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調味界的嶽飛,“味精君”到底犯了哪些“莫須有”?

作為一個當年X科選化學的同學

我覺得

有這個責任

為“味精”進行一場“無罪申辯”

前幾天到一家知名的麻辣火鍋店吃飯,在配作料的時候我往碗里加了一點味精(味精跟辣湯更配哦)。跟我一起吃飯的朋友一個箭步沖上來,抓住我的手,煞有介事地說:你還敢吃味精?味精不健康,你不知道嗎?現在都改吃雞精啦,

這飯店還用味精,不厚道啊!

什麼時候味精被釘上了“不健康”的十字架?接著我便好奇地追問這位朋友,讓他跟我說說味精的“四宗罪”。

謠言一:吃了會過敏

聽說吃了味精很容易過敏。這純粹扯淡!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屬於谷氨酸的一種鈉鹽,國際通用簡稱MSG,在美國與歐盟都被列入安全食品添加劑。確實,有個別人群對這種鈉鹽存在一定的過敏反應(就如個別人群對蛋白質過敏一樣),但並非普遍現象。如果因此就得出吃味精容易過敏這樣的結論,這是極有問題的。

謠言二:加熱會致癌

網路流傳著這樣一些文章,說道味精加熱到 100℃會產生致癌物質,這也純屬無中生有。

致癌文章一致聚焦一種叫做“焦谷氨酸鈉”的物質,認為這是味精加熱後致癌的原因。但這也是不靠譜的。經嚴謹的科學實驗發現,味精在 100℃中加熱半小時,只有 0.3%的谷氨酸鈉轉變為焦谷氨酸鈉。

再說,焦谷氨酸鈉也並沒有被確定為致癌物質呀!甚至有個別進行中的科學研究提出,適量焦谷氨酸鈉或許能夠提高大腦的記憶力,當然了,這是未經嚴謹科學實驗充分證實的,我們對此也暫且不作評價。這裡還必須補充一點,我並沒有贊成長時間烹飪食物哦。過度加熱食物,不僅會導致食物所含的營養物質大量流失,如果不恰當地過分烹調食物,
的確會對進食者的身體產生不良的影響。如果你長期吃過度烹飪的食物,例如炸焦的饅頭、燒焦的雞翅等等,的確是會增加患上癌症的風險的,但這顯然與味精沒有半毛錢關係。

謠言三:導致高血壓

過多攝入“鈉鹽”是高血壓疾病的其中一個成因。但硬說味精導致高血壓,那是冤枉好人了。

味精的出現主要源於人類對飲食口味的追求。在味精沒有出現之前,人類對食物的調味主要依靠鹽,鹽的化學名稱是氯化鈉,它能給人類味蕾提供一種“鹹味”感覺,讓食物更加可口。但單純的鹹味還無法滿足人類對食物味覺的需求,味蕾還在不斷追逐一種稱之為“鮮味”的感受,大致就像我們吃新鮮的海鮮時候的那種味道。味精便隨著這樣的需求應運而生。從化學結構做分析,不難發現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在鈉含量這個指標上是要優於食鹽的(味精鈉含量大概 12%,而食鹽則高達 39%)。也就是說,在引發高血壓疾病這個維度上,味精甚至比食鹽更安全可靠。不想自己深陷高血壓的困擾?如果你是重口味飲食者,為了你的健康,我還是建議最好吃得清淡些。

謠言四:味精沒營養

味精只是一種提升味覺感受的調味品,有沒有營養重要嗎?

有一些觀點指出,味精沒有營養,雞精就不一樣了。悄悄告訴你,雞精裡面一般含有超過 35%的味精,40%的食鹽,還有其它一些調味成分,個別比較高檔的雞精裡面的確會添加一些雞粉或者肉粉成分,但目的都還是提升味覺感受,跟營養沒有半點聯繫。為什麼雞精在近些年大行其道,而味精卻退居二線?想想其實也是一種消費升級。聰明的商人抓住了消費者的心理,成功通過廣告轟炸讓雞精深入民心,其實就是做了一件“換湯不換藥”的事情。再看看雞精和味精的價格?你懂的。

雞精好還是味精好

要比較雞精和味精誰更好,必須嚴謹地區分兩個維度。如果從味覺提升這個維度看,雞精也許略勝於味精。因為雞精裡面含有一些例如雞肉濃縮抽提物、呈味核苷酸二鈉這種提味物質,對人體味蕾的刺激在理論上會更加強烈;而從健康這個維度看呢?味精實際上更健康。由於雞精裡含有較多的鹽分,因此在鈉含量這個指標上遠大於味精,也更容易導致高血壓、腎臟病這類與鈉含量相關的疾病。另外,雞粉、呈味核苷酸二鈉這些提味物質也是尿酸高的始作俑者。雞精是一種動物性高嘌呤調味品,這也是我們要謹慎使用雞精的原因。無論雞精還是味精,千萬記得它們都是調味料,適量使用,清淡飲食!

都說雞湯有毒,如果是用雞精熬成的雞湯,更毒!慎喝!

味精的出現主要源於人類對飲食口味的追求。在味精沒有出現之前,人類對食物的調味主要依靠鹽,鹽的化學名稱是氯化鈉,它能給人類味蕾提供一種“鹹味”感覺,讓食物更加可口。但單純的鹹味還無法滿足人類對食物味覺的需求,味蕾還在不斷追逐一種稱之為“鮮味”的感受,大致就像我們吃新鮮的海鮮時候的那種味道。味精便隨著這樣的需求應運而生。從化學結構做分析,不難發現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在鈉含量這個指標上是要優於食鹽的(味精鈉含量大概 12%,而食鹽則高達 39%)。也就是說,在引發高血壓疾病這個維度上,味精甚至比食鹽更安全可靠。不想自己深陷高血壓的困擾?如果你是重口味飲食者,為了你的健康,我還是建議最好吃得清淡些。

謠言四:味精沒營養

味精只是一種提升味覺感受的調味品,有沒有營養重要嗎?

有一些觀點指出,味精沒有營養,雞精就不一樣了。悄悄告訴你,雞精裡面一般含有超過 35%的味精,40%的食鹽,還有其它一些調味成分,個別比較高檔的雞精裡面的確會添加一些雞粉或者肉粉成分,但目的都還是提升味覺感受,跟營養沒有半點聯繫。為什麼雞精在近些年大行其道,而味精卻退居二線?想想其實也是一種消費升級。聰明的商人抓住了消費者的心理,成功通過廣告轟炸讓雞精深入民心,其實就是做了一件“換湯不換藥”的事情。再看看雞精和味精的價格?你懂的。

雞精好還是味精好

要比較雞精和味精誰更好,必須嚴謹地區分兩個維度。如果從味覺提升這個維度看,雞精也許略勝於味精。因為雞精裡面含有一些例如雞肉濃縮抽提物、呈味核苷酸二鈉這種提味物質,對人體味蕾的刺激在理論上會更加強烈;而從健康這個維度看呢?味精實際上更健康。由於雞精裡含有較多的鹽分,因此在鈉含量這個指標上遠大於味精,也更容易導致高血壓、腎臟病這類與鈉含量相關的疾病。另外,雞粉、呈味核苷酸二鈉這些提味物質也是尿酸高的始作俑者。雞精是一種動物性高嘌呤調味品,這也是我們要謹慎使用雞精的原因。無論雞精還是味精,千萬記得它們都是調味料,適量使用,清淡飲食!

都說雞湯有毒,如果是用雞精熬成的雞湯,更毒!慎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