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解密:為什麼明明是為了孩子好,可孩子根本不聽我的?附魔法詞

我們養育的孩子沒有回爐機會。在養育過程中還會不斷出現各種狀況,需要父母及時拿出解決方案。父母這個job title是個需要不斷思考和不斷自我修煉的學習型職位。很多家長面對親子溝通時無所適從,

那麼今天咱們就來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無效溝通

親子溝通出現問題的案例中,常見這樣幾種家長:

高不可攀型:優點是比較權威,做事果斷,缺點是不平等的親子關係。今後要多注意改善——開放的交流態度。

基本靠吼型:優點是比較關注孩子,但情緒易失控。

討好型:家長多溫柔,有同理心。但沒有為孩子樹立起規則意識,後患無窮。也要注意不要一味勉強自己討好別人,

家長首先要提高自我認同感、重視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才能讓別人尊重你。

急迫忙碌型:大忙人,重視效率。養育孩子不是生產產品。孩子需要慢養。家長需要用時間和心力來澆灌,給孩子充足的陽光和雨露,然後靜待花開。

粗心大意型:忽略了孩子問題背後的心理需要。溝通結果是治標不治本。

當然還有嘮叨催促型、緊張糾結型等。

彼此不理解

父母要怎樣做才能提升親子溝通的效果呢?

一.溝通技巧大道化簡:父母重視換位思考,

同時培養孩子同理心。

父母在和孩子溝通前,先把自己當做孩子,把孩子變成自己。設想一下,此時的你,希望父母怎麼做?

1.平等。父母首先應給予孩子平等交流權利。這個平等不止在意識上,在身體語言上也要注意,如溝通時站立的高度、遠近。父母不要給孩子高高在上的感覺,蹲下來和孩子平視。當然也不要卑躬屈膝毫無原則地妥協。

溝通時注意距離和高度

2.自由。可以自由表達,而不是別人希望我怎樣表達。

3.重視。父母應認真去對待孩子提出的每一個問題。抓住孩子主動溝通的機會,和孩子深入交流,發展他的綜合能力。不管那個問題有多幼稚,或者有多難回答,都應得到父母足夠的重視。

4.不帶情緒,努力做到不吼叫。21天零吼叫養成計畫,爸爸媽媽可以嘗試堅持做一下。

可以和孩子提前商量好,如果在過程中父母不小心吼叫了,要怎麼辦。比如在客廳某個地板塊上,設定一個情緒反省區,家庭成員一旦情緒失控,失控者就去那個區域站立5分鐘。5分鐘過後再溝通。

5.提要求,需要簡單明瞭。避免嘮叨繁複,孩子容易混亂或反感。很多事情可以讓孩子自己說出改進意見。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意見時,最好提出幾種合理性建議,由孩子自己選擇採取哪一種。

讓她有選擇餘地,有決策參與感。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也更加自信。

6.就事論事,不給孩子或者別人貼標籤。過早的貼標籤,會限制孩子對自己或他人的認知。

過早貼標籤會限制了孩子的更多發展可能

7.關注問題背後孩子的心理需求。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人大多都是感性而非理性的。比如冰山理論大家都知道,但是很少有父母在和孩子溝通時先想一下這個理論或者馬斯洛需求理論。所以,為人父母需要更高的自我要求。想一想孩子和你溝通的問題背後的原因,不光看到問題本身,還要看一看他和你溝通和你交流的問題背後有沒有隱藏著更深層的一些原因。比如說他的安全感,他有什麼樣的焦慮或者是恐懼?孩子有什麼的內心的期望?

8.溝通時避免匆忙。回答孩子問題的時候不能圖快,誠實耐心的花時間和孩子深入交流。

慢時光

9.內心比較糾結的家長,首先放鬆自己,用愉快的心情去交流,不要帶著太大的壓力。只要用一顆溫暖的心,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傳遞你無條件的愛和信任,就可以了。父母需要自我認同:我就是我,每個人都是自然界的奇跡,我可以做到自己能力可及的最好。

10.意見不統一怎麼辦?孩子對於一些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很多事情不必家長上來就給出答案。可以試著反問一下,瞭解一下孩子對事情的看法。當父母給出問題的答案的時候,可能和孩子自己的答案會有不同,會有出入。孩子內心會做一個對比。對比之後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有一種可能是不認同大人的觀點,或者另一種不管自己內心的想法,大人說什麼就是什麼。家長要儘量引導避免孩子走極端,慢慢引導孩子。

11.對孩子五不責:當眾不責,生病不責,吃飯不責,睡前不責,試錯不責。

12.事不隔夜。一定要在臨睡前和孩子慈愛地溝通當天的問題。如果白天父母有情緒失控或批評指責,也要在睡前和孩子真情道歉。至少傳遞出一個永遠不變的事實:不論什麼時候發生什麼,爸爸媽媽永遠愛你。

13.溝通魔法詞:

教給大家幾個詞,方便大家在做親子溝通時輕鬆運用。第一個詞是“剛才………”,後面加上發生了什麼事情,或者發現了什麼不好的行為。第二個詞是“結果……”,後看加上在現實中有了什麼具體影響。第三個詞是“這樣會 ……”,後面加上可能會造成什麼不良後果。第四個詞是“我覺得…….”,加上說話的人有什麼感受。第五個詞是“我希望………”,加上合理化建議。

舉個例子:一個孩子因為寫作業磨蹭,媽媽總是發火訓斥他。但孩子磨蹭的不良習慣並沒有改善。家裡人都很苦惱。

以後請試著運用魔法詞,這樣和孩子這樣溝通:剛才媽媽看到你寫作業時不抓緊時間,總是一會兒翻翻這個,一會兒看看那個。結果現在都到了睡覺時間,你還有很多作業要寫。這樣寫作業就佔用了你睡覺的時間。我一方面覺得很生氣,一方面又擔心你因為睡眠時間少,影響你長身體,明天也沒有精神聽課。我希望你明天寫作業的時候,能自己做個時間計畫表,語文作業用多長時間寫完,數學、英語作業用多少時間。然後你自己計時,咱們看看是不是可以快速寫完作業,剩餘的時間你可以隨便支配。

提升溝通能力,可能會經歷四個階段:

意識覺醒期:當您打開這篇文章,認真仔細閱讀,甚至把撮中自己弱項的地方做筆記記錄下來,還把它分享給自己在乎的人,彼此相互督促。這已經說明您有改變的動力,您的意識已經覺醒。

笨拙尷尬期:當您運用您所瞭解到的溝通技巧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小尷尬。不放棄,多運用,慢慢會進步。

熟練期:雖說溝通無小事,但當您跨過尷尬期,就會覺得溝通更有效了。對己、對他人,對人際間都會有更多認知。

整合期:終身學習,不斷整合自己的認知。溝通不但可以增進心理及生理健康,建立自我認同,而且也滿足了社會需求。

推薦幾本有助溝通能力培養的繪本:

《我會溝通》、《對不起我錯了》、《藍莓烹飪比賽》、《山頂鎮山腳鎮》、《我要大蜥蜴》

所以,為人父母需要更高的自我要求。想一想孩子和你溝通的問題背後的原因,不光看到問題本身,還要看一看他和你溝通和你交流的問題背後有沒有隱藏著更深層的一些原因。比如說他的安全感,他有什麼樣的焦慮或者是恐懼?孩子有什麼的內心的期望?

8.溝通時避免匆忙。回答孩子問題的時候不能圖快,誠實耐心的花時間和孩子深入交流。

慢時光

9.內心比較糾結的家長,首先放鬆自己,用愉快的心情去交流,不要帶著太大的壓力。只要用一顆溫暖的心,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傳遞你無條件的愛和信任,就可以了。父母需要自我認同:我就是我,每個人都是自然界的奇跡,我可以做到自己能力可及的最好。

10.意見不統一怎麼辦?孩子對於一些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很多事情不必家長上來就給出答案。可以試著反問一下,瞭解一下孩子對事情的看法。當父母給出問題的答案的時候,可能和孩子自己的答案會有不同,會有出入。孩子內心會做一個對比。對比之後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有一種可能是不認同大人的觀點,或者另一種不管自己內心的想法,大人說什麼就是什麼。家長要儘量引導避免孩子走極端,慢慢引導孩子。

11.對孩子五不責:當眾不責,生病不責,吃飯不責,睡前不責,試錯不責。

12.事不隔夜。一定要在臨睡前和孩子慈愛地溝通當天的問題。如果白天父母有情緒失控或批評指責,也要在睡前和孩子真情道歉。至少傳遞出一個永遠不變的事實:不論什麼時候發生什麼,爸爸媽媽永遠愛你。

13.溝通魔法詞:

教給大家幾個詞,方便大家在做親子溝通時輕鬆運用。第一個詞是“剛才………”,後面加上發生了什麼事情,或者發現了什麼不好的行為。第二個詞是“結果……”,後看加上在現實中有了什麼具體影響。第三個詞是“這樣會 ……”,後面加上可能會造成什麼不良後果。第四個詞是“我覺得…….”,加上說話的人有什麼感受。第五個詞是“我希望………”,加上合理化建議。

舉個例子:一個孩子因為寫作業磨蹭,媽媽總是發火訓斥他。但孩子磨蹭的不良習慣並沒有改善。家裡人都很苦惱。

以後請試著運用魔法詞,這樣和孩子這樣溝通:剛才媽媽看到你寫作業時不抓緊時間,總是一會兒翻翻這個,一會兒看看那個。結果現在都到了睡覺時間,你還有很多作業要寫。這樣寫作業就佔用了你睡覺的時間。我一方面覺得很生氣,一方面又擔心你因為睡眠時間少,影響你長身體,明天也沒有精神聽課。我希望你明天寫作業的時候,能自己做個時間計畫表,語文作業用多長時間寫完,數學、英語作業用多少時間。然後你自己計時,咱們看看是不是可以快速寫完作業,剩餘的時間你可以隨便支配。

提升溝通能力,可能會經歷四個階段:

意識覺醒期:當您打開這篇文章,認真仔細閱讀,甚至把撮中自己弱項的地方做筆記記錄下來,還把它分享給自己在乎的人,彼此相互督促。這已經說明您有改變的動力,您的意識已經覺醒。

笨拙尷尬期:當您運用您所瞭解到的溝通技巧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小尷尬。不放棄,多運用,慢慢會進步。

熟練期:雖說溝通無小事,但當您跨過尷尬期,就會覺得溝通更有效了。對己、對他人,對人際間都會有更多認知。

整合期:終身學習,不斷整合自己的認知。溝通不但可以增進心理及生理健康,建立自我認同,而且也滿足了社會需求。

推薦幾本有助溝通能力培養的繪本:

《我會溝通》、《對不起我錯了》、《藍莓烹飪比賽》、《山頂鎮山腳鎮》、《我要大蜥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