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軍海外陳兵50萬,霸佔全球要塞

近日,美國宣佈了美軍將在澳大利亞的永久性駐軍計畫。同時,美國還計畫在新加坡增加部署瀕海戰鬥艦。近來,美國海外駐軍調動頻繁,給世界帶來了五花八門的爭議。據統計,

美軍共有50萬海外駐軍,霸佔著全球各個要塞。

駐兵東南亞,試艦南洋

美國媒體報導,美國和新加坡正在協商在樟宜海軍基地增加部署瀕海戰鬥艦的計畫。目前,美國已經在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部署了兩艘瀕海戰鬥艦,五角大樓想把這個部署數量擴大至少一倍,

美新雙方已進入達成協議的最後談判階段。

美國前國防部長蓋茨實現了在新加坡的駐軍,現任國防部長的任務就是增加在東南亞的部署,實現隨時控制麻六甲海峽。

據悉,瀕海戰鬥艦屬於美國海軍艦隊中最現代的艦隻,從打擊海盜到追蹤潛艇以及特別行動,它適於執行各種任務。瀕海戰鬥艦的設計目的,是在近海淺水中執行任務並以每小時40多海裡的最高速度行駛。


新加坡毗鄰麻六甲海峽,並位於南海南部邊緣,戰略位置極為重要,這也使得它具備了巨大影響力。美國正是看重了這一點,因此希望通過向新加坡派駐更多戰艦擴大對該地區的影響力。


三大戰區,各扼要害

傳統上,美國海外駐軍主要有三大戰略區,

第一個是歐洲、北非、中東戰略區,第二個是東亞、太平洋戰略區,第三個是南、北美洲戰略區。

冷戰結束後,駐歐美軍雖然在數量上大幅度減少,但兵力投射能力大大增強。美國以在歐洲的軍事基地為依託,可隨時向伊拉克等地派駐部隊。目前,駐歐美軍總兵力約10萬人,主要部署在英國、德國、義大利等國。

如果說歐洲戰略區的基地特點是密集部署,那麼亞太地區的美軍則是以多重“島鏈”層層分割太平洋。

第一島鏈北起阿留申群島,經日本、菲律賓,其陸上橋頭堡在韓國。第二島鏈以關島為核心,包括大洋洲附近基地群,作為第一島鏈的後援。美國目前在該戰區的駐軍有10多萬人,主要部署在日、韓兩國。

至於南、北美洲戰略區,則是美國的後院。北面的加拿大和格陵蘭基地群主要負責對亞太戰略區的預警和支援,南面的拉美基地群則主要是訓練基地和反潛防線。

臨時駐軍,賴著不走

除三大戰略區的駐軍外,由於二戰後美軍在海外進行過多次軍事行動和局部戰爭,因此在一些地區還有規模不一的臨時駐軍。

朝鮮戰爭結束後,美國至今還在韓國駐軍數萬人。海灣戰爭結束後,部分美軍也留在了波斯灣地區。

進入21世紀,美國又先後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駐伊美軍人數隨著當地安全形勢的變化起伏不定。雖然駐伊美軍已在前兩年全部撤出,但仍留下了數千人作為“教官”。

阿富汗也是這樣,儘管美軍的大部隊已經撤走,但亦有數千美軍留在阿富汗當“教官”。不僅如此,美國還正在阿富汗打造長久性的軍事基地。



兵力稀釋,地盤擴展

在與前蘇聯爭霸的高峰期,美國在三大戰略區的駐軍高達100多萬,約占美軍總數的三分之一。目前,美國海外駐軍仍達50多萬人,占其總兵力的三分之一。

儘管兵力大幅度減少,但美國海外駐軍的武器裝備和快速反應能力卻不斷加強。由於失去了蘇聯的戰略牽制,美軍在全球的進攻勢頭大大超過冷戰時期。伊拉克戰爭就是美國置國際輿論和盟國的強烈反對於不顧,悍然發動的。

另外,美國還不斷向前蘇聯的勢力範圍滲透,壓縮俄羅斯的生存空間。早在2010年,美國就向東歐門戶波蘭派駐了首批導彈部隊,並於2011年確定長期駐軍計畫,這引起俄羅斯方面的強烈不滿。此前的烏克蘭之爭,也是北約東擴,歐美誘惑拉攏的結果。

近年來,美國海外駐軍雖然在數量上呈下降趨勢,但其控制的範圍卻在不斷擴大。美軍追求的是憑藉其先進軍事技術和有效的協同調度,更加靈活地運用現有兵力,從而達成遏制對手,鞏固並擴張勢力範圍的目的。



海外大兵離婚多

家庭的穩定對於保持軍隊的戰鬥力十分重要。美軍每年都不惜花費鉅資用於軍人同其家屬的交流,但美國陸軍對三個軍事基地所做的一項調查表明,軍人家庭的離婚率目前已上升到56%。

美國國防部的統計數字顯示,美國約有130萬名現役軍人,軍人家屬人數達200多萬。在已婚軍人當中,有45%的軍人有孩子。美國的軍人駐地隨時都有可能輪換,因此每個軍人家庭幾乎每三年就要搬一次家,而文職軍官的輪換則更為頻繁,他們幾乎每兩年就要搬一次家。

美國的海外駐軍人員在當地享有不同程度的治外法權,他們在作奸犯科之後往往很難受到當地法律的懲處。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美軍的各種犯罪,嚴重激化了美軍同當地居民的矛盾。在日本和韓國就經常曝出美國大兵的“耍流氓”事件,而韓日政府卻不能將肇事者繩之以法,引起國民的極大不滿。

部分美軍也留在了波斯灣地區。

進入21世紀,美國又先後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駐伊美軍人數隨著當地安全形勢的變化起伏不定。雖然駐伊美軍已在前兩年全部撤出,但仍留下了數千人作為“教官”。

阿富汗也是這樣,儘管美軍的大部隊已經撤走,但亦有數千美軍留在阿富汗當“教官”。不僅如此,美國還正在阿富汗打造長久性的軍事基地。



兵力稀釋,地盤擴展

在與前蘇聯爭霸的高峰期,美國在三大戰略區的駐軍高達100多萬,約占美軍總數的三分之一。目前,美國海外駐軍仍達50多萬人,占其總兵力的三分之一。

儘管兵力大幅度減少,但美國海外駐軍的武器裝備和快速反應能力卻不斷加強。由於失去了蘇聯的戰略牽制,美軍在全球的進攻勢頭大大超過冷戰時期。伊拉克戰爭就是美國置國際輿論和盟國的強烈反對於不顧,悍然發動的。

另外,美國還不斷向前蘇聯的勢力範圍滲透,壓縮俄羅斯的生存空間。早在2010年,美國就向東歐門戶波蘭派駐了首批導彈部隊,並於2011年確定長期駐軍計畫,這引起俄羅斯方面的強烈不滿。此前的烏克蘭之爭,也是北約東擴,歐美誘惑拉攏的結果。

近年來,美國海外駐軍雖然在數量上呈下降趨勢,但其控制的範圍卻在不斷擴大。美軍追求的是憑藉其先進軍事技術和有效的協同調度,更加靈活地運用現有兵力,從而達成遏制對手,鞏固並擴張勢力範圍的目的。



海外大兵離婚多

家庭的穩定對於保持軍隊的戰鬥力十分重要。美軍每年都不惜花費鉅資用於軍人同其家屬的交流,但美國陸軍對三個軍事基地所做的一項調查表明,軍人家庭的離婚率目前已上升到56%。

美國國防部的統計數字顯示,美國約有130萬名現役軍人,軍人家屬人數達200多萬。在已婚軍人當中,有45%的軍人有孩子。美國的軍人駐地隨時都有可能輪換,因此每個軍人家庭幾乎每三年就要搬一次家,而文職軍官的輪換則更為頻繁,他們幾乎每兩年就要搬一次家。

美國的海外駐軍人員在當地享有不同程度的治外法權,他們在作奸犯科之後往往很難受到當地法律的懲處。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美軍的各種犯罪,嚴重激化了美軍同當地居民的矛盾。在日本和韓國就經常曝出美國大兵的“耍流氓”事件,而韓日政府卻不能將肇事者繩之以法,引起國民的極大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