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南京江寧發現和恐龍同時代的“仙女蝦” 有一支研究生環保志願隊紮根當地2年多

資料圖

揚子晚報網5月4日訊頭頂一對圓溜溜的大眼睛、輕盈透明的身體、翩然若仙的仰泳造型……近日,史前生物仙女蝦在江寧黃龍峴被人發現。仙女蝦在地球上已有1.6億年歷史,是與恐龍同時期的生物,它對生存水質的要求極高,這說明當地的生態環保工作非常出色。這一切離不開一個由南京各大高校研究生組成的保志願隊。

他們紮根黃龍峴從事環境工作已經近2年之久,每天走訪山林,不但發現了許多野生動物,還探索研究黃龍峴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在黃龍峴,有一個面積只有40平米的“千百園”環保志願隊工作室。志願者們每天在這裡進行策劃、資料分析、資料統計與分析等工作。該工作室還是“黃龍峴環境教育基地”,主要針對孩子進行環境教育,給予他們認識大自然、發現大自然的機會。

志願隊負責人祝國棟介紹說,2年前他和當地街道相關負責人一拍即合,因為大家都有“讓孩子去發現自然”的環保教育理念。而且黃龍峴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極具探索價值。由於近年來黃龍峴景區知名度不斷提升,遊客越來越多,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有一些環境問題急需解決。

在這種背景下,千百園環保志願隊2年前進駐黃龍峴,

成立工作室展開調研考察。在這期間他們為村民建造環保水迴圈裝置。工作室的二樓,志願者們還搭建了陽光花園,收集天然雨水,借助沉澱淨化裝置,將雨水淨化成純淨水,再利用緩衝的作用,人工開鑿小溪,並且放入藻類蕨類植物再次淨化水質,逐層滲入至茶園中,這樣不會造成茶園淹死和枯死。

每天志願者們都會去當地茶園、山林,設下“陷阱”,統計黃龍峴的本地和外來物種,

以便後期制定更加有效的方案。目前,該志願隊發現了獐子、刺蝟等野生動物。近期,志願者還偶然在當地小溪中發現了很多仙女蝦,這說明當地的生態環境,尤其是水環境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改善。

志願者由南京各高校的研究生組成,而且還有外國人。“環境教育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們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是我們主要的任務。”志願隊澳大利亞籍成員穆林斯介紹,

他們經常組織一些活動,讓孩子們在環境中融入自然、感受自然,而不是僅僅局限於課本,這就是“盧卡斯模式”的環境教育理念。“盧卡斯模式”包括三個方面,即“關於環境的教育”、“通過環境的教育”、“為了環境的教育”,只有其中的兩者或三者結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環境教育。

穆林斯說,自己從小接受這種教育。在澳大利亞的中小學,學校會經常組織學生野外實踐,大多是去一些森林,讓孩子們親自觸摸野生動植物,同時老師也會帶領學生清理森林裡的垃圾,澳大利亞十分重視孩子的環保教育,這也促使他想把“盧卡斯模式”引入中國。

據瞭解,江寧黃龍峴的“盧卡斯模式”,是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制定相關教學計畫,讓孩子認識到環境保護的緊迫性。“比如,我們的‘啄木鳥計畫’,每週帶著孩子去山林裡撿垃圾,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們認識自然,另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們直接接觸山林裡的動物,認識它們。”另外,志願者還抽出閒暇時間,輔導孩子們語文、數學、外語等功課,這裡也成了孩子們的“第二天堂”。目前千百園環保志願隊正進行前期調研階段,大量的標本資料正在統計當中,今後將針對黃龍峴生態環境問題制定更加詳細的策略。讓孩子們親自觸摸野生動植物,同時老師也會帶領學生清理森林裡的垃圾,澳大利亞十分重視孩子的環保教育,這也促使他想把“盧卡斯模式”引入中國。

據瞭解,江寧黃龍峴的“盧卡斯模式”,是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制定相關教學計畫,讓孩子認識到環境保護的緊迫性。“比如,我們的‘啄木鳥計畫’,每週帶著孩子去山林裡撿垃圾,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們認識自然,另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們直接接觸山林裡的動物,認識它們。”另外,志願者還抽出閒暇時間,輔導孩子們語文、數學、外語等功課,這裡也成了孩子們的“第二天堂”。目前千百園環保志願隊正進行前期調研階段,大量的標本資料正在統計當中,今後將針對黃龍峴生態環境問題制定更加詳細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