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清國已經徹底亡了,“辮帥”張勳何以一直念念不忘?

文/寂寞的紅酒

1912年,隨著辛亥革命的浪潮席捲全國,在袁世凱和革命黨的逼迫下大清宣統皇帝被迫退位,大清帝國轟然倒塌。大清國滅亡後,樹倒猢猻散,依附在滿清這棵大樹下的臣子奴才們紛紛棄大清而去,

唯有一位漢人臣子卻始終對大清朝忠心耿耿、念念不忘。在大清朝滅亡五年後,他帶領五千兵馬在北京實行了復辟,在國內外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他就是被譽為“大清最後一名忠臣”的辮帥張勳。

張勳出生在江西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

由於父母早亡,因此早早的就自己討生活,後投身軍伍,因坦率直白、敢作敢當、作戰勇猛頗得上級青睞,屢受提拔,並成為袁世凱手下的一員虎將。庚子國變後,慈禧太后西逃,返京時張勳帶兵護衛左右,寸步不離,慈禧太后大受感動,張勳的仕途從此平步青雲,官至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南洋大臣,可以說位極人臣。張勳受大清皇恩,自然投桃報李,對滿清忠心耿耿,
辛亥革命中抵抗最猛烈的就是張勳的定武軍。

大清亡國後,張勳仍然對滿清死心塌地,他和部下人人留著一頭長長的辮子,以示仍效忠清室,張勳因此得名“辮帥”,而他的軍隊被稱為“辮子軍”。雖然張勳心懷大清,但袁世凱知其忠勇,因此仍然重用張勳。

張勳是個粗人,懂得知恩圖報,袁世凱對他好他自然也不含糊,帶著他的辮子軍為袁世凱南征北戰,屢立戰功,被袁世凱任命為長江巡閱使,駐守徐州。袁世凱稱帝后封其為一等公爵。

1916年袁世凱倒臺後,張勳自立門戶,在江淮以定武軍為基礎,

整編地方巡防營,編練成新式陸軍六十營,有人馬近三萬,在當時算是一股不小的勢力。加上張勳為人仗義、資歷又老,因此張勳的名望和影響力非常大,各路軍閥都會賣他個面子。

1917年5月,段祺瑞和黎元洪因“參戰”問題發生衝突,雙方鬧得不可開交,提請張勳調解。張勳深知復辟的機會來了,因此聯絡滿清遺老遺少和各省督撫,積極策劃復辟。為此,張勳得到段祺瑞承諾後,在徐州成立了北洋七省同盟,

後擴充至十三省同盟,表示擁護復辟。海外的保皇黨首領康有為也極力鼓動張勳復辟,在後面煽風點火。

飄飄然的張勳就這樣在段祺瑞和康有為的忽悠下率領五千兵馬北上,於6月30日發動復辟,擁戴清朝廢帝溥儀登基,宣佈光復大清。結果溥儀屁股還沒坐穩就被趕下了台。段祺瑞的大軍很快殺到了北京,張勳的辮子軍不敵,士兵紛紛潰逃,張勳被部下和荷蘭使館外交官拖進大使館避難,張勳不走,掙扎的時候還咬了荷蘭人,其愚忠程度可見一斑。張勳逃到天津租界後,從此不問世事,在天津當起了寓公,1923年病死在天津,結束了他傳奇坎坷的一生。

張勳死後,溥儀念其忠義,賜其諡號“忠武”,也算是為張勳的一生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畢竟歷史上能得到這個諡號的並不多,得到的也都不是一般人,比如諸葛亮、王猛、郭子儀、韓世忠、岳飛、常遇春。大清朝對得起張勳,張勳更對得起大清。

張勳沒文化,是個大老粗,他的教育來自戲班,而戲班唱的都是忠臣良將,所以他的一生都是活在戲裡。張勳是個感恩的人,他對自己的國家和主子忠誠沒錯,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需要這樣的人。他前半輩子受了清庭大恩,他用後半輩子都還了。

結果溥儀屁股還沒坐穩就被趕下了台。段祺瑞的大軍很快殺到了北京,張勳的辮子軍不敵,士兵紛紛潰逃,張勳被部下和荷蘭使館外交官拖進大使館避難,張勳不走,掙扎的時候還咬了荷蘭人,其愚忠程度可見一斑。張勳逃到天津租界後,從此不問世事,在天津當起了寓公,1923年病死在天津,結束了他傳奇坎坷的一生。

張勳死後,溥儀念其忠義,賜其諡號“忠武”,也算是為張勳的一生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畢竟歷史上能得到這個諡號的並不多,得到的也都不是一般人,比如諸葛亮、王猛、郭子儀、韓世忠、岳飛、常遇春。大清朝對得起張勳,張勳更對得起大清。

張勳沒文化,是個大老粗,他的教育來自戲班,而戲班唱的都是忠臣良將,所以他的一生都是活在戲裡。張勳是個感恩的人,他對自己的國家和主子忠誠沒錯,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需要這樣的人。他前半輩子受了清庭大恩,他用後半輩子都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