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季度四川人才市場報告:保安、家政容易就業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5月4日訊省人社廳公佈的今年一季度人力資源市場供求情況分析報告指出,用人需求排名前十的專業分別為:電子/電氣類、市場行銷類、機械類、生物/化工/製藥類、土建類、經濟/金融類、電腦科學與技術類、財會類、工商管理類、教育學類專業。

市場銷售服務管理人員、保安、家政等類人員比較緊缺,較容易實現就業,而中餐烹飪人員、財務會計助理、出納員等類人員相對過剩,比較難於找到工作。

原文如下:

2017年1季度四川省人力資源市場供求情況分析報告

編制說明:本報告資料由全省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開展了招聘業務的省本級、成都、宜賓、瀘州、樂山、綿陽、自貢、德陽、雅安、資陽、內江、攀枝花等12家公共人才服務機構提供。

一、供求總體情況

從供求總體情況看(見表1),本季度省本級及21個市(州)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提供崗位74.52萬個,登記求職70.39萬人,環比增長38.28%和43.71%,同比分別增長9.43%和6.49%,求人倍率(崗位需求數/求職人數)為1.06,環比下降0.4、同比上升0.03。表明春節後進入招聘求職高峰期,人力資源供需兩旺,市場供求總體保持平衡。

二、用人單位崗位需求情況

(一)產業及行業需求情況

從產業看,第一、二、三產業崗位需求數分別為2.89萬個、25.65萬個和45.98萬個,分別占3.87%、34.41%和61.71%。第二產業需求比重環比、同比分別下降0.7和1.1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需求比重環比、同比分別上升0.51和2.11個百分點。

從行業看(見表2),

65.94%的用人需求集中在製造業、批發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首次超過建築業,位列用人需求前五行業。製造業需求比重降幅較大,環比、同比分別下降0.95和0.5個百分點。交通運輸及倉儲和郵政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需求比重增幅較大,環比分別上升0.72、0.48和0.43個百分點,同比分別上升0.26、1.46和0.2個百分點。

近年來,第一、二產業崗位需求比重持續下降,

第三產業崗位需求比重呈增長態勢,2016年2季度以來,第三產業崗位需求比重保持在60%以上。表明我省就業崗位正逐步由傳統的一、二產業向以科教、社會管理、服務業主導的第三產業轉移。隨著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第三產業將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二)專業需求情況

分專業看,用人需求排名前十的專業分別為:電子/電氣類、市場行銷類、機械類、生物/化工/製藥類、土建類、經濟/金融類、電腦科學與技術類、財會類、工商管理類、教育學類專業。許多崗位雖提出了學歷要求,但對專業沒有明確要求,反映出用人單位更加注重個人綜合能力素質,對所學專業不太看重。

(三)職稱或技能等級需求情況

分職稱和技能等級看,有22.42%的崗位對職稱或技能等級提出了明確要求,環比下降1.24個百分點,其中,對技能等級有要求的占12.8%;對職稱有要求的占9.62%,較上季度均有所下降。春節後人力資源市場用人需求大幅增長,部分用人單位為及時補充人員,降低了對求職者職稱或技能等級的要求。

三、求職者情況

(一)性別分佈情況

登記求職人員中,男性36.48萬人,占51.83%;女性33.91萬人,占48.17%。

(二)年齡分佈情況

從年齡分佈看,最近幾個季度各年齡段求職者占比基本保持穩定,16-34歲的求職者達42.68萬人,占求職總數的60.63%,環比下降5.92個百分點,雖然下降幅度較大,但仍是求職主體;35-44歲的18.06萬人,占25.66%;45歲以上的9.63萬人,占13.71%。表明35歲以上人員就業穩定性相對較高,而35歲以下人員流動性更大,應該重點關注青年群體就業問題。

(三)學歷及專業分佈情況

從學歷分佈看,求職者中具有高中學歷(職高、技校、中專)的人數最多,達到了20.3萬人,占28.84%;初中及以下、大專、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分別為19.67萬人、17.37萬人、10.01萬人和2.93萬人,分別占27.94%、24.67%、14.4%和4.15%1.98%。本季度,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求職者增幅較大,求職比重上升了2.17個百分點。

從所學專業分佈看,求職人數排名前十的專業分別是:機械類、土建類、電子/電氣類、生物/化工/製藥類、工商管理類、財會類、電腦科學與技術類、醫學類、材料類、市場行銷專業求職者較多。

(四)職稱或技能等級分佈情況

從職稱或技能等級看,擁有職稱或技能等級的求職者僅占求職總人數的23.51%,且擁有的職稱或技能等級相對較低(初級職稱和初級技能等級占到這類人員的73.09%,中級、高級的僅為26.91%);無職稱或技術等級的占到了求職總人數的76.49%。表明當前進入人力資源市場的求職人員,其專業能力和技能水準有待提升。

四、供求匹配情況

用求人倍率指標衡量求職者與用人單位崗位需求匹配程度,結果顯示:

(一)從職稱或技能等級分類看。有職稱或技能等級的人才求人倍率均在1.5以上,特別是高級職稱的求人倍率達到了3.58,而沒有職稱或技能等級的求職者求人倍率僅為0.82。表明人力資源市場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一方面,有職稱或技能等級的人才短缺,用人單位難以找到合適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沒有職稱或技能等級的人員找不到工作崗位。

(二)從專業分類看。大部分專業求人倍率嚴重偏離1,專業供求不匹配問題比較突出。其中,市場行銷專業求人倍率達到了1.89,表明需求嚴重大於供給,用人單位必須招用近半數的非本專業人才;人力資源管理、電子商務、物流/運輸類等專業求人倍率比較接近1,表明供求基本平衡;土建類、工商管理類、行政管理、新聞傳播學類等專業求人倍率低於0.5,表明供給嚴重大於需求,近半數求職者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崗位。

(三)從職業分類看。市場銷售服務管理人員、保安、家政等類人員比較緊缺,較容易實現就業,而中餐烹飪人員、財務會計助理、出納員等類人員相對過剩,比較難於找到工作。

分職稱和技能等級看,有22.42%的崗位對職稱或技能等級提出了明確要求,環比下降1.24個百分點,其中,對技能等級有要求的占12.8%;對職稱有要求的占9.62%,較上季度均有所下降。春節後人力資源市場用人需求大幅增長,部分用人單位為及時補充人員,降低了對求職者職稱或技能等級的要求。

三、求職者情況

(一)性別分佈情況

登記求職人員中,男性36.48萬人,占51.83%;女性33.91萬人,占48.17%。

(二)年齡分佈情況

從年齡分佈看,最近幾個季度各年齡段求職者占比基本保持穩定,16-34歲的求職者達42.68萬人,占求職總數的60.63%,環比下降5.92個百分點,雖然下降幅度較大,但仍是求職主體;35-44歲的18.06萬人,占25.66%;45歲以上的9.63萬人,占13.71%。表明35歲以上人員就業穩定性相對較高,而35歲以下人員流動性更大,應該重點關注青年群體就業問題。

(三)學歷及專業分佈情況

從學歷分佈看,求職者中具有高中學歷(職高、技校、中專)的人數最多,達到了20.3萬人,占28.84%;初中及以下、大專、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分別為19.67萬人、17.37萬人、10.01萬人和2.93萬人,分別占27.94%、24.67%、14.4%和4.15%1.98%。本季度,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求職者增幅較大,求職比重上升了2.17個百分點。

從所學專業分佈看,求職人數排名前十的專業分別是:機械類、土建類、電子/電氣類、生物/化工/製藥類、工商管理類、財會類、電腦科學與技術類、醫學類、材料類、市場行銷專業求職者較多。

(四)職稱或技能等級分佈情況

從職稱或技能等級看,擁有職稱或技能等級的求職者僅占求職總人數的23.51%,且擁有的職稱或技能等級相對較低(初級職稱和初級技能等級占到這類人員的73.09%,中級、高級的僅為26.91%);無職稱或技術等級的占到了求職總人數的76.49%。表明當前進入人力資源市場的求職人員,其專業能力和技能水準有待提升。

四、供求匹配情況

用求人倍率指標衡量求職者與用人單位崗位需求匹配程度,結果顯示:

(一)從職稱或技能等級分類看。有職稱或技能等級的人才求人倍率均在1.5以上,特別是高級職稱的求人倍率達到了3.58,而沒有職稱或技能等級的求職者求人倍率僅為0.82。表明人力資源市場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一方面,有職稱或技能等級的人才短缺,用人單位難以找到合適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沒有職稱或技能等級的人員找不到工作崗位。

(二)從專業分類看。大部分專業求人倍率嚴重偏離1,專業供求不匹配問題比較突出。其中,市場行銷專業求人倍率達到了1.89,表明需求嚴重大於供給,用人單位必須招用近半數的非本專業人才;人力資源管理、電子商務、物流/運輸類等專業求人倍率比較接近1,表明供求基本平衡;土建類、工商管理類、行政管理、新聞傳播學類等專業求人倍率低於0.5,表明供給嚴重大於需求,近半數求職者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崗位。

(三)從職業分類看。市場銷售服務管理人員、保安、家政等類人員比較緊缺,較容易實現就業,而中餐烹飪人員、財務會計助理、出納員等類人員相對過剩,比較難於找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