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700+企業法人咋沒了?六大關鍵字劃出國企改革重點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今天下午舉行記者會,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肖亞慶、副主任張喜武等就國企改革等熱點回答記者提問。

經濟之聲以六大關鍵字

劃出本場發佈會重點

趕緊來看乾貨!

關鍵字1

瘦身健體

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去年改革中,值得一提的是“瘦身健體”。中央企業減少了2730個法人,數量不小。

關鍵字2

充滿信心

肖亞慶:我們對中央企業、國有企業充滿信心。從我們對中央企業、國有企業的瞭解來看,

他們對中國的經濟,特別是2017年的經濟充滿信心。

關鍵字3

央企重組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不搞行政“拉郎配”,也不搞簡單“歸大堆”,更不搞新壟斷,也不會出現“重組潮”。

中央企業重組,根本目的是推進國有資本佈局優化,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同時不斷地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從實踐情況來看,近三年來,中央企業的重組取得了階段性的效果。從方向上看,堅持服務國家戰略,更好地完成了央企所承擔的使命責任。從佈局上看,堅決落實化解產能過剩等產業結構調整的這一要求。從效果上看,優化了資源配置,

促進了轉型升級,提高了效率和效益。比如寶鋼和武鋼重組之後,就可以從更廣的範圍,統籌考慮產能佈局,大大地減少了重複建設和重複投資,重組後壓減過剩的鋼鐵產能近千萬噸。

今後,我們仍然要堅持成熟一戶、重組一戶的原則。一是要聚焦重點領域搞重組,加快推進煤電行業、重型製造裝備行業、鋼鐵行業等領域的重組整合,推動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要積極地探索境外資產整合,

提高國有資本的運營效率。

關鍵字4

混合所有制改革

肖亞慶: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一些不同看法和爭議,總的方向我們要堅持。

有一點要說明的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說所有的國有企業、中央企業都要搞混合所有制,適合於搞混改的就搞混改,適合於控股的就控股,適合於百分之百的就百分之百的國有股。所以,宜混則混,宜獨則獨,宜控則控,也可以參股,

國有企業不一定控股,也可以參股。總之,在實踐中不是一混就靈,混改是重要舉措,但不是唯一的,在推進過程中一定要沿著中央指明的正確方向做好混合所有制改革。

關鍵字5

國資上市

肖亞慶:國資上市一定會對資本市場產生好的影響,要對資本市場的穩定做貢獻。

中國的國有企業上市公司的數量還是很多的。全國國資控股和國資絕對控股的上市公司有1082家,中央企業就有395家,其中在滬深兩市A股的有292家,戶數占比近10%,占滬深兩市A股市值的20%。應該說,對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是有很重要的作用。

當然,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在資本市場的發展過程中也得到了很多收益,通過上市,不僅拓寬了融資管道,更重要的是轉變了企業發展模式,也使得企業更加透明、更加公開、更加符合市場的規律和企業發展的規律。下一步,國有企業在資本市場上要起到良好的穩定作用。

關鍵字6

保障員工穩定

肖亞慶:去年中央企業在瘦身健體過程中,也包括去產能,涉及職工大概是11萬人,對這些員工都做了妥善安置。

下一步,中央企業在這些“僵屍企業”的處置、困難企業的治理和瘦身健體減少法人層級、減少管理層級中,必然要涉及到一部分職工,但是我去年就講,要多兼併重組,少破產,把職工安置放在一個優先位置來考慮。

在改革過程中,也必然還會遇到同類的問題,我們會把職工的利益、職工的安置放在一個突出重要的位置,放在第一的位置考慮好,絕對不會出現什麼“下崗潮”問題。改革要讓更多的職工有獲得感,要符合企業長遠發展規律,最終的目的是在改革過程中,在企業長期發展過程中,能夠保護職工的利益和權益。

更多國企改革內容,

請關注明早經濟之聲《天下財經》“今日頭條”。

責編:陳璽宇

編審:劉志軍

其中在滬深兩市A股的有292家,戶數占比近10%,占滬深兩市A股市值的20%。應該說,對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是有很重要的作用。

當然,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在資本市場的發展過程中也得到了很多收益,通過上市,不僅拓寬了融資管道,更重要的是轉變了企業發展模式,也使得企業更加透明、更加公開、更加符合市場的規律和企業發展的規律。下一步,國有企業在資本市場上要起到良好的穩定作用。

關鍵字6

保障員工穩定

肖亞慶:去年中央企業在瘦身健體過程中,也包括去產能,涉及職工大概是11萬人,對這些員工都做了妥善安置。

下一步,中央企業在這些“僵屍企業”的處置、困難企業的治理和瘦身健體減少法人層級、減少管理層級中,必然要涉及到一部分職工,但是我去年就講,要多兼併重組,少破產,把職工安置放在一個優先位置來考慮。

在改革過程中,也必然還會遇到同類的問題,我們會把職工的利益、職工的安置放在一個突出重要的位置,放在第一的位置考慮好,絕對不會出現什麼“下崗潮”問題。改革要讓更多的職工有獲得感,要符合企業長遠發展規律,最終的目的是在改革過程中,在企業長期發展過程中,能夠保護職工的利益和權益。

更多國企改革內容,

請關注明早經濟之聲《天下財經》“今日頭條”。

責編:陳璽宇

編審:劉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