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封建專制千夫所指,但北宋做的這件事卻算得上功德無量!

西元960年的一天夜裡,在一個叫陳橋的軍帳中,正在睡覺(也可能裝睡)的趙匡胤突然被屬下披上龍袍,並高呼萬歲。就這樣,趙匡胤“糊裡糊塗”地當了皇帝。

(圖)黃袍加身

這皇位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啊!

是啊,太容易了,所以是不是哪一天趁自己不注意,屬下又會給別人披上一件龍袍…這細節,簡直不敢細想!

所以,登上皇位的趙匡胤,在經歷了擔驚受怕的空虛寂寞冷之後,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改革的目的只有一個:不要讓自己上位的“悲劇”再次發生!

可以說,趙匡胤的改革是全面的,深刻的。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等各個方面,特別是針對五代十國的弊端,

對症下藥,不可謂不精准,這為後來的趙宋繁榮打下堅實基礎,也使得趙匡胤成為和秦皇漢武並列的偉大帝王。

(圖)漢武大帝

通過改革,趙匡胤顛覆了唐朝以來的地方割據、中央分權,使得皇帝的權力空前集中和加強。

專制的反義詞,是民主。因為民主好,所以專制就千夫所指。

但是在改革中,有一項內容,卻算得上是功德無量,這就是“死刑覆核權收歸中央”!

人口的寶貴

要問封建王朝啥最寶貴,不是黃金,不是石油,而是人口,和人口密切相關的,是土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也是自古以來統治者到處征戰,搶地盤搶人口的動力所在。

古代的醫療水準很不發達,人口自然死亡率很高。

所以皇帝大人不想讓人為死亡率再高下去。

除了鑄劍為犁,息戰罷兵,就是減少地方隨意“依法殺人”。

(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一般而言,因為地方上盤根錯節的關係,所以這種情況經常發生,他們的法,是自己的私法。而殺人若只是殺個人倒也罷了,那時候有連坐、滅族…

所以不能任由他們胡來。“連你都是朕的人,豈能容你殘害我的子民!”

趙匡胤建立宋朝後,收回武將軍權,推行以文制武,在地方上設立文官管理司法,規定死刑覆核權收歸中央刑部。至宋太宗,制度成熟,設置提點刑獄司。這是皇帝派出的“路”一級司法機構,

簡稱“提刑司”、“憲司”、“憲台”。它的職權是監督管理所轄州府的司法審判事務,審核州府卷案,可隨時前往各州縣檢查刑獄,舉劾在刑獄方面失職的州府官員。

(圖)《大宋提刑官》宋慈劇照

大宋提刑官宋慈就是提點刑獄司的優秀代表,他的職務,相當於今天的北京市檢察院檢察長。

提點刑獄司是皇帝在地方上司法的代言人,保證中央對地方絕對的統治權,

從此地方藩鎮不能夠再隨便殺人,所有臣民的生死,都由中央裁定。

自古以來,人命關天。這一點宋朝做得是最好的。

殺人這事,得我說了算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我們每個人只有一次…”

(圖)保爾·柯察金

既是這樣,我們都希望自己的生死掌握在自己手裡。如果辦不到,比如犯了死罪被抓起來了,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這個“次”我們都希望是高級別。

被皇帝大人親手砍了,到閻王爺那也能吹上好一陣不是?

所以,這也是群眾內心的呼聲。

而宋朝皇帝,尤其是趙匡胤,只是順應了民意,所以他能夠坐穩江山。

宋朝以前,以唐朝為例,由於不斷進行對外戰爭,所以武將地位較高,武將為了確定自己在軍中的地位,殺人實在是再平常不過的事。逃兵哢嚓,犯錯哢嚓,不聽話哢嚓,甚至看不順眼也要哢嚓。這麼搞下去,將領的地位是保住了,可下屬的性命可就說不好了。而且,通過對異己的誅殺,將領在軍隊建立起了勢力,其他人再難插足。久而久之,軍隊成為割據地方的勢力。

(圖)唐朝後期藩鎮割據

軍閥割據的影響是極其惡劣的。毛主席說:“槍桿子裡出政權。”軍隊給了將領擁兵自重甚至自立門戶的資本,這就是藩鎮的由來,對於國家完整是一個巨大傷害。在割據區域內,將領可以徵稅、行使司法等權利,使治下臣民深受其害。所以說針對藩鎮,中央集權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和唐朝的軍閥割據相類似的,是漢朝以前的諸侯國割據,這也是中央式微的體現,諸侯國有完全的自主權,中央政權形同虛設,所以中央要拼命集權。

(圖)春秋初期形勢

把能收回的權力都收歸中央,尤其是人命關天的事。此時的“死刑覆核權收歸中央”已不再是一項政策,它所昭示的,是統治者集權的決心。

我是皇帝,殺人這事,得我說了算!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電視劇中,陰氣彌漫的刑場上,就在劊子手的大刀將要落下的一刹那,一個人總是能夠快馬加鞭地趕到現場。不為看熱鬧,只為帶來皇帝大人“刀下留人”的聖旨,沒錯,劇中的主人公成功得活了下來。

(圖)電視劇中的刑場

早在佛教傳入中國,就教導人們慈悲為懷。而歷朝歷代的統治者為了達到愚民目的,大力宣揚佛教。宣揚佛教的同時,也將慈悲為懷的教義廣而告之。

以德服人在大部分時期內,是有著強大作用和影響力的。

再說了,一個平頭百姓,怎麼能夠威脅到皇帝大人的寶座呢?

既是沒仇沒恨,皇帝大人也犯不著跟你個小民過不去。

(圖)《皇帝禮佛圖》,現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所以,皇帝大人可以通過收回生死裁決權,實現自己慈悲為懷的目的。這樣下去既挽救了更多的生靈,也拔高了皇帝的權威,可謂一舉兩得。

這樣說來,宋朝皇帝所做的,都是功德無量的大好事。

封建專制是古代中國的主流,中央集權是社會的主旋律。毫無疑問,中央集權維持了一個龐大的帝國,使中華文明享譽世界,但是對於底層大多數民眾,則成為中央集權的奉獻者和犧牲者。好在我們也看到:因為加強統治的需要,統治者在客觀上推動了人權的變革。

(圖)《清明上河圖》

正是對人的重視,才推動了宋朝經濟的登峰造極;正是由於對生命的謹慎,才保證了中華文明的長盛不衰。

被皇帝大人親手砍了,到閻王爺那也能吹上好一陣不是?

所以,這也是群眾內心的呼聲。

而宋朝皇帝,尤其是趙匡胤,只是順應了民意,所以他能夠坐穩江山。

宋朝以前,以唐朝為例,由於不斷進行對外戰爭,所以武將地位較高,武將為了確定自己在軍中的地位,殺人實在是再平常不過的事。逃兵哢嚓,犯錯哢嚓,不聽話哢嚓,甚至看不順眼也要哢嚓。這麼搞下去,將領的地位是保住了,可下屬的性命可就說不好了。而且,通過對異己的誅殺,將領在軍隊建立起了勢力,其他人再難插足。久而久之,軍隊成為割據地方的勢力。

(圖)唐朝後期藩鎮割據

軍閥割據的影響是極其惡劣的。毛主席說:“槍桿子裡出政權。”軍隊給了將領擁兵自重甚至自立門戶的資本,這就是藩鎮的由來,對於國家完整是一個巨大傷害。在割據區域內,將領可以徵稅、行使司法等權利,使治下臣民深受其害。所以說針對藩鎮,中央集權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和唐朝的軍閥割據相類似的,是漢朝以前的諸侯國割據,這也是中央式微的體現,諸侯國有完全的自主權,中央政權形同虛設,所以中央要拼命集權。

(圖)春秋初期形勢

把能收回的權力都收歸中央,尤其是人命關天的事。此時的“死刑覆核權收歸中央”已不再是一項政策,它所昭示的,是統治者集權的決心。

我是皇帝,殺人這事,得我說了算!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電視劇中,陰氣彌漫的刑場上,就在劊子手的大刀將要落下的一刹那,一個人總是能夠快馬加鞭地趕到現場。不為看熱鬧,只為帶來皇帝大人“刀下留人”的聖旨,沒錯,劇中的主人公成功得活了下來。

(圖)電視劇中的刑場

早在佛教傳入中國,就教導人們慈悲為懷。而歷朝歷代的統治者為了達到愚民目的,大力宣揚佛教。宣揚佛教的同時,也將慈悲為懷的教義廣而告之。

以德服人在大部分時期內,是有著強大作用和影響力的。

再說了,一個平頭百姓,怎麼能夠威脅到皇帝大人的寶座呢?

既是沒仇沒恨,皇帝大人也犯不著跟你個小民過不去。

(圖)《皇帝禮佛圖》,現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所以,皇帝大人可以通過收回生死裁決權,實現自己慈悲為懷的目的。這樣下去既挽救了更多的生靈,也拔高了皇帝的權威,可謂一舉兩得。

這樣說來,宋朝皇帝所做的,都是功德無量的大好事。

封建專制是古代中國的主流,中央集權是社會的主旋律。毫無疑問,中央集權維持了一個龐大的帝國,使中華文明享譽世界,但是對於底層大多數民眾,則成為中央集權的奉獻者和犧牲者。好在我們也看到:因為加強統治的需要,統治者在客觀上推動了人權的變革。

(圖)《清明上河圖》

正是對人的重視,才推動了宋朝經濟的登峰造極;正是由於對生命的謹慎,才保證了中華文明的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