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南陽一個13歲女孩,以頑強毅力一邊上學,一邊照顧腦癱媽媽

南陽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劉力果 通訊員 趙保峰 周 杭

核心提示

13歲,卻以頑強毅力一邊上學,一邊照顧腦癱的媽媽,她用稚嫩的雙肩為媽媽撐起了一片天。

在圖書室看書的任巧

7歲學會做飯洗衣,已經能夠照顧媽媽

她叫任巧,今年13歲,家住鎮平縣侯集鎮宋小莊村,在高營村小學上六年級。3月26日,記者趕到宋小莊採訪。在任巧家的院子裡,任巧的媽媽坐在輪椅上暖暖地曬著太陽,任巧在旁邊認真地寫著作業,一幅幸福溫馨的畫面。

採訪中任巧的媽媽宋燕坐在輪椅上,顯得十分高興,不停地用吐字不清的言語向我們介紹情況。

任巧的外公宋文范說,任巧的媽媽今年37歲,自小患腦癱疾病,四肢不能動彈,不能走路,說話吐字不清,生活一點也不能自理;2015年底,任巧的爸爸突發腦血栓病故,整個家也像坍塌了。

任巧告訴記者,7歲時她已學會照顧媽媽,爸爸不在家時,她就幫助媽媽梳頭、穿衣、洗臉,上廁所,

有時還站立在小凳子上給媽媽做飯。小任巧用輪椅把媽媽推到廚房鍋臺邊,在媽媽含糊不清的話語指點下,又瘦又小的任巧細心地添水、放米、生火……

任巧所在的小學距離她家有1公里左右,進入小學六年級,學習任務加重。為了趕時間,很多時候她都是餓著肚子去上學,一直餓到晌午時在學校吃午飯。從上學到現在,她的成績一直占班級前十名。

沒有同齡人的開心快樂,
更多的是壓力和責任

在任巧的童年生活裡,更多的是媽媽的陪伴和埋頭學習。這些年,任巧一邊上學一邊照顧生病的媽媽,用弱小的肩膀扛起家的重擔。上學當中,任巧幾乎很少因照顧媽媽而耽誤功課。

“一天當中,任巧用在照顧她媽媽的時間上大概有六七個小時,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給媽媽穿衣、梳頭、上廁所、洗臉、餵飯,為了按時上學,很多時候任巧都來不及吃飯就餓著肚子走了。

晚上回家後,照顧完媽媽還要寫作業,有時能寫到深夜12點,甚至1點多……”介紹中,63歲的宋文範眼睛裡早已是噙著淚水。

去年春天,有一次任巧放學回到家裡,發現媽媽摔倒在地上,輪椅壓住了雙腳。媽媽身體比較重,瘦小的任巧費了很大的勁兒也沒有把媽媽拉起來。母女倆傷心地痛哭起來……下午上課時間馬上到了,任巧來不及吃午飯,餓著肚子匆匆趕往學校。鄰居得知情況後,

到學校給她送了一隻雞腿,任巧卻捨不得吃,回到家才拿了出來和媽媽一起分享。

長大想成為一名醫生,救治像媽媽一樣的病人

任巧告訴記者,她最大的願望是長大了成為一名醫生,能救治像媽媽患有一樣疾病的患者,也能把媽媽的病治好。記者瞭解到任巧視力不好,佩戴著700度左右的近視眼鏡。

採訪中記者感受到,任巧的媽媽雖然腦癱,生活不能自理,但在她心裡仍然裝著對女兒的無限關愛。任巧告訴記者,照顧媽媽雖說很辛苦很勞累,但晚上安置好媽媽,她開始寫作業時,媽媽會一直靜靜地在旁邊床頭坐著陪伴她,一直等到她把作業寫完和她一起睡覺。“有媽媽在,有了媽媽的這種關愛,我心裡感受到了一個家的溫暖。”平淡的話語中,13歲的任巧對未來生活充滿了希望。

任巧告訴記者,照顧媽媽雖說很辛苦很勞累,但晚上安置好媽媽,她開始寫作業時,媽媽會一直靜靜地在旁邊床頭坐著陪伴她,一直等到她把作業寫完和她一起睡覺。“有媽媽在,有了媽媽的這種關愛,我心裡感受到了一個家的溫暖。”平淡的話語中,13歲的任巧對未來生活充滿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