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杭州、南京、成都,誰能成為中國第七個一線城市?

最近,關於“下一個中國一線城市到底是誰?”的話題,引起了民間廣泛討論,有的人說杭州最有可能,有的說天津、重慶必將是,眾口不一,誰都有自己的一套邏輯。

2016年4月25日《第一財經週刊》發佈了新的中國城市分級排名榜單,

在這份榜單中,他將15個城市歸類為“新一線城市”,它們分別是:成都、杭州、武漢、天津、南京、重慶、西安、長沙、青島、瀋陽、大連、廈門、蘇州、寧波、無錫。

這15個城市中的絕大多數城市至多算是強二線城市,與一線城市尚有不小距離。

根據中國現有的幾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廣州、臺北綜合實力來看,一線城市最重要的考量標準是金融與科創,

個人認為人口增速,即人口競爭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參考指標。下面我將用著三個指標,來看看那些城市最有可能晉級。

先看金融,金融實力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標。中國大陸目前四個一線城市資金總量(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分別是,北京13.84萬億、上海11.05萬億、深圳6.44萬億、廣州4.75萬億,廣州的金融實力相對弱一些。想要躋身一線城市之列,資金總量規模不能太差,至少得有2.5萬億級別。

拋開現有的一線城市不算,在目前的直轄市、計畫單列市、省會城市以及熱點城市中,能夠達到這個規模的有6個,分別是杭州、南京、成都、重慶、天津、蘇州。

製圖:子非魚;資料來源於各城市統計局

杭州在6個城市中,資金規模最大,已達到33386億規模,

與廣州之間差距為1.41萬億元,成都、重慶和南京也均越過了3萬億規模。

天津和蘇州規模相對小一些,尤其是蘇州,在資金總量上與南京的差距越來越大,2010年南京與蘇州資金總量規模分別為12887億元、14255億元,南京落後蘇州1368億元,2016年南京反超蘇州4203億元。因此,蘇州晉級的可能性非常小,且蘇州城市級別不夠,重慶、天津是直轄市,杭州、南京、成都是省會兼副省級城市,蘇州只是個地級市,所以從金融和城市級別兩個指標基本可以將蘇州排除,

天津也夠嗆。

天津和重慶兩個直轄市,過去在中央的財政、稅收政策支持下綜合實力得到了長足發展,上交給中央的財政收入基本都被中央全額返還甚至還倒貼,國務院還先後批復了濱海新區、兩江新區這兩個國家級新區刺激兩個直轄市的經濟發展。但可以預見,兩個直轄市的政策紅利已近尾聲,因為雄安新區問世了。

雄安新區的具體規劃尚未出爐,根據其長遠城區2000平方公里的控制面積來看,未來必將脫離保定獨立成市,它是兩個直轄市未來的政策資源強有力競爭對手,尤其和天津之間。而“千年大計”這樣高規格的定位來看,很明顯雄安才是政策傾斜的一方。

再者,北京已經是環渤海地區的金融、科創中心,雄安的職能是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未來的發展目標也是金融與科創中心,雄安地位超越天津極有可能,天津或被慢慢邊緣化,至少地位不會太高。

重慶名稱上是直轄市,但陸地面積規模相當於一個省,人均資金總量規模是6個城市總最小的,和天津一樣,背後都沒有省作為依靠,主要依賴中央的福利政策,一旦這種政策收緊,發展就會受限。

而南京、杭州和成都,背靠江蘇(GDP全國第2)、浙江(GDP全國第4)與四川(GDP全國第6)經濟大省,且它們都是省會,可以調度、支配省裡的資源。

因此,綜合分析可得出的結論是,蘇州首先可以排除,重慶和天津入選概率非常小,只有杭州、南京和成都的綜合實力,有希望接近廣州。

再看科創能力。深圳是科創之都,北京的科創能力也不比深圳差。在北京、深圳之後,若還要找一個科創能力特強城市的話,那就非杭州莫屬。

杭州是中國的電商中心,以阿裡巴巴為代表的電商企業,將杭州這張名片遞向了世界。

下面來看兩組資料。

製圖:子非魚;資料來源於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單位:件

2016年中國大學加權論文值排名前十五

製圖:子非魚

第一組資料是2015年PCT國際專利數量排名(2016年資料只公佈了各省,沒有具體到市,因此仍採用2015年資料);第二組資料是各大學加權論文值(WFC)排名,所謂加權論文值是中國大學自然指數排名中創立的新的評價指標,是評價高品質科研和國際學術研究水準的重要指標。

既然在資金總量角度已經圈定了杭州、南京、成都、天津、重慶(蘇州第一輪已經排除,不再參加討論)為最有希望晉級一線城市,那就不關注其他城市,只抓住這幾個老討論。

在PCT國際專利數量上,杭州領銜強二線城市,以426件位居榜首,其次是成都、南京,天津與重慶就專利數量而言,比寧波、廈門都要弱。加權論文值方面,南京大學位居榜首,其次是浙大,南開,川大也擠進了前十五,不過與前面三個相比,差距有點大,重慶沒有大學入圍前十五。

PCT國際專利數量與加權論文值,是衡量城市科創能力的重要指標,透過這兩組資料可以得出的結論是,重慶可以排除,科創能力不足,天津從科創角度看,概率非常小,如果再結合上面的資金總量分析,天津也可以排除。

因此,結合資金總量與科創能力兩個角度分析,最有可能晉級一線只剩下杭州、南京、成都。

最後看人口競爭力。

製圖:子非魚;資料根據各統計局公佈資料計算而得

上圖是熱點省會城市和計畫單列是過去五年小學生在校人口增幅資料,之所以採取小學生資料是因為它並不是政績考量的指標,更能夠真實地反映城市人口變動情況。

從資料可以看出,拋開北上廣深現有的四個一線城市不談,南京的人口競爭力僅次於鄭州,杭州也有15.6%的高速,成都也還不錯,天津雖然增速不錯,但在上兩輪就已經被排除。重慶小學生5年增幅僅有3.7%,在熱點城市中掃尾,這更加確定了將它排除的正確性。

三個指標看完後會發現,根據金融、科創和人口競爭力綜合分析,最有希望入選一線城市的是杭州、南京,如果還要入選一個的話,成都也可以勉強入列。

但是,我們也要認清一個事實,杭州、南京儘管金融、科創實力不弱,不斷逼近廣州,但與北上深的差距仍比較大,而且未來也幾乎不可能超越。

製圖:子非魚;資料來源於各城市統計局

因此,杭州、南京未來若果真入選的話,那未來中國大陸六個一線城市可以劃分為兩個組團,北上深、廣杭南,前者比後者層次略高一些,至少在資金規模上看是這樣的。

雄安地位超越天津極有可能,天津或被慢慢邊緣化,至少地位不會太高。

重慶名稱上是直轄市,但陸地面積規模相當於一個省,人均資金總量規模是6個城市總最小的,和天津一樣,背後都沒有省作為依靠,主要依賴中央的福利政策,一旦這種政策收緊,發展就會受限。

而南京、杭州和成都,背靠江蘇(GDP全國第2)、浙江(GDP全國第4)與四川(GDP全國第6)經濟大省,且它們都是省會,可以調度、支配省裡的資源。

因此,綜合分析可得出的結論是,蘇州首先可以排除,重慶和天津入選概率非常小,只有杭州、南京和成都的綜合實力,有希望接近廣州。

再看科創能力。深圳是科創之都,北京的科創能力也不比深圳差。在北京、深圳之後,若還要找一個科創能力特強城市的話,那就非杭州莫屬。

杭州是中國的電商中心,以阿裡巴巴為代表的電商企業,將杭州這張名片遞向了世界。

下面來看兩組資料。

製圖:子非魚;資料來源於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單位:件

2016年中國大學加權論文值排名前十五

製圖:子非魚

第一組資料是2015年PCT國際專利數量排名(2016年資料只公佈了各省,沒有具體到市,因此仍採用2015年資料);第二組資料是各大學加權論文值(WFC)排名,所謂加權論文值是中國大學自然指數排名中創立的新的評價指標,是評價高品質科研和國際學術研究水準的重要指標。

既然在資金總量角度已經圈定了杭州、南京、成都、天津、重慶(蘇州第一輪已經排除,不再參加討論)為最有希望晉級一線城市,那就不關注其他城市,只抓住這幾個老討論。

在PCT國際專利數量上,杭州領銜強二線城市,以426件位居榜首,其次是成都、南京,天津與重慶就專利數量而言,比寧波、廈門都要弱。加權論文值方面,南京大學位居榜首,其次是浙大,南開,川大也擠進了前十五,不過與前面三個相比,差距有點大,重慶沒有大學入圍前十五。

PCT國際專利數量與加權論文值,是衡量城市科創能力的重要指標,透過這兩組資料可以得出的結論是,重慶可以排除,科創能力不足,天津從科創角度看,概率非常小,如果再結合上面的資金總量分析,天津也可以排除。

因此,結合資金總量與科創能力兩個角度分析,最有可能晉級一線只剩下杭州、南京、成都。

最後看人口競爭力。

製圖:子非魚;資料根據各統計局公佈資料計算而得

上圖是熱點省會城市和計畫單列是過去五年小學生在校人口增幅資料,之所以採取小學生資料是因為它並不是政績考量的指標,更能夠真實地反映城市人口變動情況。

從資料可以看出,拋開北上廣深現有的四個一線城市不談,南京的人口競爭力僅次於鄭州,杭州也有15.6%的高速,成都也還不錯,天津雖然增速不錯,但在上兩輪就已經被排除。重慶小學生5年增幅僅有3.7%,在熱點城市中掃尾,這更加確定了將它排除的正確性。

三個指標看完後會發現,根據金融、科創和人口競爭力綜合分析,最有希望入選一線城市的是杭州、南京,如果還要入選一個的話,成都也可以勉強入列。

但是,我們也要認清一個事實,杭州、南京儘管金融、科創實力不弱,不斷逼近廣州,但與北上深的差距仍比較大,而且未來也幾乎不可能超越。

製圖:子非魚;資料來源於各城市統計局

因此,杭州、南京未來若果真入選的話,那未來中國大陸六個一線城市可以劃分為兩個組團,北上深、廣杭南,前者比後者層次略高一些,至少在資金規模上看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