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寧夏各地各界青年開展多種活動,唱響時代主旋律

青春如朝日,是一個人最寶貴的年華。該如何度過,

才能讓青春的枝頭綻放夢想之花?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全區各地各界青年開展多種活動,唱響“青春激揚紅五月,不忘初心跟黨走”的時代主旋律。

五四前夕,全區慶祝五四青年節暨表彰大會在銀川召開,20名寧夏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和19名全區優秀共青團員受到表彰。

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姜志剛出席會議並講話,自治區領導馬順清、左軍、張學武參加會議。會議表彰了第十一屆“寧夏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及全區優秀共青團組織和個人。

薑志剛對獲獎的先進集體和個人表示祝賀,向全區青年和青年工作者致以節日的問候。姜志剛指出,青年的成長離不開党的培養,黨的事業發展離不開青年的奮發有為。廣大青年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的號召,大力弘揚五四精神,努力在各自崗位上施展才華、建功立業。要堅定理想信念,始終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始終堅持党的領導,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自覺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要勤奮學習、提高本領,築牢成長成才之基,努力成為能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樑之才。要勇於創新、敢於擔當,
積極投身產業轉型、創新創業、脫貧攻堅,不斷創造驕人業績。要修身立德、錘煉品格,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帶頭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引領良好社會風氣。

薑志剛強調,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來。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和改進對共青團工作的領導,為共青團工作創造良好條件。

各級共青團組織要當好党和青年的橋樑紐帶,“強三性、去四化”,不斷提高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的能力。全社會要營造愛護青年、關心青年、鼓勵青年、支持青年的良好氛圍。

會上,榮獲2014-2016年度“全區優秀共青團員”代表、長慶油田第九採油廠彭陽作業區地質崗技術員屈英豪、第十一屆“寧夏青年五四獎章”、寧夏兒童福利院專職社工石楊、武警寧夏總隊訓練基地藍軍分隊代理排長杜龍,

平羅縣紅崖子鄉黨委書記周浩以及2014-2016年度“全區優秀共青團幹部”代表、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團委書記張潔進行了交流發言。會前,姜志剛、馬順清、左軍、張學武等自治區領導接見了全體獲獎代表,並與大家合影留念。

為了帶動全區各級團組織、團員青年積極參與“五四”活動,自治區團委在全區啟動了以“青春激揚紅五月·不忘初心跟黨走”為主題的系列主題活動,利用“五四”前後一個月的時間集中開展共青團青年之聲融合推進周、共青團服務青年發展周、主題團日活動周、公益服務推介週四個主題系列活動,團結引領廣大青年以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迎接黨的十九大和自治區十二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

北方民族大學學生 劉丹萍:

身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在大會現場我感受到了我們党對於我們廣大青年和大學生殷切的期望,讓我在思想上更加堅定了要不忘初心跟黨走的理想信念,其次作為學生來講,我們最主要的就是學習,我在日後的學習中,會發揮帶頭作用,努力學習、提高本領。

中衛市第六中學教師 史川軍:

作為一名在教育一線工作的支甯青年,在平日的工作中,要愛崗敬業、帶頭實幹、不忘初心、甘於奉獻,踏踏實實全心全意教育好身邊的每一位學生。

寧夏大學學生 席曉敏:

我想以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的一句話,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我希望所有的共青團員都能共勉,努力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

互聯網時代,如何做好線上凝聚、服務青年與線下活動的融合,全區各級團組織在開展e網青聲--共青團青年之聲融合推進周活動期間,依託共青團雙微平臺、志願服務APP等互動社交平臺,廣泛開展接地氣、青年喜歡的線上線下活動,累計開展示範活動60多場次,粉絲近6萬人。

為了帶動全區各級團組織、團員青年積極參與“五四”活動,自治區團委在全區啟動了以“青春激揚紅五月·不忘初心跟黨走”為主題的系列主題活動,利用“五四”前後一個月的時間集中開展共青團青年之聲融合推進周、共青團服務青年發展周、主題團日活動周、公益服務推介週四個主題系列活動,團結引領廣大青年以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迎接黨的十九大和自治區十二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

北方民族大學學生 劉丹萍:

身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在大會現場我感受到了我們党對於我們廣大青年和大學生殷切的期望,讓我在思想上更加堅定了要不忘初心跟黨走的理想信念,其次作為學生來講,我們最主要的就是學習,我在日後的學習中,會發揮帶頭作用,努力學習、提高本領。

中衛市第六中學教師 史川軍:

作為一名在教育一線工作的支甯青年,在平日的工作中,要愛崗敬業、帶頭實幹、不忘初心、甘於奉獻,踏踏實實全心全意教育好身邊的每一位學生。

寧夏大學學生 席曉敏:

我想以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的一句話,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我希望所有的共青團員都能共勉,努力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

互聯網時代,如何做好線上凝聚、服務青年與線下活動的融合,全區各級團組織在開展e網青聲--共青團青年之聲融合推進周活動期間,依託共青團雙微平臺、志願服務APP等互動社交平臺,廣泛開展接地氣、青年喜歡的線上線下活動,累計開展示範活動60多場次,粉絲近6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