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羅馬人的剋星:漢尼拔

在軍事上,羅馬共和國一直是無往而不利,即便偶爾遭遇挫折,也很快就能恢復。但羅馬人不會忘記一個人,那就是漢尼拔。漢尼拔不僅僅擊敗了羅馬的軍隊,還率領軍隊在羅馬境內四處征討。

第一次布匿戰爭的時候,漢尼拔的父親哈米卡爾就曾經率領弱小的迦太基陸軍對抗羅馬軍隊。漢尼拔出生於西元前247年,他很小的時候就深受父親的影響,立志要打敗羅馬人。據說有一次父親出征,漢尼拔要求隨行,哈米爾卡便要兒子立誓,

年幼的漢尼拔便在神殿內立下重誓,表示與羅馬的仇恨不死不休。為了實現父子之間的誓言,他自小就努力學習軍事知識,參加嚴格的軍事鍛煉。

漢尼拔的軍事才能不僅表現在臨場的戰鬥上,還表現在戰略眼光上。此時,他認為與其等待羅馬打上門來,

不如把戰火燒向羅馬本土。西元前218年春天,漢尼拔率領軍隊從新迦太基出發,從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爾卑斯山,雖然一路上犧牲了大量傭兵,但當年冬天,漢尼拔的軍隊終於抵達了義大利北部。

漢尼拔奇跡般的出現在羅馬本土,

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當時,高盧人各部落剛剛臣服羅馬不久,見到這種狀況紛紛叛變。在得到情報後,羅馬執政官西庇阿迅速返回義大利,雙方在波河流域提契諾附近發生激戰,漢尼拔的騎兵擊敗了羅馬步兵。這一仗,讓高盧人徹底叛變了羅馬。

羅馬元老院驚慌失措,立即傳令執政官朗戈斯與西庇阿聯合對付漢尼拔。漢尼拔首先截獲了羅馬的大量軍糧,然後在特拉比亞河畔與之展開決戰。漢尼拔先用騎兵騷擾羅馬軍營,佑使羅馬軍隊出擊,然後再用騎兵突然襲擊羅馬軍側翼。在這一戰中,羅馬軍隊傷亡慘重。

西元前217年春季,漢尼拔繼續南下。為了打擊羅馬人的士氣,漢尼拔對沿途的人們宣稱:“我並非來此與義大利人為敵,

反之我是為了義大利人的自由而與羅馬為敵。”

羅馬元老院新任的獨裁官馬費邊·克西穆斯知道漢尼拔難以戰勝,於是不得不採取消耗戰,一直尾隨著漢尼拔的軍隊。這種消極的策略讓克西穆斯在羅馬聲望盡失,於是他的軍權又回到了執政官手中。

從此以後,羅馬人真正見識到了漢尼拔的厲害,紛紛效仿消極的克西穆斯,再也不與漢尼拔對陣了,羅馬王國之內的很多城邦都投靠了漢尼拔。此後幾年,漢尼拔又取得了一些勝利,在西元前208年的一場戰役中又殺死了兩名執政官。可惜的是,迦太基國內一直沒有向漢尼拔提供人力和武器上的增援,這給了羅馬喘息的機會。

就這樣,漢尼拔在羅馬境內孤軍奮戰長達15年,直到羅馬人也學會了漢尼拔的策略,派人攻擊迦太基,才使得漢尼拔被迫撤軍。回到迦太基,漢尼拔與大西庇阿對陣。由於前盟友東努米底亞王的倒戈,漢尼拔失敗了。羅馬人信心大增,迦太基也感到大勢已去,隨即向羅馬投降,第二次布匿戰爭以羅馬的勝利而告終。

戰爭結束後,漢尼拔依然沒有忘記年少時曾立下的誓言。他四處流亡,先後幫助一些國家對抗羅馬,但當時的國家都不敢與羅馬作對,這使漢尼拔心灰意冷。而羅馬人卻始終擔心著這個敵人,於是要求所在國引渡漢尼拔,不願受辱的漢尼拔最終服毒自盡。

此後幾年,漢尼拔又取得了一些勝利,在西元前208年的一場戰役中又殺死了兩名執政官。可惜的是,迦太基國內一直沒有向漢尼拔提供人力和武器上的增援,這給了羅馬喘息的機會。

就這樣,漢尼拔在羅馬境內孤軍奮戰長達15年,直到羅馬人也學會了漢尼拔的策略,派人攻擊迦太基,才使得漢尼拔被迫撤軍。回到迦太基,漢尼拔與大西庇阿對陣。由於前盟友東努米底亞王的倒戈,漢尼拔失敗了。羅馬人信心大增,迦太基也感到大勢已去,隨即向羅馬投降,第二次布匿戰爭以羅馬的勝利而告終。

戰爭結束後,漢尼拔依然沒有忘記年少時曾立下的誓言。他四處流亡,先後幫助一些國家對抗羅馬,但當時的國家都不敢與羅馬作對,這使漢尼拔心灰意冷。而羅馬人卻始終擔心著這個敵人,於是要求所在國引渡漢尼拔,不願受辱的漢尼拔最終服毒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