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生最可怕的不是沒選擇,而是怎麼選都錯,比如該不該讓父母去養老院

馬薇薇在《奇葩說》上針對辯題“父母提出住養老院支持嗎?”發表觀點

如果父母提出住養老院,你支持嗎?近期《奇葩說》的這個辯題著實紮心,節目裡有這樣一段話:“我們話都講三分,七分用猜的。我們會猜對方,這個意思可能不是那個意思。然後我們要擺一個姿態,說我的意思,其實就好像是這個意思。猜來猜去,都用真心在猜真心,錯過好多心。何苦啊?”

中國家庭親子之間普遍不太習慣說實話。最近衡子接到老家的電話,年邁寡居的母親提出要去養老院養老,

衡子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

衡子擔心,到底母親是因為想去養老院才走,還是因為怕拖累自己,衡子不知道。衡子想了個理由,說媽你留下來。母親說不,覺得養老院挺好的。衡子聽了不信,覺得母親可能是在試他,想問母親又說不出口。

衡子是個老北漂,離老家幾千里之遙,一年也難得回幾次老家,再加上平日裡工作忙,確實騰不出手來照顧老母親。

這是中國家庭的縮影,有很多父母和子女在同一座城市但是住在兩套房,還有更多的是在兩座城市。普遍的情況,是父母在老家,子女在北上廣深,或者在省會城市。

衡子觀察了下身邊的同事和朋友,“我們的父母住在一個叫做家的地方,但說實話,我身邊和我同齡的朋友,跟父母住在一套房子裡的是極少數。”

老兩口住的那一套房子叫做家,可是像衡子這樣的子女沒辦法常回家看看,

其實跟養老院也沒什麼太大的區別。真正的區別,是父母沒有嘮嗑的朋友,沒有專業的醫護細節,沒有讓他們自在生活的心境。

養老院能解決看護問題,也能解決同齡人的社交問題,衡子覺得這是個可以考慮的選擇。

然而,錢袋子成了問題。

衡子查了一圈,發現養老院的收費跟幼稚園一樣,低等級一點的也得三四千一個月,貴的要四到十萬一個月。富豪家庭不存在這樣的問題,赤貧家庭也不會有這種苦惱,面臨錢袋子這個極度痛苦問題的,恰恰是衡子家這樣的中產階級家庭。

衡子心想,自己真的能自信地說,我可以送母親去全世界最好的養老院嗎?“別逗了,只能送母親去住最常見的養老院,有雙人間有單人間要按時吃飯,

等於參加女團,不要自我安慰。”

衡子去過普通的養老院,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養老院經常在幹嘛呢?跟幼稚園聯誼。”幼兒在中間表演節目,外面圍一圈老人觀看,再外面圍一圈家長拍照。一看照片,老人的表情都是木的,幼兒的表情也一般,笑得最開心的就是家長。衡子困惑,“到底是你在陪伴老人,還是老人在娛樂你呢?”

養老院能解決看護問題,也能解決同齡人的社交問題,但這是老人真正需要的嗎?衡子從母親身上想到了兩點。

第一個是生活的煙火氣。母親就是喜歡絮絮叨叨地操心孫子上學,抱怨蔬菜漲價了卻樂在其中。最治癒母親的地方,就是衡子家樓下的菜市場,它把母親扎扎實實地拖拽到一個非常具體的生活場景中,拖拽著讓母親老得慢一點。

第二個是生命的朝氣。養老院是一個隨時可能會有人死亡的地方。母親的情緒本來就脆弱,在那樣一個環境中還要求她能夠保持健康、積極、快樂的心理,衡子知道這個要求對母親來說太高了。

衡子的總結受到了妻子的懟。生活的煙火氣?幫子女做飯嘛。生命的朝氣?幫子女帶娃嘛。如果這麼看,就成了青年和中年用自己的理解,來對老人的幸福觀進行的刻板偏見。

“我們總覺得這應該就是老人想要的生活,但細想一下為什麼會有這樣本能的推斷?因為我們生活中老人就在這麼做。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價值觀影響環境選擇,有的時候不是,是環境鑄造了老人的價值觀。”衡子覺得妻子的這番話也挺有道理。

帶娃做飯,把母親接到北京住的那段日子裡,母親的生活範圍似乎也就這麼大。後來母親不習慣北京的生活,回老家了。也許母親真的就是想跟其他老人在養老院嘮嘮嗑,才提出這個要求的呢?

衡子問了問身邊的朋友,有朋友說我們對老人有一個奇怪的想法,就是我們把“老”放在“人”的前面了。老人首先是人,然後才是老人,不能因為他一老,就剝奪掉他作為人的部分。年輕人可以享受做決定,老人依然可以享受。

”阿姨只能期盼著你回家“,朋友說,“可是你回不去,又不願意送她去養老院,你畫地為牢了,拘束了她的價值觀,作為人子,不地道啊。”

今日互動

如果你是衡子

你是支持還是反對?

本文觀點素材來自《奇葩說》第四季第9期

但這是老人真正需要的嗎?衡子從母親身上想到了兩點。

第一個是生活的煙火氣。母親就是喜歡絮絮叨叨地操心孫子上學,抱怨蔬菜漲價了卻樂在其中。最治癒母親的地方,就是衡子家樓下的菜市場,它把母親扎扎實實地拖拽到一個非常具體的生活場景中,拖拽著讓母親老得慢一點。

第二個是生命的朝氣。養老院是一個隨時可能會有人死亡的地方。母親的情緒本來就脆弱,在那樣一個環境中還要求她能夠保持健康、積極、快樂的心理,衡子知道這個要求對母親來說太高了。

衡子的總結受到了妻子的懟。生活的煙火氣?幫子女做飯嘛。生命的朝氣?幫子女帶娃嘛。如果這麼看,就成了青年和中年用自己的理解,來對老人的幸福觀進行的刻板偏見。

“我們總覺得這應該就是老人想要的生活,但細想一下為什麼會有這樣本能的推斷?因為我們生活中老人就在這麼做。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價值觀影響環境選擇,有的時候不是,是環境鑄造了老人的價值觀。”衡子覺得妻子的這番話也挺有道理。

帶娃做飯,把母親接到北京住的那段日子裡,母親的生活範圍似乎也就這麼大。後來母親不習慣北京的生活,回老家了。也許母親真的就是想跟其他老人在養老院嘮嘮嗑,才提出這個要求的呢?

衡子問了問身邊的朋友,有朋友說我們對老人有一個奇怪的想法,就是我們把“老”放在“人”的前面了。老人首先是人,然後才是老人,不能因為他一老,就剝奪掉他作為人的部分。年輕人可以享受做決定,老人依然可以享受。

”阿姨只能期盼著你回家“,朋友說,“可是你回不去,又不願意送她去養老院,你畫地為牢了,拘束了她的價值觀,作為人子,不地道啊。”

今日互動

如果你是衡子

你是支持還是反對?

本文觀點素材來自《奇葩說》第四季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