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立夏習俗”在半山 “二十四節氣”保護聯盟成立

5月5日,市民正在觀賞傳統的“杭州小熱昏”表演。記者 李忠 攝

首次演繹以古禮為據的 “迎夏禮樂”,集中展示半山泥貓、天竺筷等18種非遺專案,現場體驗吃“烏米飯”、“稱人”等民俗,500多名跑山達人沿望宸線二期跑山……拱墅區第六屆半山立夏節昨天熱鬧登場。

2016年,拱墅區“半山立夏習俗”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參與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並申遺成功,意味著拱墅區成為人類非遺項目的代表性傳承社區,

也標誌著“半山立夏習俗”保護提升到更高層面,進入更高標準、規範化管理的新階段。

昨天,在文化部非遺司、中國農業博物館、省文化廳的指導下,拱墅區非遺保護中心作為發起單位,聯合浙江衢州、遂昌、三門,河南登封市、內鄉縣等10個代表性傳承社區以及恭王府24節氣研究保護中心、安徽省淮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成立人類非遺“二十四節氣”保護聯盟,發佈保護公約,

提出保護倡議。會上,各聯盟單位圍繞“二十四節氣”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以“社區保護”為主要原則,就保護、傳承和弘揚的具體措施等開展深入研討,推動“二十四節氣”文化整體保護,最終在全國逐漸建立系統的“二十四節氣”保護、傳承、發展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