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共用單車最近都在免費騎,你想過沒有他們是怎麼盈利的嚒?

我認為用戶量和押金應該是共用單車的盈利點。

押金是個融資管道,不光是有多少用戶,要融資多少錢,錢可以拿去投資,就像保險一樣,也有點想風險投資一樣。充值呢也和融資有異曲同工的目的,每天每輛車騎行是8次,如果1元/次,一天8元,一年就是每倆車就是3000塊了。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分享經濟的時代。首先,使用者使用的時候會留下資訊,形成資料大流量,在大資料時代可謂是無價之寶,大家想想阿裡巴巴和騰訊就知道了,
資料是他們公司的核心。其次,共用單車是建立在生活服務的基礎上的,與民生相關的產品都是無可替代市場豐富的。租車時代,共用單車流動量大,收取一點點小小的自行車使用費,便已經實現了大盈利。共用經濟的目的也是為了讓生活更加方便,說句實話讓人更懶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風口。

簡單的描述一下,更能直觀的讓你感受到共用單車真的不止是共用:

1、車輛使用費:以一代車的費用計算,單次1元,4次/天,一個月22天計,50萬活躍用戶,年收入超過5億。

2、保證金及預付款收益:以1000萬註冊用戶計,人均預充值20元,則保證金達到30億,預收款2億。這筆錢通過一定的市場策略,每年帶來的利息收益超1億。

3、互聯網市場效應:資本金是融來的,

只要故事繼續講,車輛被人用起來,融資不會有任何問題;平臺大了,用戶多了,自然有人來合作。再做點大資料行銷,根據使用者的習慣推送生活必需品,如外賣,這就是大資料帶來的精准行銷策略,資料就是經濟,使用者就是財富,這樣是當下共用單車燒錢要得到的東西。

因為單車只能局限于近程、低成本、便捷的短平快!快速的使用週期和廣泛的近程交通短板,是共用單車的盈利的來源。如果靠押金的流量周轉,佔用資金的沉澱來設置共用單車的盈利點,就有可能誤入歧途。因為共用共用單車的硬體成本極易損耗,資金沉澱緩衝期創造的效益根本無法滿足硬體成本的更新!我不可能把地鐵口修到你的門口,

我們需要更多的東西相互輔助,共用產物的誕生就是讓生活更加方便,共用同時就是財富,使用者為上,提升服務,經濟就能永久繁榮。

soshow521,更多精彩文章請留言討論。夢想依在,人生正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