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老伯深夜看網路電視,被驚險畫面刺激突然中風!

“這是真的?確實從我頸部血管中取出來的?"躺在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病房的鮑老伯,這兩天看著兒子手機照片中近7釐米長的血栓和4釐米長的斑塊,一次次問醫生與兒子,

不敢相信這就是醫生從他脖子的頸動脈血管內取出來的東西。

頸動脈變成了“一線天"

鮑老伯今年70歲,經濟條件不錯但健康意識淡漠,抽煙喝酒及吃喝毫不忌諱。10多年來,他陸續得了“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但並未引起老伯充分重視。終於,危險找上門了。

一周天前的深夜,老伯在家裡看網路電視。驚險的畫面使他時而緊張,時而激動,突然間,鮑老伯自覺口齒不清,家人發現後,

馬上把他送到當地的縣人民醫院,確診為左側腦中風。為進一步治療,老人被轉至浙江省人民醫院。

網路圖

“鮑老伯頸動脈發生病變逐步加重應該有幾年時間了,遇上緊張、激動等情況終於爆發了。"神經外科孫偉軍副主任醫師分析說。

為了明確腦中風原因,

老伯做了頸動脈的超聲檢查。超聲科湯靖嵐醫生發現,老伯一側頸動脈已99%阻塞,供應腦子的血流已十分緩慢,更可怕的是,頸動脈血管內有大量隨血流擺動的血栓,隨時有血管閉塞和血栓再次脫落再發腦中風的危險。

事不宜遲,經過多科室的討論,鮑老伯需立即接受緊急頸動脈手術。術中,醫生們發現了導致頸動脈血栓形成的根源——頸動脈斑塊和大量的血栓。

隨著斑塊、血栓被取出,血管內的血流恢復了正常通暢。術後,鮑老伯恢復很順利,原來的口齒不清症狀也快速好轉。

取出的血栓和斑塊

“三高"是發病主要原因

孫偉軍介紹,中國中風病人中,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頸動脈狹窄是導致腦中風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頸動脈狹窄多發生在頸總動脈分叉附近,大概在我們的喉結的側方,而人們所熟悉的“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正是導致頸動脈狹窄的主要原因。

資料表明,我國60歲以上的人群中頸動脈狹窄者約占9%,長期吸煙、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的人群最易中招。這些危險因素使動脈血管受損,血液中的膽固醇就會聚集在局部,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斑塊會隨著時間不斷長大,

小斑塊間也會融合成大斑塊,最終造成頸動脈狹窄。

頸動脈狹窄後有可能影響腦的供血,容易出現腦缺血症狀。更危險的是,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的微粒子或斑塊表面的微血栓,在高速血流的衝擊下容易脫落,會形成像漂流物一樣的血栓,它們從大血管“漂流"到小血管,直至將小血管完全堵住,導致腦梗死。倘若栓塞位置重要或梗死範圍較大,就會出現嚴重後遺症甚至危及生命。

網路圖

孫偉軍提醒,頸動脈狹窄的治療主要取決於患者頸部動脈血管狹窄的程度和患者有無明顯腦供血不足的症狀。一般認為,血管狹窄程度在50%以下時,可接受正規的藥物治療及密切隨訪,包括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抗血小板凝集,改變生活方式(如心態平和;飲食清淡、戒煙、低鹽、低脂、低糖;多吃新鮮蔬菜與水果;保證充足睡眠;堅持適度有氧鍛煉等)。這些行為可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進程。

但當頸動脈狹窄程度大於70%時,特別是已經發生過腦中風的患者,除了服用藥外,一定要到專門開展頸動脈手術或頸動脈支架的卒中中心就診,通過手術解除頸動脈狹窄,疏通大腦供血的管道,才能明顯降低腦中風的發生率。

作者:紀含羽 通訊員:宋黎勝

編輯:xx

網路圖

孫偉軍提醒,頸動脈狹窄的治療主要取決於患者頸部動脈血管狹窄的程度和患者有無明顯腦供血不足的症狀。一般認為,血管狹窄程度在50%以下時,可接受正規的藥物治療及密切隨訪,包括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抗血小板凝集,改變生活方式(如心態平和;飲食清淡、戒煙、低鹽、低脂、低糖;多吃新鮮蔬菜與水果;保證充足睡眠;堅持適度有氧鍛煉等)。這些行為可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進程。

但當頸動脈狹窄程度大於70%時,特別是已經發生過腦中風的患者,除了服用藥外,一定要到專門開展頸動脈手術或頸動脈支架的卒中中心就診,通過手術解除頸動脈狹窄,疏通大腦供血的管道,才能明顯降低腦中風的發生率。

作者:紀含羽 通訊員:宋黎勝

編輯: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