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術館裡,感受傳統漆藝文化

“想一想,手鐲除了戴,還能做什麼?”“可以做相框。”“可以放杯子。”5月3日,徐匯藝術館裡笑聲一片,來自光啟小學等學校的五年級孩子在漆器藝術家項軍的帶領下製作漆器手鐲,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令在場老師驚訝不已。

徐匯藝術館聯手徐匯區教育學院課程教學研修中心,同時邀請木川澗漆藝空間共同合作,結合“大漆司器——源於生活的漆器藝術展”推出漆藝主題的“美術館裡上美術課”活動,學校、美術館、藝術家三方的協作和碰撞,讓學生在美術館展覽氛圍中認識漆器在中國的歷史淵源和技藝流變,跟著手工藝人和大師體驗漆器製作、學習匠人精神、感受傳統工藝的無窮魅力。

光啟小學的學生在徐匯藝術館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美術課。

在中國歷史剛剛走出青銅器的神秘與凝重,而瓷器尚未成為萬眾矚目的“中國面孔”之前,漆器以其明豔絢麗的裝飾性和廣泛的實用性盛極一時。從秦漢的彩繪到唐代的螺鈿鑲嵌、金銀平脫,

從宋元的剔犀、剔紅、戧金再到明清各種複合性製作工藝層出不窮,漆器的使用幾乎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大漆司器——源於生活的漆器藝術展”中,除了漆器工藝品外,也有不少生活器具。項軍一邊看著孩子們往木手鐲上小心翼翼地貼金箔,一邊向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介紹,通過體驗活動希望孩子們能對漆器有一個基本認識,
漆器和人們生活息息相關,除了實用功能外,也可以做出各種藝術效果。

做漆器用到的工具。

為了保證安全,課堂上使用了環保漆,工藝則是傳統的。先在打磨光滑的木質手鐲上打上一層底漆,用吹風機吹幹,用金箔紙將木質手鐲的每一部分都包裹住,

在上面彩繪出自己喜歡的圖案,塗上保護層。在每張桌子上,都放著一個“錦囊妙計”,這是指導教師李莉特意設計的。“小朋友要做一個小時,怕他們忘記步驟,可以打開錦囊妙計查看。”除了錦囊外,李莉還特意要求孩子們儘量穿著傳統服飾,美術館課堂裡,有人穿著旗袍,有人穿漢服,有的孩子還特意搭配了古典的發飾,煞是好看。“漆器是非遺,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穿著傳統服飾是為了讓他們做完後戴著手鐲留影,
希望這能成為他們小學最後階段的美好回憶。”李莉說。

先打磨。

上底漆。

貼金箔。

彩繪、貼鑽,學生們可以自由發揮。

孩子們完成的手鐲成品讓項軍感到驚喜,他點評心目中的最佳作品,“可以直接拿去銷售了”。這件作品使用了三種金箔製作,小作者解釋她的創意,“我比較喜歡漸變,純色太單調了。”小小手鐲上,孩子們發揮了他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藝術創意,有人寫上了自己的英文名字,有人畫了朵朵桃花,還有的孩子的作品顏色搭配充滿個性,讓項軍也覺得新奇大膽。下課時,李莉問孩子們在美術館上課相比課堂中有什麼不同,“氣氛不一樣,來這裡上課,大家都非常活躍。”一位小朋友開心地說。

題圖說明:生們的製作成果,漆藝手鐲一一呈現。scljf@163.com)

文/鐘菡

貼金箔。

彩繪、貼鑽,學生們可以自由發揮。

孩子們完成的手鐲成品讓項軍感到驚喜,他點評心目中的最佳作品,“可以直接拿去銷售了”。這件作品使用了三種金箔製作,小作者解釋她的創意,“我比較喜歡漸變,純色太單調了。”小小手鐲上,孩子們發揮了他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藝術創意,有人寫上了自己的英文名字,有人畫了朵朵桃花,還有的孩子的作品顏色搭配充滿個性,讓項軍也覺得新奇大膽。下課時,李莉問孩子們在美術館上課相比課堂中有什麼不同,“氣氛不一樣,來這裡上課,大家都非常活躍。”一位小朋友開心地說。

題圖說明:生們的製作成果,漆藝手鐲一一呈現。scljf@163.com)

文/鐘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