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損壞率居高不下,誰最反對共用單車?

梁長玉報導 為了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出行問題,很多城市推出過共用單車的前身—公共租賃自行車,

但是城市公共租賃自行車的定點取還模式,那真是誰用誰知道。共用單車的免維護、隨時取還、不怕丟、顏值高可以說完美解決了這些普及的障礙。根據網信盾的調查資料顯示:所有上班族通勤的過程中約有超過40%的人有1—5公里的出行距離是很難通過公共交通解決的。而這個距離打車顯然比較貴,走路又比較累;而騎自行車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共用單車在滿足超過三分之一人群的短距離交通問題的同時,也非常符合國家去庫存和環保的政策。摩拜和ofo在創業之前想來是做過深度思考的,這也是資本持續看好的重要原因。

人人叫好的共用單車並非所有人都喜歡,迅速普及的共用也引起了一撥人的強烈憤恨。而這些主要是原來吸附在最後一公里謀生的人群,比如載客電瓶車、載客三輪車、摩托車以及黑車,

共用單車的出現和普及可以說是斷了這些人的財路。現在被媒體報導被蓄意破壞的共用單車的人,大多數從事著上述的行業。

上海嘉定的江橋是人口導入區,人們從地鐵13號線江橋萬達廣場站出來要分散到周邊的居住區,可以說是上海最後一公里出行需求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這裡的載客電瓶車、三輪車、摩托車和黑車一直是頑疾,上海電視臺曾經多次做過報導,

但因為需求的強烈屢禁不絕。現在這裡也基本成了共用單車損壞的重災區,記者在金沙江西路、金運路、鶴望路就數出超過20輛被損壞的共用單車;大多是輪胎被戳、坐墊不翼而飛、輪轂變形、二維碼刮塗等人為損壞,這些共用單車倒在路邊草叢裡、牆角處等無人問津,也無人 更回收維修。更有消費者在萬達廣場出來,經過長達半小時內愣是沒找到一輛完好可騎的ofo小黃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