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研究會自己“做飯”的機器人,打造智慧家居生態圈

格蘭仕:讓家電越來越“聰明”

在廣東格蘭仕集團內部,

黃醒民已經成為了“網紅”。

作為格蘭仕一名工程師,黃醒民去年獲得了佛山“大城工匠”這一榮譽,在此前,為精確掌握烹調資料,他9年來心無旁騖地“烤雞”,“最多的一天烤了100多隻。”如今,隨著格蘭仕新的微蒸烤一體機推出,黃醒民又做起了“烘培師”,通過烤餅乾研究機器熱風迴圈環境,並把自己的食譜和烘培成果放到網上分享,受到大批粉絲的歡迎。

當然,智慧家電只是其中一環,

就在3月27日,格蘭仕推出了籌備已久的“G+智慧家居生態圈”戰略,將貼近用戶尤其年輕用戶的需求,打造手機、智慧家電一體的物聯網、美食圈,打通企業與用戶之間的聯繫。

百日攻克行業難題 從“烤雞達人”變身“烘培達人”

“麵團的發酵溫度應該控制在30℃至40℃;90℃時,

蒸出的魚最鮮美……”從餅乾的烘培到菜肴的烹飪,對於每個食物的“最佳溫度”,黃醒民瞭若指掌,現在的他又多了一個外號——“烘培達人”。

從“烤雞達人”變身為“烘培達人”,這一外號的轉變,背後是黃醒民研發領域的變化。去年,格蘭仕研發出“微蒸烤”一體化機器,突破了以往微波爐主打單一蒸、單一烤的功能界限,使一台機器就能滿足三種需求。

但如何把三種功能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又相互不影響呢?這一難題就交到了黃醒民和他團隊的手中。

首要突破的就是一個“烤”問題,因為微蒸烤一體機的結構是上面微波設置、下面蒸汽設置,“剩下的烘烤功能就只能利用四周發熱,使熱量帶入烘體”。黃醒民介紹。

由此,精准的控制溫度,營造一個優秀的熱風迴圈環境就非常重要。黃醒民的工作從每天烤雞轉到每天烤餅乾。

一開始,機器的熱風從後方吹出,直接導致靠近風口的餅乾已經烤焦了,

前面的餅乾卻還沒熟。於是,黃醒民開始著手考慮如何均勻將出風口分佈在機器四周,“比如先把左邊的出風口堵住,通過烤餅乾,研究右邊的出風情況,等右邊完成後,再研究左邊的。”黃醒民就在這一系列重複測試中不停評估,再進行資料分析,用了3個月時間才攻克熱風迴圈這一課題。

最近,他的研究又轉到蒸這一領域上。一般的水汽一蒸發就高達100攝氏度,

但要做出最鮮美的口感,每個菜肴對溫度的要求又各有不同。黃醒民又開始琢磨起低溫蒸煮。

“要保證麵團發酵時保持40℃左右,使酵母活性達到最大,還要保證在蒸煮中溫度恒定,哪怕有幾攝氏度的跳動,都會影響發酵的程度和最後的口感。”保證低溫還要保證溫度恒定,對於這一行業未曾攻破的難題,黃醒民又發出了新的挑戰。

佈局家電業生態圈 品牌鏈延伸至物聯網、美食圈

從“烤”到“蒸”,黃醒民和團隊的努力,只為讓打造最“智慧”的機器,讓用戶一鍵按下去,色香味俱全的美味菜肴就能香噴噴“出爐”,

雲菜單、內置WiFi的微蒸烤一體機,都是格蘭仕打造“G+”智慧家居生態系統的一部分。

在今年3月28日格蘭仕中國市場年會上,格蘭仕攜手華為、聯通等多家企業,進行智慧家居領域的全方位合作,宣佈打造“G+智慧家居生態圈”,通過發展智慧製造、智慧家電、智慧家居把品牌價值鏈從家電圈擴展到物聯網、美食圈。

“其中,智慧家居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手機與智慧家電間的互通,另一邊是智慧家電間的物聯。”遊麗敏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在這些看似簡單的微蒸烤一體機、電蒸爐內,格蘭仕內置了一系列烹飪程式。而使用者需要做的就是按指示把食材放進家電中,隨後,番茄炒蛋、水煮魚等一系列美味的家常菜就能成型。

而旁邊可以操縱全屋智慧設備的互聯網冰箱還搭載著一個21.5寸的大屏,於是,在做飯過程中,用戶還可以用冰箱聽音樂、看美劇,啟動滾筒洗衣機……就算臨時想換個新菜式也沒關係,冰箱還打通了與美食APP和生鮮電商APP的大資料介面,有海量功能表可供分享;當發現食材不夠時,還可以打開生鮮電商APP一鍵下單,食材就能直接送到家門口。

即使不在冰箱跟前也沒關係,遊麗敏介紹,冰箱內置了4個攝像頭,用戶可以通過G+APP和冰箱連線,查看冰箱中的食材數量和新鮮程度。甚至冰箱上的顯示幕還裝有攝像頭,充當起“防盜”的功能……

邁向以用戶為中心 緊扣製造玩起粉絲經濟

無論是智慧家電的研究還是智慧家居生態圈的打造,在格蘭仕看來,這一切的改變都是在堅守製造的基礎上,以用戶為中心進行改變。

“如果說前幾年對智慧家電的研究更多集中在行業探索上,這兩年正是智慧家電走進用戶家中的爆發期。”遊麗敏觀察到,但要讓智慧家電真正走進用戶家中,走進用戶的心裡,“格蘭仕的理解是,智慧也好,非智慧也好,核心就是不能背離家電的本來屬性,不能背離製造。”遊麗敏說。

也因此,針對現在年輕人多疏于做飯的習慣,格蘭仕會通過工程師把程式設計好。以做一道簡單的魚香肉絲為例,沒經驗的人經常發愁不知道要放什麼佐料,用高火還是中火,要一分鐘還是兩分鐘,而如今從菜譜到烹飪程度,格蘭仕都在一台機器上設置好,就是為了給用戶提供方便。

在此前,為確保做好每一道菜,在上世紀90年微波爐製造剛起步時,格蘭仕就成立了微波爐烹飪實驗室,反復進行功能表測試,這也正是黃醒民如今所在的實驗室。

而到今天,在建設智慧家居生態圈時,這一理念依然堅持下來。游麗敏表示,格蘭仕與其它企業最大的不同是,“我們是一個做實業的製造企業,因此生態圈的打造是以產品為基點,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以用戶體驗為出發點,而非僅是一種商業模式。”

正是為了更好的製造,格蘭仕將自己與用戶更緊密聯繫在一起。兩年前,格蘭仕就建立起中國家電業第一個粉絲群,把粉絲稱呼為“番茄”,將格蘭仕每年兩個重要節日設定為粉絲的狂歡節,並通過社區、論壇等網上平臺與粉絲互動,進一步瞭解粉絲的需求。

比如,黃醒民在烘培過程中會貼出自己的食譜和照片,與粉絲分享好的烘焙方式和經驗;粉絲也會在使用機器後,上傳自己的心得和體驗,以供格蘭仕進行下一步改良。

“其實,無論包裝、表達方式、路徑如何變,無論談粉絲經濟還是用戶思維,都是努力讓用戶感動,打通企業和用戶之間的聯繫。”遊麗敏表示。

對話

廣東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工程師黃醒民:用興趣傳承工匠精神

從“烤雞達人”到“烘培達人”,一年來,廣東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工程師黃醒民的外號變了,多了“大城工匠”這一榮譽,搖身變為“網紅”,但即使身份轉變,那份堅守在一線的“匠心”卻依然沒變。

在他看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才能每天加班加點做實驗亦不覺得累;也正是有興趣的支撐,從烤雞到烘培,一遍遍的實驗和資料跟蹤,只為讓機器做出最美味的食物……

記者:成為“大城工匠”、晉升“網紅”,對你來說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黃醒民:事實上,這一榮譽加身並沒有給我本身工作帶來太大變化。我依然在原有的崗位,做著自己喜愛的工作。我已經工作了十幾年,長時間進行測試和資料跟蹤,讓我習慣用資料說話,但如今,我逐漸養成一種全面思考的習慣。

在測試過程中,我會更主動去瞭解正處於測試的產品性能和結構。除了進行反復的測試及資料跟蹤外,我還會深入瞭解其中的原理,為這一技術的攻破提供自己的思路。

在我看來,一名工匠,更需要的是思考、鑽研和創新,想辦法做好自己的工作。

記者:都說“工匠精神”需要傳承,以後會向孩子如何傳達這一“工匠精神”呢?

黃醒民:我一直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孩子的培養上,我也希望他能把自己喜歡的事情作為工作,把自己興趣進行的更好發揮,才能真正培養起一個領域的“工匠”。

我個人是比較喜歡烹飪,它促使我在烹調研發的路上越走越遠,即使加班加點做實驗,也不覺得累。我想這也是工匠的一個特點,每天重複認真地做好一件事,在平凡的崗位上堅持再堅持。

佈局家電業生態圈 品牌鏈延伸至物聯網、美食圈

從“烤”到“蒸”,黃醒民和團隊的努力,只為讓打造最“智慧”的機器,讓用戶一鍵按下去,色香味俱全的美味菜肴就能香噴噴“出爐”,

雲菜單、內置WiFi的微蒸烤一體機,都是格蘭仕打造“G+”智慧家居生態系統的一部分。

在今年3月28日格蘭仕中國市場年會上,格蘭仕攜手華為、聯通等多家企業,進行智慧家居領域的全方位合作,宣佈打造“G+智慧家居生態圈”,通過發展智慧製造、智慧家電、智慧家居把品牌價值鏈從家電圈擴展到物聯網、美食圈。

“其中,智慧家居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手機與智慧家電間的互通,另一邊是智慧家電間的物聯。”遊麗敏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在這些看似簡單的微蒸烤一體機、電蒸爐內,格蘭仕內置了一系列烹飪程式。而使用者需要做的就是按指示把食材放進家電中,隨後,番茄炒蛋、水煮魚等一系列美味的家常菜就能成型。

而旁邊可以操縱全屋智慧設備的互聯網冰箱還搭載著一個21.5寸的大屏,於是,在做飯過程中,用戶還可以用冰箱聽音樂、看美劇,啟動滾筒洗衣機……就算臨時想換個新菜式也沒關係,冰箱還打通了與美食APP和生鮮電商APP的大資料介面,有海量功能表可供分享;當發現食材不夠時,還可以打開生鮮電商APP一鍵下單,食材就能直接送到家門口。

即使不在冰箱跟前也沒關係,遊麗敏介紹,冰箱內置了4個攝像頭,用戶可以通過G+APP和冰箱連線,查看冰箱中的食材數量和新鮮程度。甚至冰箱上的顯示幕還裝有攝像頭,充當起“防盜”的功能……

邁向以用戶為中心 緊扣製造玩起粉絲經濟

無論是智慧家電的研究還是智慧家居生態圈的打造,在格蘭仕看來,這一切的改變都是在堅守製造的基礎上,以用戶為中心進行改變。

“如果說前幾年對智慧家電的研究更多集中在行業探索上,這兩年正是智慧家電走進用戶家中的爆發期。”遊麗敏觀察到,但要讓智慧家電真正走進用戶家中,走進用戶的心裡,“格蘭仕的理解是,智慧也好,非智慧也好,核心就是不能背離家電的本來屬性,不能背離製造。”遊麗敏說。

也因此,針對現在年輕人多疏于做飯的習慣,格蘭仕會通過工程師把程式設計好。以做一道簡單的魚香肉絲為例,沒經驗的人經常發愁不知道要放什麼佐料,用高火還是中火,要一分鐘還是兩分鐘,而如今從菜譜到烹飪程度,格蘭仕都在一台機器上設置好,就是為了給用戶提供方便。

在此前,為確保做好每一道菜,在上世紀90年微波爐製造剛起步時,格蘭仕就成立了微波爐烹飪實驗室,反復進行功能表測試,這也正是黃醒民如今所在的實驗室。

而到今天,在建設智慧家居生態圈時,這一理念依然堅持下來。游麗敏表示,格蘭仕與其它企業最大的不同是,“我們是一個做實業的製造企業,因此生態圈的打造是以產品為基點,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以用戶體驗為出發點,而非僅是一種商業模式。”

正是為了更好的製造,格蘭仕將自己與用戶更緊密聯繫在一起。兩年前,格蘭仕就建立起中國家電業第一個粉絲群,把粉絲稱呼為“番茄”,將格蘭仕每年兩個重要節日設定為粉絲的狂歡節,並通過社區、論壇等網上平臺與粉絲互動,進一步瞭解粉絲的需求。

比如,黃醒民在烘培過程中會貼出自己的食譜和照片,與粉絲分享好的烘焙方式和經驗;粉絲也會在使用機器後,上傳自己的心得和體驗,以供格蘭仕進行下一步改良。

“其實,無論包裝、表達方式、路徑如何變,無論談粉絲經濟還是用戶思維,都是努力讓用戶感動,打通企業和用戶之間的聯繫。”遊麗敏表示。

對話

廣東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工程師黃醒民:用興趣傳承工匠精神

從“烤雞達人”到“烘培達人”,一年來,廣東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工程師黃醒民的外號變了,多了“大城工匠”這一榮譽,搖身變為“網紅”,但即使身份轉變,那份堅守在一線的“匠心”卻依然沒變。

在他看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才能每天加班加點做實驗亦不覺得累;也正是有興趣的支撐,從烤雞到烘培,一遍遍的實驗和資料跟蹤,只為讓機器做出最美味的食物……

記者:成為“大城工匠”、晉升“網紅”,對你來說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黃醒民:事實上,這一榮譽加身並沒有給我本身工作帶來太大變化。我依然在原有的崗位,做著自己喜愛的工作。我已經工作了十幾年,長時間進行測試和資料跟蹤,讓我習慣用資料說話,但如今,我逐漸養成一種全面思考的習慣。

在測試過程中,我會更主動去瞭解正處於測試的產品性能和結構。除了進行反復的測試及資料跟蹤外,我還會深入瞭解其中的原理,為這一技術的攻破提供自己的思路。

在我看來,一名工匠,更需要的是思考、鑽研和創新,想辦法做好自己的工作。

記者:都說“工匠精神”需要傳承,以後會向孩子如何傳達這一“工匠精神”呢?

黃醒民:我一直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孩子的培養上,我也希望他能把自己喜歡的事情作為工作,把自己興趣進行的更好發揮,才能真正培養起一個領域的“工匠”。

我個人是比較喜歡烹飪,它促使我在烹調研發的路上越走越遠,即使加班加點做實驗,也不覺得累。我想這也是工匠的一個特點,每天重複認真地做好一件事,在平凡的崗位上堅持再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