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春榮老師:知道你是糖尿病前期,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大家好,我是春榮老師,好久不見,今天先來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有一次坐計程車,一路上司機一直在認真聽我在電話中聊血糖的問題。見我結束通話,司機迫不及待地問到:“我聽你電話裡說了糖尿病的事,你說說糖尿病現在咋這麼多!每天拉的客人中好多血糖高,你說說什麼樣的人容易得糖尿病呢?”

司機問這話時恰好到了一個紅綠燈的路口,我們的車子停下後,一位年輕的胖胖的女士從我們車子前慢慢走過,女士大概有三十幾歲、看起來至少90gk,

腹部胖的比較突出。

我指著這位女士對司機說:看到沒?像這樣的人就容易得糖尿病。

“天!您真神了哈,過馬路這麼多人你只多看了她一眼就知道了?這女的我見過、是我們社區的,他們家裡好幾個糖尿病。她本人有沒有糖尿病我不清楚。

別說她了,你快看我能不能得糖尿病?”

“那我得先看看你”

“這個還得相面嗎?”

“哈哈哈,那是!看你能不能得糖尿病還真得相相面。”

我迅速地看了一眼司機捆在安全帶下圓圓的鼓鼓的肚子,問司機:你今年多大?

“我50了”

“你父母、其它親人有沒有血糖方面的問題?”

“父母倒沒有,母親去世早我也不知道她有沒有,我有個做生意的弟弟血糖高。”

“你這種情況確實需要經常檢測一下血糖,因為你有得糖尿病的高危風險:第一,你與剛才的那位女士一樣,腹型肥胖而且家中真系親屬有糖尿病;第二,你的職業有可能經常不規律用餐、活動量少;第三,你的年齡也是高危因素之一。”

這些年,因為職業的習慣,我出差時包裡少不了一樣東西就是血糖儀。有這個貼身的小工具帶在身邊,很多還不清楚自己已患上糖尿病的人,在我的提醒下去醫院確診並及時治療。

同時也有很多“糖尿病前期”的朋友因我的提醒開始關注自己的生活狀態對血糖的影響,有的人從此在努力地改變著生活習慣。

同樣也因職業的習慣,對每天接觸的人群中的一些人往往習慣性多看一眼,這些人一般有這樣幾種特徵:

*首先是體型上的特徵,肥胖、尤其是大肚子腿細*

*年齡在40歲以上,真系親屬有糖尿病*

*皮膚常常生癤子、此消彼又長。小的傷口很久也不容易癒合*

*皮膚不固定的區域大面積瘙癢、癢到抓破結痂*

*經常牙周感染,年紀不大牙齒卻有鬆動*

*還沒到老花眼的年齡、最近感覺視力下降嚴重*

*另外有正在治療中的一些疾病,如正在治療高血脂,或體檢時發現脂肪肝、或高血壓正在治療中*

*不明原因的黑脖子,洗也洗不乾淨,皮膚有褶皺的地方發黑*

*曾產下8斤以上的胎兒至今仍體重超標的女士*

依據以上能“相面”相到的、或交流中得到的資訊,再經血糖儀的檢測,很多人到了“糖尿病前期”的標準,甚至血糖已遠遠超標。

所謂“糖尿病前期”,是指空腹或餐後血糖介於正常人和糖尿患者之間的一種過渡狀態,包括空腹血糖受損(IFG)和糖耐量異常(IGT)。圖中的血糖資料,空腹在5.6——6.9mmol/L之間或餐後兩小時在7.8——11.1mmol/L,就是糖尿病前期人群。

很多“糖前”的人問我,這種情況下需要用藥物控制嗎?

不一定要用藥,但一定要干預,不干預很容易發展成糖尿病。

既然腹型肥胖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我們最主要的干預就是減重!

干預方式無非兩種。一種是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每天的飲食結構要合理,少鹽少油少攝取高熱量食物。第二,給自己制定一個運動計畫,計畫要做的適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容易做到每天堅持。

在運動過程中微微地出汗,出汗的耗氧運動每天持續40分鐘以上基本能達到減輕體重的需要,堅持一段時間後,體重有所下降,就說明飲食運動達到效果了。

但是,現實的情況多是這樣的:飲食計畫定好了,可經常出差或在公司食堂就餐,無法堅持;運動計畫也有了,可是工作壓力大,沒時間按計劃執行。當飲食和運動的計畫沒有得到執行,減重也就成為不可能。

所以多數“糖前”的人的問題還是“實在減不了體重,怎麼辦?”

跟大家交待一下,可以有效干預的藥物有雙胍類、糖苷酶抑制劑、胰島素增敏劑,這幾類的藥物適量使用,都可以糖尿病前期的情況逆轉。

*皮膚不固定的區域大面積瘙癢、癢到抓破結痂*

*經常牙周感染,年紀不大牙齒卻有鬆動*

*還沒到老花眼的年齡、最近感覺視力下降嚴重*

*另外有正在治療中的一些疾病,如正在治療高血脂,或體檢時發現脂肪肝、或高血壓正在治療中*

*不明原因的黑脖子,洗也洗不乾淨,皮膚有褶皺的地方發黑*

*曾產下8斤以上的胎兒至今仍體重超標的女士*

依據以上能“相面”相到的、或交流中得到的資訊,再經血糖儀的檢測,很多人到了“糖尿病前期”的標準,甚至血糖已遠遠超標。

所謂“糖尿病前期”,是指空腹或餐後血糖介於正常人和糖尿患者之間的一種過渡狀態,包括空腹血糖受損(IFG)和糖耐量異常(IGT)。圖中的血糖資料,空腹在5.6——6.9mmol/L之間或餐後兩小時在7.8——11.1mmol/L,就是糖尿病前期人群。

很多“糖前”的人問我,這種情況下需要用藥物控制嗎?

不一定要用藥,但一定要干預,不干預很容易發展成糖尿病。

既然腹型肥胖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我們最主要的干預就是減重!

干預方式無非兩種。一種是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每天的飲食結構要合理,少鹽少油少攝取高熱量食物。第二,給自己制定一個運動計畫,計畫要做的適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容易做到每天堅持。

在運動過程中微微地出汗,出汗的耗氧運動每天持續40分鐘以上基本能達到減輕體重的需要,堅持一段時間後,體重有所下降,就說明飲食運動達到效果了。

但是,現實的情況多是這樣的:飲食計畫定好了,可經常出差或在公司食堂就餐,無法堅持;運動計畫也有了,可是工作壓力大,沒時間按計劃執行。當飲食和運動的計畫沒有得到執行,減重也就成為不可能。

所以多數“糖前”的人的問題還是“實在減不了體重,怎麼辦?”

跟大家交待一下,可以有效干預的藥物有雙胍類、糖苷酶抑制劑、胰島素增敏劑,這幾類的藥物適量使用,都可以糖尿病前期的情況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