2014 年到 2016 年之間,就有 400 艘漁船投入使用。根據《海洋科學先鋒》(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期刊發佈的一項新研究,大部分中國漁船的噸位巨大,它們一周捕獲的海產就相當於塞內加爾所有船隻一年的產量,為西非經濟帶來了每年 20 億美元的損失。

中國杭州,中國巨大捕撈艦隊的一部分。圖片版權:Gilles Sabrie/《紐約時報》

很多中國船主依賴政府資金來組建艦隊、完成從擁擠的中國港口往返塞內加爾這趟為期一個月的旅程。按照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員張洪洲(音)提供的資料,在 2011 年到 2015 年之間,政府對漁業的補助總計將近 220 億美元,幾乎是之前四年補助總額的三倍。

他說,這個數字還不包括沿海城市和省份為支持當地漁業公司而提供的數千萬美元的補助和減稅。

根據綠色和平組織的一項研究,某些中國漁業公司的收入中,很大一塊是收到的補貼。大型國有企業中水集團遠洋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根據公司披露的資訊,去年收到的 1200 萬美元柴油補貼是決定其盈虧的關鍵。

“中國的漁船如今遍佈世界,沒有補貼的話,這個產業將無法持續。對於塞內加爾和其他西非國家,這帶來的影響是毀滅性的。”綠色和平組織東亞分部全球政策顧問李碩(音)說道。

在擁有 1400 萬人口的貧困國家塞內加爾,漁業資源正在耗盡。當地漁夫們用手工砍削出的獨木舟和巨無霸拖網漁船競爭,後者長達一英里的漁網可以把海中的所有活物一網打盡。大部分的漁獲被運往國外,其中很多會成為魚粉飼料,供應美國和歐洲的養雞場和養豬場。

來自海洋的回報不斷下降就意味著漁民們收入的銳減,以及塞內加爾居民們需要支付更高的食物價格——大部分塞內加爾居民將魚類作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

“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如果事情按照目前的方向發展,人們就得依靠水母過活了,”塞內加爾海洋研究所的前主任阿拉薩內·桑巴(Alassane Samba)說道。

在全球捕撈作業方面,中國是當之無愧的海洋霸主。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產品出口國,中國人消耗了全世界超過三分之一的魚類,這個數字每年還在以 6% 的速度增長著。

舟山魚市上的買家和賣家。中國已經耗盡了近海的魚類資源。圖片版權:Gillies Sabrie/《紐約時報》

中國的漁業雇傭了超過 1400 萬人,這個數字在 1979 年是 500 萬,另外還有 3000 萬人依靠漁業相關產業過活。

南洋理工大學的張洪洲(音)認為:“實際上,中國領海的傳統漁場只剩下名字了。對於中國領導人來說,提供穩定的水產品不僅意味著良好的經濟,還意味著社會的穩定和政治的正統性。”

但隨著中國漁夫進入其他國家領海,他們陷入了不斷增加的海洋糾紛。

印尼已經扣留了大量在其領海捕魚的中國船隻,去年三月,阿根廷方面擊沉了一艘試圖撞擊海岸警衛船的中國漁船。中國漁夫和韓國執法人員的激烈衝突已經導致數名人員身亡。

對於中國政府來說,這些捕撈船隊幫助它確立了自己在南中國海的領土野心。海南省政府鼓勵船主去菲律賓宣稱自己擁有主權的南沙群島捕魚,以及去越南宣稱屬於自己的西沙群島作業。

去年,一艘菲律賓漁船被中國海岸警衛船從黃岩島附近水域驅逐。圖片版權:Sergey Ponomarev/《紐約時報》

這只海事力量(中國漁船)能得到燃料補貼、冰塊和導航設施。有中國海軍護衛艦的火力撐腰,他們把數以千計、依賴南沙群島周圍富足水域謀生的菲律賓漁民趕離了這一地區。

在菲律賓的整個巴拉望省,影響反映在了一排排的閒置漁船和新近伐墾山地上方的煙塵上。

因為沒法靠海過活,絕望的漁民開始燒毀本應該受到保護的沿海熱帶雨林來種植大米。環境保護者們指出,因為大雨常常沖走頂層土壤,陡峭的坡地變得毫無用處。

“年輕人一直都在為成為漁民做準備,但現在他們無法以此過活了,”艾迪·阿加莫斯·布羅克(Eddie Agamos Brock)說道。他運營著一家名叫 Tao 的生態旅遊機構。

菲律賓達拉寇坦島上,漁船上的漁民為開荒點燃的火。圖片版權:Katherine Jack

對於在大西洋沿岸擁有超過 482 公里海岸線的塞內加爾來說,海洋是國家的經濟命脈,也是國家認同的一部分。根據世界銀行的說法,在這個國家,海產食品是主要的出口產品,將近 20% 的勞動人口從事與打漁相關的工作。

Ceebu jen(一種營養豐富的魚類燉菜)是這裡的國菜,曾經很豐富、現在很稀少的鋸鰩則是鈔票上的圖案。所有的塞內加爾明信片上都帶有皮洛格(pirogue)的形象,那是漁民使用的塗有鮮豔色彩的船隻。

雖然魚類資源在減少,但與氣候變化有關的無休止的乾旱還是促使數百萬塞內加爾農村人口來到了海邊,提高了國家對海洋的依賴。

塞內加爾 18 歲以下的人口占三分之二,因此這種緊張局面導致希望前往歐洲的塞內加爾年輕人激增。

22 歲的穆斯塔法·巴爾德(Moustapha Balde)表示:“外國人對於非洲移民前往他們的國家提出了抱怨,但他們卻可以毫無顧忌地來到我們的水域偷走我們的所有魚類。”巴爾德十幾歲的親戚在一次地中海沉船事故中遇難。

湧向海岸的遷徙大軍將海濱城市喬爾從一個被棕櫚樹覆蓋的漁村轉變成了一個 5.5 萬人的小鎮。當地漁民協會主席、50 歲的阿卜杜·卡裡姆·薩勒(Abdou Karim Sall)表示,在他十幾歲的時候,喬爾只有幾十艘皮洛格。現在,這個數字已經增長到了 4900 艘。

薩勒一邊在海岸線上巡邏,一邊說:“我們過去一直以為海洋生物是無窮無盡的,”現在“我們正在面臨一場災難”。

漁民在塞內加爾的喬爾市海岸附近拉網。圖片版權:Sergey Ponomarev/《紐約時報》

在獨自將兩艘非法捕魚的中國船隻的船長拘捕以後,薩勒成為了當地的英雄。最近,居民們開始暗地裡詛咒他,因為他擴大了對於過度捕撈的打擊範圍。為了更好地恢復魚類資源,他連無視捕魚規則的塞內加爾船隻也不放過。

“我理解他們恨我的原因,他們只想努力熬過每一天,”薩勒說。

不過薩勒的主要目標仍然是外國人的大容量拖網漁船。根據政府提供的資料,目前有 100 多艘大船在塞內加爾水域作業,其中既有歐洲和亞洲的船隻,也有懸掛當地旗幟的船隻。這個數字不包括中國公司所有的、懸掛塞內加爾旗幟的船隻。

這個數字也不包括非法捕魚的船隻,這些船隻常常在夜間或者在塞內加爾 321 公里寬的專屬經濟區的邊緣行動——這遠遠超出了該國小型海軍的行動範圍。

試圖對非洲海岸的非法捕魚活動進行量化的漁業專家迪希亞·貝爾哈比伯(Dyhia Belhabib)表示,中國船隻是最糟糕的違規者之一;在西非,他們只上報了捕魚量的 8%,懸掛歐洲旗幟的船隻上報的捕魚量則是真實捕魚量的 29%。

根據她的估計,中國船隻每年從塞內加爾水域偷走 4 萬噸魚類,價值約為 2800 萬美元。

她的數字不包括進行非法捕魚但從未被抓住的船隻——她表示,其中將近三分之二是中國船隻。“當黑暗降臨時,非法捕魚的規模會發生劇烈的變化,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其中。”

這個問題在西大西洋沿岸諸國體現得更為突出。幾內亞比索和獅子山等國家只有幾艘船在本國水域維持秩序。

男人們在喬爾街道上製作新漁網。圖片版權:Sergey Ponomarev/《紐約時報》

塞內加爾最近的法律將非法捕魚的罰金提高到了誇張的 100 萬美元,官員們還將兩艘在首都達卡被扣押的外國船隻作為了他們的努力正在取得效果的證據。

馬馬杜·恩迪亞耶船長(Capt. Mamadou Ndiaye)看了一眼外面的大海,開始介紹他作為塞內加爾漁業和海洋經濟部執法主任所面臨的挑戰。他表示,許多違法慣犯在塞內加爾領海邊緣捕魚,在受到威脅時很容易逃走。

他的機構買不起快艇和衛星圖像,但能使用一架可以正常工作的飛機。“不過,我們的(執法)資源仍然多於其他許多國家,我們還需要為他們提供説明,”恩迪亞耶說。

塞內加爾水域中的大多數表層小魚以大規模魚群的形式在摩洛哥和獅子山之間遷徙,它們占塞內加爾蛋白質消費量的 85%。專家表示,這些魚群在遷徙的路上會遭到數百艘工業拖網漁船的捕撈,其中至少一半漁船為中國人所有。

2012 年,塞內加爾不再向捕撈這些小魚的外國拖網漁船頒發執照。不過其鄰國拒絕仿效這種做法。根據綠色和平組織的說法,茅利塔尼亞的大多數船隊屬於中毛合資企業,該國擁有 20 家將海洋生物研磨成出口動物飼料的魚粉廠,還有 20 家魚粉廠處於規劃階段。

保護海洋有時意味著向中國說不,而中國正在慷慨地為非洲各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

塞內加爾海洋研究所前所長桑巴博士(Dr. Samba)表示:“當中國人正在為你建設公路時,你很難對中國說不。”

此外,由於缺乏透明度,該國與中國的捕魚協定也處於保密狀態。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漁業中心漁業經濟研究組主任拉希德·蘇邁拉(Rashid Sumaila)表示:“這裡面隱藏著腐敗。有時,中國人通過行賄獲得捕魚權,而這筆錢並沒有擴散到整個社會,因此人們正在遭受雙重打擊。”

對於中國大型漁船隊正在導致魚類資源瀕臨枯竭的指控,北京方面已經產生了警覺。

中國政府表示,他們正在積極減少燃油補貼。根據一位元漁業官員的說法,到 2019 年,燃油補貼將被削減 60%。而且他們正在推進立法,要求在中國製造的所有遠洋船隻向政府登記,以實現更好的監督。

漁業局副局長劉新中在北京表示:“在任何地點隨心所欲捕魚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現在需要按照規則捕魚。”

他補充說,對於中國漁業實踐的批評有時存在誇大的嫌疑。在他看來,中國船隻前往非洲只是為了應對發達國家由於縮減船隊規模而形成的海產食品需求缺口。

“人們會找到我問:‘如果中國人不捕魚,美國人到哪裡去吃魚呢?’”劉新中說。

在喬爾街市上賣魚的女人。圖片版權:Sergey Ponomarev/《紐約時報》

在喬爾,捕魚量的減少已經導致這座小鎮的三家制冰廠關門,第四家制冰廠也只能勉強維持。在小鎮的主碼頭,婦女們會走進海浪之中,以迎接來到的皮洛格。在這裡,人們對魚類的競爭變得非常激烈。

68 歲的採購員尚特·卡馬拉(Sénte Camara)表示:“我們曾經擁有碩大的石斑魚和金槍魚。現在,我們卻在為幾條沙丁魚爭來爭去。”如果運氣好,她一天可以賺到 20 美元;如果運氣不好,她還會虧錢。“未來極其黯淡,”卡馬拉說。

為了有所收穫,漁民們不得不前往更遠的地方。如果發動機熄火或者夏末的暴風雨來襲,他們還會有生命危險。有時危險來自大型拖網漁船,這種船隻的出現可以輕鬆掀翻一艘皮洛格。

在喬爾市巨大的戶外熏魚中心,魚類短缺的跡象很明顯。過去,架子上堆積著黃尾沙丁魚,下面是冒煙的粟稈。現在,許多架子已經空了。

49 歲的達巴·姆巴耶(Daba Mbaye)是這裡的少數工作人員之一,他表示,熏魚工現在已經無法與魚粉廠競爭了。

“他們什麼也沒給我們留下,我們沒有能力阻止他們。現在,我們只能去打撈幼魚,這就像是闖進一所房子,將所有孩子殺掉一樣。如果你這樣做,這個家庭最終就會消失,”姆巴耶女士說。

喬爾市的五百名婦女從事著醃制、烘烤和風乾鯖魚、鯷魚和沙丁魚的全職工作。圖片版權:Sergey Ponomarev/《紐約時報》

翻譯 熊貓譯社 Harry 劉清山

題圖來自 Wikimedia Commons

© 2017 THE NEW YORK TIMES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圖片版權:Gilles Sabrie/《紐約時報》

很多中國船主依賴政府資金來組建艦隊、完成從擁擠的中國港口往返塞內加爾這趟為期一個月的旅程。按照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員張洪洲(音)提供的資料,在 2011 年到 2015 年之間,政府對漁業的補助總計將近 220 億美元,幾乎是之前四年補助總額的三倍。

他說,這個數字還不包括沿海城市和省份為支持當地漁業公司而提供的數千萬美元的補助和減稅。

根據綠色和平組織的一項研究,某些中國漁業公司的收入中,很大一塊是收到的補貼。大型國有企業中水集團遠洋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根據公司披露的資訊,去年收到的 1200 萬美元柴油補貼是決定其盈虧的關鍵。

“中國的漁船如今遍佈世界,沒有補貼的話,這個產業將無法持續。對於塞內加爾和其他西非國家,這帶來的影響是毀滅性的。”綠色和平組織東亞分部全球政策顧問李碩(音)說道。

在擁有 1400 萬人口的貧困國家塞內加爾,漁業資源正在耗盡。當地漁夫們用手工砍削出的獨木舟和巨無霸拖網漁船競爭,後者長達一英里的漁網可以把海中的所有活物一網打盡。大部分的漁獲被運往國外,其中很多會成為魚粉飼料,供應美國和歐洲的養雞場和養豬場。

來自海洋的回報不斷下降就意味著漁民們收入的銳減,以及塞內加爾居民們需要支付更高的食物價格——大部分塞內加爾居民將魚類作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

“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如果事情按照目前的方向發展,人們就得依靠水母過活了,”塞內加爾海洋研究所的前主任阿拉薩內·桑巴(Alassane Samba)說道。

在全球捕撈作業方面,中國是當之無愧的海洋霸主。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產品出口國,中國人消耗了全世界超過三分之一的魚類,這個數字每年還在以 6% 的速度增長著。

舟山魚市上的買家和賣家。中國已經耗盡了近海的魚類資源。圖片版權:Gillies Sabrie/《紐約時報》

中國的漁業雇傭了超過 1400 萬人,這個數字在 1979 年是 500 萬,另外還有 3000 萬人依靠漁業相關產業過活。

南洋理工大學的張洪洲(音)認為:“實際上,中國領海的傳統漁場只剩下名字了。對於中國領導人來說,提供穩定的水產品不僅意味著良好的經濟,還意味著社會的穩定和政治的正統性。”

但隨著中國漁夫進入其他國家領海,他們陷入了不斷增加的海洋糾紛。

印尼已經扣留了大量在其領海捕魚的中國船隻,去年三月,阿根廷方面擊沉了一艘試圖撞擊海岸警衛船的中國漁船。中國漁夫和韓國執法人員的激烈衝突已經導致數名人員身亡。

對於中國政府來說,這些捕撈船隊幫助它確立了自己在南中國海的領土野心。海南省政府鼓勵船主去菲律賓宣稱自己擁有主權的南沙群島捕魚,以及去越南宣稱屬於自己的西沙群島作業。

去年,一艘菲律賓漁船被中國海岸警衛船從黃岩島附近水域驅逐。圖片版權:Sergey Ponomarev/《紐約時報》

這只海事力量(中國漁船)能得到燃料補貼、冰塊和導航設施。有中國海軍護衛艦的火力撐腰,他們把數以千計、依賴南沙群島周圍富足水域謀生的菲律賓漁民趕離了這一地區。

在菲律賓的整個巴拉望省,影響反映在了一排排的閒置漁船和新近伐墾山地上方的煙塵上。

因為沒法靠海過活,絕望的漁民開始燒毀本應該受到保護的沿海熱帶雨林來種植大米。環境保護者們指出,因為大雨常常沖走頂層土壤,陡峭的坡地變得毫無用處。

“年輕人一直都在為成為漁民做準備,但現在他們無法以此過活了,”艾迪·阿加莫斯·布羅克(Eddie Agamos Brock)說道。他運營著一家名叫 Tao 的生態旅遊機構。

菲律賓達拉寇坦島上,漁船上的漁民為開荒點燃的火。圖片版權:Katherine Jack

對於在大西洋沿岸擁有超過 482 公里海岸線的塞內加爾來說,海洋是國家的經濟命脈,也是國家認同的一部分。根據世界銀行的說法,在這個國家,海產食品是主要的出口產品,將近 20% 的勞動人口從事與打漁相關的工作。

Ceebu jen(一種營養豐富的魚類燉菜)是這裡的國菜,曾經很豐富、現在很稀少的鋸鰩則是鈔票上的圖案。所有的塞內加爾明信片上都帶有皮洛格(pirogue)的形象,那是漁民使用的塗有鮮豔色彩的船隻。

雖然魚類資源在減少,但與氣候變化有關的無休止的乾旱還是促使數百萬塞內加爾農村人口來到了海邊,提高了國家對海洋的依賴。

塞內加爾 18 歲以下的人口占三分之二,因此這種緊張局面導致希望前往歐洲的塞內加爾年輕人激增。

22 歲的穆斯塔法·巴爾德(Moustapha Balde)表示:“外國人對於非洲移民前往他們的國家提出了抱怨,但他們卻可以毫無顧忌地來到我們的水域偷走我們的所有魚類。”巴爾德十幾歲的親戚在一次地中海沉船事故中遇難。

湧向海岸的遷徙大軍將海濱城市喬爾從一個被棕櫚樹覆蓋的漁村轉變成了一個 5.5 萬人的小鎮。當地漁民協會主席、50 歲的阿卜杜·卡裡姆·薩勒(Abdou Karim Sall)表示,在他十幾歲的時候,喬爾只有幾十艘皮洛格。現在,這個數字已經增長到了 4900 艘。

薩勒一邊在海岸線上巡邏,一邊說:“我們過去一直以為海洋生物是無窮無盡的,”現在“我們正在面臨一場災難”。

漁民在塞內加爾的喬爾市海岸附近拉網。圖片版權:Sergey Ponomarev/《紐約時報》

在獨自將兩艘非法捕魚的中國船隻的船長拘捕以後,薩勒成為了當地的英雄。最近,居民們開始暗地裡詛咒他,因為他擴大了對於過度捕撈的打擊範圍。為了更好地恢復魚類資源,他連無視捕魚規則的塞內加爾船隻也不放過。

“我理解他們恨我的原因,他們只想努力熬過每一天,”薩勒說。

不過薩勒的主要目標仍然是外國人的大容量拖網漁船。根據政府提供的資料,目前有 100 多艘大船在塞內加爾水域作業,其中既有歐洲和亞洲的船隻,也有懸掛當地旗幟的船隻。這個數字不包括中國公司所有的、懸掛塞內加爾旗幟的船隻。

這個數字也不包括非法捕魚的船隻,這些船隻常常在夜間或者在塞內加爾 321 公里寬的專屬經濟區的邊緣行動——這遠遠超出了該國小型海軍的行動範圍。

試圖對非洲海岸的非法捕魚活動進行量化的漁業專家迪希亞·貝爾哈比伯(Dyhia Belhabib)表示,中國船隻是最糟糕的違規者之一;在西非,他們只上報了捕魚量的 8%,懸掛歐洲旗幟的船隻上報的捕魚量則是真實捕魚量的 29%。

根據她的估計,中國船隻每年從塞內加爾水域偷走 4 萬噸魚類,價值約為 2800 萬美元。

她的數字不包括進行非法捕魚但從未被抓住的船隻——她表示,其中將近三分之二是中國船隻。“當黑暗降臨時,非法捕魚的規模會發生劇烈的變化,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其中。”

這個問題在西大西洋沿岸諸國體現得更為突出。幾內亞比索和獅子山等國家只有幾艘船在本國水域維持秩序。

男人們在喬爾街道上製作新漁網。圖片版權:Sergey Ponomarev/《紐約時報》

塞內加爾最近的法律將非法捕魚的罰金提高到了誇張的 100 萬美元,官員們還將兩艘在首都達卡被扣押的外國船隻作為了他們的努力正在取得效果的證據。

馬馬杜·恩迪亞耶船長(Capt. Mamadou Ndiaye)看了一眼外面的大海,開始介紹他作為塞內加爾漁業和海洋經濟部執法主任所面臨的挑戰。他表示,許多違法慣犯在塞內加爾領海邊緣捕魚,在受到威脅時很容易逃走。

他的機構買不起快艇和衛星圖像,但能使用一架可以正常工作的飛機。“不過,我們的(執法)資源仍然多於其他許多國家,我們還需要為他們提供説明,”恩迪亞耶說。

塞內加爾水域中的大多數表層小魚以大規模魚群的形式在摩洛哥和獅子山之間遷徙,它們占塞內加爾蛋白質消費量的 85%。專家表示,這些魚群在遷徙的路上會遭到數百艘工業拖網漁船的捕撈,其中至少一半漁船為中國人所有。

2012 年,塞內加爾不再向捕撈這些小魚的外國拖網漁船頒發執照。不過其鄰國拒絕仿效這種做法。根據綠色和平組織的說法,茅利塔尼亞的大多數船隊屬於中毛合資企業,該國擁有 20 家將海洋生物研磨成出口動物飼料的魚粉廠,還有 20 家魚粉廠處於規劃階段。

保護海洋有時意味著向中國說不,而中國正在慷慨地為非洲各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

塞內加爾海洋研究所前所長桑巴博士(Dr. Samba)表示:“當中國人正在為你建設公路時,你很難對中國說不。”

此外,由於缺乏透明度,該國與中國的捕魚協定也處於保密狀態。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漁業中心漁業經濟研究組主任拉希德·蘇邁拉(Rashid Sumaila)表示:“這裡面隱藏著腐敗。有時,中國人通過行賄獲得捕魚權,而這筆錢並沒有擴散到整個社會,因此人們正在遭受雙重打擊。”

對於中國大型漁船隊正在導致魚類資源瀕臨枯竭的指控,北京方面已經產生了警覺。

中國政府表示,他們正在積極減少燃油補貼。根據一位元漁業官員的說法,到 2019 年,燃油補貼將被削減 60%。而且他們正在推進立法,要求在中國製造的所有遠洋船隻向政府登記,以實現更好的監督。

漁業局副局長劉新中在北京表示:“在任何地點隨心所欲捕魚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現在需要按照規則捕魚。”

他補充說,對於中國漁業實踐的批評有時存在誇大的嫌疑。在他看來,中國船隻前往非洲只是為了應對發達國家由於縮減船隊規模而形成的海產食品需求缺口。

“人們會找到我問:‘如果中國人不捕魚,美國人到哪裡去吃魚呢?’”劉新中說。

在喬爾街市上賣魚的女人。圖片版權:Sergey Ponomarev/《紐約時報》

在喬爾,捕魚量的減少已經導致這座小鎮的三家制冰廠關門,第四家制冰廠也只能勉強維持。在小鎮的主碼頭,婦女們會走進海浪之中,以迎接來到的皮洛格。在這裡,人們對魚類的競爭變得非常激烈。

68 歲的採購員尚特·卡馬拉(Sénte Camara)表示:“我們曾經擁有碩大的石斑魚和金槍魚。現在,我們卻在為幾條沙丁魚爭來爭去。”如果運氣好,她一天可以賺到 20 美元;如果運氣不好,她還會虧錢。“未來極其黯淡,”卡馬拉說。

為了有所收穫,漁民們不得不前往更遠的地方。如果發動機熄火或者夏末的暴風雨來襲,他們還會有生命危險。有時危險來自大型拖網漁船,這種船隻的出現可以輕鬆掀翻一艘皮洛格。

在喬爾市巨大的戶外熏魚中心,魚類短缺的跡象很明顯。過去,架子上堆積著黃尾沙丁魚,下面是冒煙的粟稈。現在,許多架子已經空了。

49 歲的達巴·姆巴耶(Daba Mbaye)是這裡的少數工作人員之一,他表示,熏魚工現在已經無法與魚粉廠競爭了。

“他們什麼也沒給我們留下,我們沒有能力阻止他們。現在,我們只能去打撈幼魚,這就像是闖進一所房子,將所有孩子殺掉一樣。如果你這樣做,這個家庭最終就會消失,”姆巴耶女士說。

喬爾市的五百名婦女從事著醃制、烘烤和風乾鯖魚、鯷魚和沙丁魚的全職工作。圖片版權:Sergey Ponomarev/《紐約時報》

翻譯 熊貓譯社 Harry 劉清山

題圖來自 Wikimedia Commons

© 2017 THE NEW YORK TIMES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