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休閒波點可以很時髦-一日一Look 之 我愛波點(三)

不知道那位朋友指的配飾是指哪些方面,就我個人的理解而言,配飾包括腰帶、圍巾、首飾、襪子、發飾、墨鏡等等,這些都能對造型起到裝飾作用。如果你去國外的購物網站上流覽,

也能發現一般都是這麼歸類的。在這些配飾中,我個人用的比較多的是腰帶、絲巾和首飾。當然墨鏡我也有好幾副,會根據不同的妝面選擇不同的款式佩戴。但從修飾作用來講,墨鏡戴的場合和時間有一定的限制,所以我今天就不展開講了。

我最早開始搭配的時候,用的最多的是腰帶,因為它可以很好的幫我調節身材比例,而且在視覺上可以提亮中心點,所以它是一個很重要的搭配工具,

有了它,整體效果會往上走一個臺階。至於圍巾麼,它的種類花色特別多,既保暖又嫵媚,是強化女性特質的非常好的幫手。最後就是首飾。我曾在一個書架上翻到過一本造型書,是一個港臺地區的名媛寫的。當時是隨手一翻,所以內容記不太清楚,但是有一句話印象特別深刻,就是女人一定要佩戴首飾,作者說這句話的語氣當時讓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實話實說,首飾戴起來挺麻煩的,我一般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摘掉身上所有叮呤咣啷的飾品。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首飾的裝飾作用特別強,而且好的首飾會有儀式感,而儀式感是扮靚很重要的一個前提,或者說是隱形背景。一件普通的衣服,戴上首飾,人就挺立起來,別人看你的感覺也會不一樣。而至於首飾應該上身多少件為合適,這取決於你佩戴的是什麼樣的首飾以及你個人的條件如何。
如果首飾本身特別閃,那可以少戴幾件,不然很容易像土豪。如果首飾比較誇張,那全身要注意好平衡,比如說項鍊戴的是特別大的珠子,那手上就一定要有相呼應的首飾,不然會顯得頭重腳輕。但是在選擇手部配飾的時候,應該視項鍊的量感來決定手部配飾的大小,項鍊體積過大,手部就可以稍微小一點,但也不能太小,不然就和沒戴的視覺效果一樣。
所以,在佩戴首飾的時候,彼此的呼應協調會很重要。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喜歡成套購買首飾的原因,因為這樣能夠起到1+1>2的裝飾效果。如果有人問起會不會戴的太多,這個還是取決於首飾的情況與個人的條件。設想一下,我們一個普通人身高在150-180cm之間,而一件首飾的體積有多大呢?這裡放幾張圖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第一張圖模特戴的是範思哲全套(耳釘項鍊戒指手鏈),第二張圖模特戴了絲巾,然後手上是多隻手鐲做疊戴,第三張是一隻鐲子配兩隻戒指。這些都是多層飾品疊戴,但從造型效果上來說,你不一定第一眼的感覺是戴的太多,而是挺好看的。而之所以你會覺得好看,是因為這些模特的裝扮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儀式感,而這儀式感是由首飾所帶來的。而相反的,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如果上面的首飾都全部褪去,是不是模特的造型優雅程度會下來一個等級?她們的衣服都還是挺好看的吧?可是沒了首飾的裝飾,再好看的衣服它的裝飾美化程度也會打一個折扣。

所以說,首飾戴多戴少不是關鍵,關鍵是組在一起是否整體和諧。我認識一些人喜歡歲月靜好,有著文藝女青年的情懷,所以配飾也不喜歡多戴。其實這沒有什麼好壞之說,因為說到底最關鍵的還是看個人的心情是否舒適。而就事論事而言,以我個人的感受,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個人條件是可以承受更多的飾品的,舉例來說,網上隨便搜搜外國的時髦老太太,身上飾品一件不少。相反的,如果少戴飾品,則對這個人的自身條件要求很高。我掃了一下能想到的人選,雕塑家向京算一個。

但普通人還真的比較少能有這種藝術家渾然天成的氣質和氣場。所以這個時候,飾品真的是一件幫助我們塑造氣質的有用工具。

講了那麼多,總結陳詞,人的造型是搭出來的,細節分佈在身上的各個部位,最後疊加出來才是最終的藝術效果。所以運用配飾對人整體造型的貢獻度及性價比遠比買一隻名牌包袋或者一件美麗的衣裳來的好的多的多。

聊完了配飾觀,回到正題,今天我們搭一套休閒裝吧。

上衣是件白底藍點的網眼衫。材質是雙層的,外面是粘膠和聚酯纖維,裡面是聚酯纖維和棉。材質稍微有點硬挺,不過因為是寬鬆版的,而且是網眼設計,所以實際穿著很舒適透氣。

褲子找的是Zuczug的黑色七分哈倫褲,和上衣一樣,走的也是舒適休閒風。

兩件衣服都是休閒款,這麼一搭很容易像胡同裡賣西瓜的大媽,所以衣服的下擺要塞一部分到褲腰裡。

腳上我找了一雙紅頭的芭蕾舞鞋,牌子是Villebois,之前有過介紹。

包我選了個反差色,找了個橘紅色的帆布拎包。

今天想做的是利用包和鞋子的反差色來裝飾整個造型。所以有了這兩個紅色點綴,今天的首飾選的都是藍色系,和上衣一致。

真人秀。

這套是我上上周日出門穿的衣服,結果晚上起風了,差點沒感冒。於是第二天我就穿了下面這套,可沒想到的是第二天的溫度飆升到27、8度,結果又把我給熱壞了,誒......

我的上衣褲子和首飾都沒換,就把鞋子換成了一雙中跟鞋。之前有介紹過Chanel的sling back很好穿,但是因為穿的比較頻繁,所以絆帶有點松了,一直想找一雙平價替代品,所以後來看到GML有出類似款的船鞋,我就入了。

當時以為會比較冷,所以罩了件Massimo Dutti的麻質外套。

包當時沒有換,這一身有個橘紅色反差的拎包,整體還是蠻好看的。不過因為模特身上架不住,照片我拍的不好看,所以最後換了一隻藍色的鏈條包,這樣拍照效果會好一些。

真人秀。

造型清單:

上衣: Zukka Pro

褲子: Zuczug

外套: Massimo Dutti

鞋子: Villebois/GML Studio

包: Fabriano/Modalu

耳環/戒指:Skalli

手鏈: Cadenzza

上周主題 - 大撞色,請按二維碼查看歷史消息閱讀。

第二張圖模特戴了絲巾,然後手上是多隻手鐲做疊戴,第三張是一隻鐲子配兩隻戒指。這些都是多層飾品疊戴,但從造型效果上來說,你不一定第一眼的感覺是戴的太多,而是挺好看的。而之所以你會覺得好看,是因為這些模特的裝扮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儀式感,而這儀式感是由首飾所帶來的。而相反的,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如果上面的首飾都全部褪去,是不是模特的造型優雅程度會下來一個等級?她們的衣服都還是挺好看的吧?可是沒了首飾的裝飾,再好看的衣服它的裝飾美化程度也會打一個折扣。

所以說,首飾戴多戴少不是關鍵,關鍵是組在一起是否整體和諧。我認識一些人喜歡歲月靜好,有著文藝女青年的情懷,所以配飾也不喜歡多戴。其實這沒有什麼好壞之說,因為說到底最關鍵的還是看個人的心情是否舒適。而就事論事而言,以我個人的感受,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個人條件是可以承受更多的飾品的,舉例來說,網上隨便搜搜外國的時髦老太太,身上飾品一件不少。相反的,如果少戴飾品,則對這個人的自身條件要求很高。我掃了一下能想到的人選,雕塑家向京算一個。

但普通人還真的比較少能有這種藝術家渾然天成的氣質和氣場。所以這個時候,飾品真的是一件幫助我們塑造氣質的有用工具。

講了那麼多,總結陳詞,人的造型是搭出來的,細節分佈在身上的各個部位,最後疊加出來才是最終的藝術效果。所以運用配飾對人整體造型的貢獻度及性價比遠比買一隻名牌包袋或者一件美麗的衣裳來的好的多的多。

聊完了配飾觀,回到正題,今天我們搭一套休閒裝吧。

上衣是件白底藍點的網眼衫。材質是雙層的,外面是粘膠和聚酯纖維,裡面是聚酯纖維和棉。材質稍微有點硬挺,不過因為是寬鬆版的,而且是網眼設計,所以實際穿著很舒適透氣。

褲子找的是Zuczug的黑色七分哈倫褲,和上衣一樣,走的也是舒適休閒風。

兩件衣服都是休閒款,這麼一搭很容易像胡同裡賣西瓜的大媽,所以衣服的下擺要塞一部分到褲腰裡。

腳上我找了一雙紅頭的芭蕾舞鞋,牌子是Villebois,之前有過介紹。

包我選了個反差色,找了個橘紅色的帆布拎包。

今天想做的是利用包和鞋子的反差色來裝飾整個造型。所以有了這兩個紅色點綴,今天的首飾選的都是藍色系,和上衣一致。

真人秀。

這套是我上上周日出門穿的衣服,結果晚上起風了,差點沒感冒。於是第二天我就穿了下面這套,可沒想到的是第二天的溫度飆升到27、8度,結果又把我給熱壞了,誒......

我的上衣褲子和首飾都沒換,就把鞋子換成了一雙中跟鞋。之前有介紹過Chanel的sling back很好穿,但是因為穿的比較頻繁,所以絆帶有點松了,一直想找一雙平價替代品,所以後來看到GML有出類似款的船鞋,我就入了。

當時以為會比較冷,所以罩了件Massimo Dutti的麻質外套。

包當時沒有換,這一身有個橘紅色反差的拎包,整體還是蠻好看的。不過因為模特身上架不住,照片我拍的不好看,所以最後換了一隻藍色的鏈條包,這樣拍照效果會好一些。

真人秀。

造型清單:

上衣: Zukka Pro

褲子: Zuczug

外套: Massimo Dutti

鞋子: Villebois/GML Studio

包: Fabriano/Modalu

耳環/戒指:Skalli

手鏈: Cadenzza

上周主題 - 大撞色,請按二維碼查看歷史消息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