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西安交通大學當選中國服務型製造聯盟副理事長單位

日前,在工業和資訊化部支援下,中國服務型製造聯盟在北京成立。西安交通大學作為服務型製造理論的提出者和率先踐行者,與工業和資訊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等單位共同創建中國服務型製造聯盟,

西安交通大學當選為聯盟副理事長單位,該校汪應洛院士、李剛教授當選為聯盟顧問和副理事長。

中國服務型製造聯盟在北京成立

中國服務型製造聯盟接受工業和資訊化部指導,

由工信部副部長徐樂江擔任指導委員會主任,相關司局領導擔任副主任委員。聯盟首批發起單位107家,涵蓋相關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金融機構、媒體等領域,是按照“平等、開放、協作、共贏”原則,自願組成的全國性、綜合性、領先性、非營利性社團組織。聯盟致力於深入貫徹《中國製造2025》發展戰略,落實《發展服務型製造專項行動指南》具體任務部署,促進製造業由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
推動強強聯合與協同攻關,助力實現製造強國戰略目標,推進我國服務型製造的發展。目前聯盟擁有五名“兩院”院士、數十名國內頂尖專家,百余家優秀的會員企業。

工信部副部長徐樂江在成立大會上講話

徐樂江在成立大會上指出,

服務型製造是工業化進程中製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一種新型產業形態,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推動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是我國製造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途徑。通過發展服務型製造,引導企業開展服務化轉型,將有利於改善工業產品供給狀況,破解當前製造業面臨的發展矛盾約束,
提高企業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徐樂江在講話中強調,工業和資訊化部積極支援各方力量通過多種形式共同推動服務型製造的發展。中國服務型製造聯盟是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通過聯盟成員的共同努力,必將對各地區、各行業全面落實《中國製造2025》戰略部署、加快製造與服務的協同發展、推動商業模式和業態創新、促進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產生積極的作用。

2006年,以西安交大汪應洛院士、孫林岩教授、李剛教授等為代表的研究團隊,在國內外首先提出服務型製造戰略,並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工程院重大重點諮詢課題以及陝西省軟科學重點課題、省決策諮詢重點課題的大力支持下,開展了系統研究,在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發表了一系列關於服務型製造的著作和論文。在陝汽集團、陝鼓集團、易流科技等企業開展了深入的產業實踐,為企業增收超過60億元,創造利稅數億元,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和世界影響力的新型商業模式和新型先進製造模式——服務型製造。課題組向陝西省委、省政府、中國工程院等機構,提供了一系列關於發展服務型製造的政策建議報告。2011年,發展服務型製造的政策建議入選《陝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2015年,服務型製造入選中國製造2025,成為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中的九大戰略和重點任務之一;2016年,汪應洛、李剛等作為主要完成人,參與了由中國工程院組織撰寫的“中國製造2025”省部級領導幹部培訓教材《服務型製造——中國製造2025系列叢書》;2016年,該校專家為陝西省政府和寶雞市政府等提供智庫服務,編寫了《中國製造2025》陝西實施意見、《寶雞製造2025行動綱要》等,使學校研究成果進一步落地生花,服務於區域經濟發展與創新。該校還和生產性服務領先企業——深圳易流科技公司成立了“大資料智慧物流”校企聯合實驗室,和世界著名半導體公司成立了“智慧製造管理”校企聯合實驗室。

作為副理事長單位,該校在聯盟成立後,將積極推動聯盟的實質性研究、產業實踐和智庫工作的展開。該校作為專家組單位,李剛、吳鋒、高傑教授等推動陝西省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評選,並參與中國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評選。聯合上海交通大學,開展了服務型製造標準的研究工作,參與建設國家“服務型製造公共服務平臺”和“服務型製造研究中心”等。該校學者的理論研究成果——《服務型製造——基於互聯網+的創新》也將在近期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製造業實現創新發展的國家戰略,陝西是中國製造業重要基地,服務型製造是中國製造業商業模式創新和生產方式創新的典型模式。該校已經結合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將智慧製造與服務型製造管理作為重點建設的學科方向,未來將進一步為中國產業的創新發展貢獻交大智慧、交大聲音和交大模式。

為企業增收超過60億元,創造利稅數億元,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和世界影響力的新型商業模式和新型先進製造模式——服務型製造。課題組向陝西省委、省政府、中國工程院等機構,提供了一系列關於發展服務型製造的政策建議報告。2011年,發展服務型製造的政策建議入選《陝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2015年,服務型製造入選中國製造2025,成為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中的九大戰略和重點任務之一;2016年,汪應洛、李剛等作為主要完成人,參與了由中國工程院組織撰寫的“中國製造2025”省部級領導幹部培訓教材《服務型製造——中國製造2025系列叢書》;2016年,該校專家為陝西省政府和寶雞市政府等提供智庫服務,編寫了《中國製造2025》陝西實施意見、《寶雞製造2025行動綱要》等,使學校研究成果進一步落地生花,服務於區域經濟發展與創新。該校還和生產性服務領先企業——深圳易流科技公司成立了“大資料智慧物流”校企聯合實驗室,和世界著名半導體公司成立了“智慧製造管理”校企聯合實驗室。

作為副理事長單位,該校在聯盟成立後,將積極推動聯盟的實質性研究、產業實踐和智庫工作的展開。該校作為專家組單位,李剛、吳鋒、高傑教授等推動陝西省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評選,並參與中國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評選。聯合上海交通大學,開展了服務型製造標準的研究工作,參與建設國家“服務型製造公共服務平臺”和“服務型製造研究中心”等。該校學者的理論研究成果——《服務型製造——基於互聯網+的創新》也將在近期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製造業實現創新發展的國家戰略,陝西是中國製造業重要基地,服務型製造是中國製造業商業模式創新和生產方式創新的典型模式。該校已經結合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將智慧製造與服務型製造管理作為重點建設的學科方向,未來將進一步為中國產業的創新發展貢獻交大智慧、交大聲音和交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