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司法部首次召開新聞發佈會引關注 律師權利保障主題獲贊

編者按:4月26日,司法部首次召開新聞發佈會,主題為“保障律師執業權利”,引發輿論高度關注。司法部副部長熊選國介紹了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基本情況,並與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王俊峰、司法部律師公證工作指導司司長周院生就相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回應了目前律師執業權利保障存在什麼問題、如何進一步規範律師執業行為等輿論關注的話題。對此,輿論多持肯定之意,點贊司法部通過新聞發佈會的形式進行資訊公開。法制網輿情監測中心通過梳理輿論對此次發佈會的看法,總結相關宣傳策略,以供參考。

【宣傳策略】

1.官微聯動 媒體聚合宣傳力

在傳統媒體和新聞網站方面,法制網製作專題頁面,對發佈會現場進行全程文字直播,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中央重點新聞媒體,《法制日報》、《人民法院報》等中央政法媒體,《南方都市報》等都市報均對此次發佈會進行報導,人民網、新華網、央廣網、騰訊網等網站也在第一時間進行轉發和報導。官微聯動,媒體聚合宣傳力,有效擴大了宣傳覆蓋面和發佈會的影響力。

2.側方發力 強化宣傳主議題

3.媒體評論深化發佈會主題

針對此次新聞發佈會,多家媒體刊發評論文章肯定其積極意義,並將保障律師執業權利上升到“司法改革”、“法治中國建設”等議題,有助於公眾理解此次新聞發佈會的重大意義。例如,《南方都市報》發表社論稱,“保障律師執業是司法改革的‘牛鼻子’,律師執業的個案處境檢驗新一輪司法改革諸項措施的落實程度,

也關乎國家與社會法治理想的落地”。《新京報》評論文章《保障律師執業權利,方能落實依法治國》指出,在實現控辯“平等武裝”上,《律師法》、《刑事訴訟法》等仍有較大的空間可供探索,只有先有效保障了律師執業權利,律師才能去保障公民個人的合法權益,法治國家才可能建成。《華商報》也持相同觀點,認為“只有讓律師成為真正的律師,制度設計中‘控辯平衡’才能平衡得起來,
律師才可承擔起時代所賦予的責任和擔當,法治中國的未來也更加光明”。

【線民觀點】

線民觀點傾向分析圖

從律師群體和普通線民的觀點來看,以支持肯定觀點居多,如線民“@GM周友平”評論稱“保障律師執業權利,方能落實依法治國”,“@劉金山”稱“這都是積極的信號,

律師要有戰略耐心和定力,慢慢來”。但也有個別律師、線民對現有律師執業權利保障、年檢制度、閱卷難、投訴無人處理等提出了質疑,並習慣性借用敏感案事件攻擊我國政法機關,如“@劉曉原律師2016”稱,“北京鋒銳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執業權利是否也該予以保障”;“@花開功的妻子虹”稱,“花開功案律師劉金濱被拖出法庭,他的執業權利也應得到保障”。相關言論在自媒體引發一定關注,但並未對此次新聞發佈會產生過多負面影響。

【分析師點評】

對於此次新聞發佈會,眾多媒體在報導或轉載過程中均突出強調為“司法部首次”,可見其歷史意義重大。當前,新聞發佈會已被廣泛運用在政務公開以及突發案事件的資訊發佈中,司法部採用這一方式既是貫徹落實《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的要求,也是拓展更多成熟的資訊公開方式的表現。

此次新聞發佈會聚焦律師執業權利的保障,一方面顯示司法部對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重視,開誠佈公地告知公眾律師執業權利保障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後努力的方向,這種主動、坦誠的交流可在最大程度上獲得公眾認可;另一方面,積極回應輿論針對律師制度的一些誤解和質疑,如司法部就律師分級傳聞作出解釋,澄清了長期在自媒體中傳播的不實資訊。

……

(全文閱讀請參見《政法輿情》2017年第15期)

法制網輿情監測中心 車智良

但並未對此次新聞發佈會產生過多負面影響。

【分析師點評】

對於此次新聞發佈會,眾多媒體在報導或轉載過程中均突出強調為“司法部首次”,可見其歷史意義重大。當前,新聞發佈會已被廣泛運用在政務公開以及突發案事件的資訊發佈中,司法部採用這一方式既是貫徹落實《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的要求,也是拓展更多成熟的資訊公開方式的表現。

此次新聞發佈會聚焦律師執業權利的保障,一方面顯示司法部對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重視,開誠佈公地告知公眾律師執業權利保障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後努力的方向,這種主動、坦誠的交流可在最大程度上獲得公眾認可;另一方面,積極回應輿論針對律師制度的一些誤解和質疑,如司法部就律師分級傳聞作出解釋,澄清了長期在自媒體中傳播的不實資訊。

……

(全文閱讀請參見《政法輿情》2017年第15期)

法制網輿情監測中心 車智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