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水泥砂漿地面起砂6大原因3大治理措施讓你一次性解決

1、現象

地面表面粗糙,光潔度差,顏色發白,不堅實。走動後,表面先有鬆散的水泥灰,用手摸時象幹水泥面。隨著走動次數的增多,砂粒逐步鬆動或有成片水泥硬殼剝落,露出鬆散的水泥和沙子。

2、原因分析

(1)水泥砂漿拌合物的水灰比過大,砂漿強度降低。如施工時用水量過多,將會大大降低面層砂漿的強度;同時施工中將造成砂漿泌水,進一步降低地面的表面強度。

(2)不瞭解水泥硬化的基本原理,工序安排不適當,以及底層過幹或過濕等,

造成地面壓光時間過早或過遲。

(3)養護不適當。水泥地面完成後,如果不養護或養護天數不夠,在乾燥環境中面層水分迅速蒸發,水泥的水化作用就會受到影響,減緩硬化速度,嚴重時甚至停止硬化,致使水泥砂漿脫水而影響強度和抗磨能力。此外,如果地面抹好後,不到24h就澆水養護,由於地面表面較“嫩”,也會導致大面積脫皮,砂粒外露,使用後起砂。

(4)水泥地面在尚未達到足夠的強度時就上人走動或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使地面遭受磨擦、劃傷、撞擊等,導致地面起砂。這種情況在氣溫低時尤為顯著。

(5)水泥地面在冬季低溫施工時,若門窗未封閉或無供暖設施,就容易受凍。水泥砂漿受凍後,強度將大幅度下降,骨料周圍的一層水泥漿膜在冰凍後其粘接力也被破壞,形成鬆散顆粒,一經人走動也會起砂。

(6)原材料不符合要求:水泥標號低,或用過期結塊水泥、受潮結塊水泥;砂子細微性過細,

砂子含泥量過大。

3、治理措施

(1)小面積起砂且不嚴重時,可用磨石將起砂部分水磨,直至露出堅硬的表面。也可以用純水泥漿罩面的方法進行修補。

(2)大面積起砂,可用河南航嘉路橋混凝土固化劑進行修補。

(3)對於嚴重起砂的水泥地面,應做翻修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