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最“喪”最會“翻白眼”的僧人畫家: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

根據常識,但凡一個人藝名非常好聽,他往往有一個不怎麼美觀的俗名,

僧人畫家“八大山人”的原名朱耷,也不例外。

朱耷這個名字,無論從聽覺還是視覺理解,都有些肥頭大耳。

但他本人確實如“八大山人”一般飄逸俊秀,一如他的繪畫作品,渾樸酣暢,明朗秀健。

八大山人作品

朱耷是朱元璋第十七個兒子朱權的九世孫,

朱權也是個頗有名的道教學者,擅長古琴,悉心茶道,熱愛戲曲,著作等身。

明朝滅亡後,朱耷信奉道教,入南昌青雲譜道院,一身的文藝細胞,成為中國畫一代宗師。

從朱耷的身世來看,他19歲時,大明王朝就滅亡了。家室顯赫的他,個性又比較倔強,自然是看什麼都不順眼。

請看來自朱耷的白眼系列:

怎麼樣,是不是都帶著一股子“愛看看不愛看滾”的傲嬌氣性!

一般名家筆下,山河都是一片生機,或是有些政治隱喻的,也往往風雲詭譎。但朱耷不是,他的畫,山水空蕩蕩,一個山就杵在那兒,

看著有點尷尬,花草呢,也是一副病怏怏營養不良的樣子。

八大山人作品

朱耷的“喪”,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才華噴薄無處釋放的喪。

清初畫壇有“四僧”,另外三位中,石濤(朱若極),很早就提出“畫家應該面對現實,到自然中去”這種非常“現代”的觀點,擅長皴法,

題詩超逸。

髡殘雖然削髮為僧,但熱愛旅遊,是個正能量小王子,人生提出三慚愧:“嘗慚愧這只腳,不曾閱歷天下多山;又嘗慚此兩眼鈍置,不能讀萬卷書;又慚兩耳未嘗記受智者教誨。”總之就是男默女淚。他的畫很講究章法,宗法黃公望、王蒙,又別具一格。

弘仁呢,比較極端,從小性格不好,比較孤僻,明亡後積極參加“反清複明”鬥爭,還嘗試過投江自殺,只活了55歲。晚年筆墨作伴,

臨終病中也不放下筆,現在市面上可以看到很多山寨他的作品的扇面,大家到某些旅遊景點時,可以留意一下。

對於熱愛“四僧”的朋友們來說,即將於5月6日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武英殿舉辦的“故宮博物院藏四僧書畫展”,是不能錯過的了。

故宮的展陳設計這次別出新意,佈置了禪房。四僧精品每人一間,環繞著禪房。

策展團隊還選擇了古琴曲及古琴簫合奏、古琴塤合奏等背景音樂,它們都是與四僧身份、經歷、情操相合的曲目。

展覽時間:2017年5月6日-2017年6月28日

展覽地點:故宮博物院武英殿書畫館

故宮的展陳設計這次別出新意,佈置了禪房。四僧精品每人一間,環繞著禪房。

策展團隊還選擇了古琴曲及古琴簫合奏、古琴塤合奏等背景音樂,它們都是與四僧身份、經歷、情操相合的曲目。

展覽時間:2017年5月6日-2017年6月28日

展覽地點:故宮博物院武英殿書畫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