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順義打造“天藍水碧”生態城

順義區和諧廣場空氣自動監測子站。

河道水質處理前後對比。

“四季清風拂順義 一汪淨水向南流”

安裝119個PM2.5小微站覆蓋順義全區、6名副區長掛帥督查組組長展開督查、5月底全面拆除封堵小散排污口……為滿足市民天藍水碧的生態環境需求,為給城市副中心建設創造良好的周邊環境,順義區今年做出了“四季清風拂順義,

一汪淨水向南流”的美麗承諾,推出了一系列具體舉措。

治大氣,藍天更多了

現場鏡頭 工地負責人:願為藍天盡一份力

順義中醫院建設工地,負責人李明正指揮灑水車對路面進行濕化。自去年11月進場施工以來,這個工地做好了道路硬化,搭好了圍擋,配置了降塵炮,苫蓋了裸☆禁☆露的地面,進場處設置了車輛沖洗裝置,灑水車定期灑水……所有這一切,都為了一件事,

讓天更藍。

李明從事建築施工工作十多年了,在他印象中,幾年前在工地幹活,經常是早上穿得很乾淨,晚上就灰頭土臉了。但這樣的場景在逐年改觀,“這些年,很多工地都按市里的要求增配了降塵設備,塵土少了,工人們幹起活來也舒心了,最重要的是能為藍天盡一份力。”李明是順義人,“依稀記得小時候,順義的藍天比現在多,我們工地上的所有人,還有我們的家人都希望天天能看到藍天,

所以為藍天盡一份責任是應該的,我們自己也是受益者。”

權威介紹 119個PM2.5小微站覆蓋全區

順義區環保局副局長張曉第近日接受北京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順義區正以科技手段推動PM2.5的防治。同時為做到自我加壓、拉高標杆,順義區今年還制訂實施了一系列“超常規”措施。

科技手段方面,首先是以科技手段推動污染源的精准處理。去年年底,順義區在全市率先安裝了119個PM2.5小微站,

按照9平方公里網格進行佈局,遍佈整個順義轄區。

資料獲取和分析由技術方IBM公司負責,每天提供一張“熱點網格”。“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知道全區具體哪個位置PM2.5濃度高了。哪個地方濃度高,就去哪裡排查,看有哪些污染企業。”張曉第介紹說,該技術能對鎮政府村委會進行考核排名,最終以科技網格倒逼各個基層構建新的大氣治理網格。

據悉,今年一季度,

順義區利用該技術篩選出79個高值片區,通過排查摸底,拉出任務清單,正進行精准治理。截至目前,各屬地政府累計清理PM2.5高值片區掛賬污染源3916處,累計清理掛賬污染源1366處。

年底全區基本實現“無煤化”

據介紹,今年年底前,順義將實現燃煤鍋爐清零,278個村將完成煤改清潔能源,籽種農業設施等也將不再使用燃煤,年底前基本實現全區“無煤化”。

順義區還組織開展了“大氣污染防治零點行動”,在全區範圍內嚴厲“治散煤”、“淨四氣”、“降三塵”,具體包括燃煤廢氣、揮發性有機物廢氣、工業廢氣和機動車尾氣、施工揚塵、道路揚塵、因燒致塵。順義區環保局還牽頭制定了《重點區域揚塵深度治理工作方案》,通過對重點區域各級道路、各類施工工地揚塵的深度清掃保潔和治理,有效減少揚塵對PM2.5的貢獻率。

此外,截至目前,順義區經信委共清理整治小散亂汙1016家,占掛賬2016家的50%。

6名副區長掛帥督查組組長

張曉第介紹說,目前順義區在大氣污染防治上已形成了日常督查與專項督查相結合、區長督查與一線督查相呼應的多層次巡迴督查體系。今年3月,順義區委區政府成立了區大氣環境治理專項行動督查組,下設6個督查小組,分別由6位副區長任組長。截至目前,6個督查組共赴19個鎮、6個街道、檢查單位100餘家,發現問題76件。

一系列措施帶來了實在的成效。今年一季度,順義區PM2.5累計濃度為87微克/立方米,在全市排名第八。據順義區初步測算顯示,4月1日至4月30日,順義區PM2.5累計濃度44微克/立方米,全市排名第一。“這說明,從3月開始,順義區的各項舉措取得了一定效果,PM2.5趨好的拐點已經出現。”張曉第說。

治河流,水流更清了

現場鏡頭 巡查工人:24小時值守盼水更清

近日,順義東南部、潮白河蘇莊閘水面上,多了一處用鐵架子圍搭出來的水域,幾台機器正在水面上作業,兩名身穿紅色救生馬甲的工作人員在一旁值守。

這裡正在進行的是水質提升實驗工程,專案負責人齊鑫介紹說,今年3月1日起,這裡開始做水質提升,圍起來的面積約有1200平方米,採用多種科技手段組合治理,預計5月份水質能夠明顯好轉,達到斷面考核標準,未來再向更廣的水域推廣。

水質提升實驗,需要有人24小時值守。49歲的趙師傅就是這個專案的巡查工人,當夜幕降臨,趙師傅的工作才剛剛開始,保證設備正常運轉是他值守的目的。“有時候風浪大,水草堵塞,會導致機器不運轉,就要下水去檢查。”看著正在整治中的水面,趙師傅憨厚地笑著說:“就盼著水能還清,到時候看著清澈的水,也會覺得自己的工作沒白乾,會很自豪。”

權威介紹 完成8條河道治理工程

順義地處城市副中心上游,是首都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水系豐富,現有中小河道21條,總長295公里,分屬潮白河、北運河、薊運河流域。

順義區水務局副局長張春生接受北京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順義區近年來結合中小河道治理、黑臭水體治理、水系連通工程的規劃和建設,不斷改善水生態環境,努力構築人水和諧的宜居新家園,提升城市副中心水環境服務保障能力,取得了一些成效。

目前,已完成方氏渠、金雞河、蔡家河、小中河、月牙河、箭杆河、白浪河、西牤牛河等8條河道治理工程,總長146公里。集中規劃建設了一批汙水處理設施,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大幅提升,全區汙水處理率達到85%。源頭治理方面,消除黑臭水體,河道排污口治理進展順利,目前已基本完成。全區黑臭水體共11條,採取控源截汙、水質淨化、生態修復等措施,去年完成了小中河、順三排水、方氏渠、月牙河等4條河道的黑臭水體治理,其餘河道與城市副中心河道治理同步推進,爭取今年年底前完成。

月底拆除封堵小散排污口

“順義直接流入通州的4條河道包括小中河、潮白河、引河、月牙河。”張春生介紹說,今年順義區將繼續加強河道治理、黑臭水體治理、農村治汙、小散入河排污口治理,在打造天藍水碧家園的同時,服務城市副中心。

2017年,將解決10個村莊的污水收集處理問題。開展河道沿線小散排污口整治,包括小養殖廠、小飯店、洗滌加工點、臨河住戶等非法設置的排污口。預計5月底,對小散排污口進行全面拆除封堵。

據介紹,2020年前,順義將再新建4座再生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兩座汙水處理廠,到2020年基本實現城鎮汙水處理廠全覆蓋。此外,2020年前,新城及鎮中心區污水將實現全收集全處理,水源地所在村、城市副中心上游等重點區域村莊,實現汙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其他區域實現60%以上的農村汙水處理設施覆蓋。對全區黑臭水體河道和斷面考核河道實施專項治理,消除黑臭,確保流入城市副中心河道的水質達標。同時加快對潮白河的綜合治理,構建綠色生態河流廊道。

可以預見的是,不久的將來,更清更碧的水將呈現在市民眼前,“一汪淨水向南流”的美好願景將成為現實。

本版撰文 北京晨報記者 鄒樂 順義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全區範圍內嚴厲“治散煤”、“淨四氣”、“降三塵”,具體包括燃煤廢氣、揮發性有機物廢氣、工業廢氣和機動車尾氣、施工揚塵、道路揚塵、因燒致塵。順義區環保局還牽頭制定了《重點區域揚塵深度治理工作方案》,通過對重點區域各級道路、各類施工工地揚塵的深度清掃保潔和治理,有效減少揚塵對PM2.5的貢獻率。

此外,截至目前,順義區經信委共清理整治小散亂汙1016家,占掛賬2016家的50%。

6名副區長掛帥督查組組長

張曉第介紹說,目前順義區在大氣污染防治上已形成了日常督查與專項督查相結合、區長督查與一線督查相呼應的多層次巡迴督查體系。今年3月,順義區委區政府成立了區大氣環境治理專項行動督查組,下設6個督查小組,分別由6位副區長任組長。截至目前,6個督查組共赴19個鎮、6個街道、檢查單位100餘家,發現問題76件。

一系列措施帶來了實在的成效。今年一季度,順義區PM2.5累計濃度為87微克/立方米,在全市排名第八。據順義區初步測算顯示,4月1日至4月30日,順義區PM2.5累計濃度44微克/立方米,全市排名第一。“這說明,從3月開始,順義區的各項舉措取得了一定效果,PM2.5趨好的拐點已經出現。”張曉第說。

治河流,水流更清了

現場鏡頭 巡查工人:24小時值守盼水更清

近日,順義東南部、潮白河蘇莊閘水面上,多了一處用鐵架子圍搭出來的水域,幾台機器正在水面上作業,兩名身穿紅色救生馬甲的工作人員在一旁值守。

這裡正在進行的是水質提升實驗工程,專案負責人齊鑫介紹說,今年3月1日起,這裡開始做水質提升,圍起來的面積約有1200平方米,採用多種科技手段組合治理,預計5月份水質能夠明顯好轉,達到斷面考核標準,未來再向更廣的水域推廣。

水質提升實驗,需要有人24小時值守。49歲的趙師傅就是這個專案的巡查工人,當夜幕降臨,趙師傅的工作才剛剛開始,保證設備正常運轉是他值守的目的。“有時候風浪大,水草堵塞,會導致機器不運轉,就要下水去檢查。”看著正在整治中的水面,趙師傅憨厚地笑著說:“就盼著水能還清,到時候看著清澈的水,也會覺得自己的工作沒白乾,會很自豪。”

權威介紹 完成8條河道治理工程

順義地處城市副中心上游,是首都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水系豐富,現有中小河道21條,總長295公里,分屬潮白河、北運河、薊運河流域。

順義區水務局副局長張春生接受北京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順義區近年來結合中小河道治理、黑臭水體治理、水系連通工程的規劃和建設,不斷改善水生態環境,努力構築人水和諧的宜居新家園,提升城市副中心水環境服務保障能力,取得了一些成效。

目前,已完成方氏渠、金雞河、蔡家河、小中河、月牙河、箭杆河、白浪河、西牤牛河等8條河道治理工程,總長146公里。集中規劃建設了一批汙水處理設施,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大幅提升,全區汙水處理率達到85%。源頭治理方面,消除黑臭水體,河道排污口治理進展順利,目前已基本完成。全區黑臭水體共11條,採取控源截汙、水質淨化、生態修復等措施,去年完成了小中河、順三排水、方氏渠、月牙河等4條河道的黑臭水體治理,其餘河道與城市副中心河道治理同步推進,爭取今年年底前完成。

月底拆除封堵小散排污口

“順義直接流入通州的4條河道包括小中河、潮白河、引河、月牙河。”張春生介紹說,今年順義區將繼續加強河道治理、黑臭水體治理、農村治汙、小散入河排污口治理,在打造天藍水碧家園的同時,服務城市副中心。

2017年,將解決10個村莊的污水收集處理問題。開展河道沿線小散排污口整治,包括小養殖廠、小飯店、洗滌加工點、臨河住戶等非法設置的排污口。預計5月底,對小散排污口進行全面拆除封堵。

據介紹,2020年前,順義將再新建4座再生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兩座汙水處理廠,到2020年基本實現城鎮汙水處理廠全覆蓋。此外,2020年前,新城及鎮中心區污水將實現全收集全處理,水源地所在村、城市副中心上游等重點區域村莊,實現汙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其他區域實現60%以上的農村汙水處理設施覆蓋。對全區黑臭水體河道和斷面考核河道實施專項治理,消除黑臭,確保流入城市副中心河道的水質達標。同時加快對潮白河的綜合治理,構建綠色生態河流廊道。

可以預見的是,不久的將來,更清更碧的水將呈現在市民眼前,“一汪淨水向南流”的美好願景將成為現實。

本版撰文 北京晨報記者 鄒樂 順義區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