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臨港法庭副庭長於琳 每年平均審結案件300起

每年平均審結案件300起

——記環翠區法院臨港法庭副庭長於琳

◎記者 王曉根 通訊員 李紅軍 孫豔旗

【推薦理由】紮根基層法庭6年,兢兢業業,從青澀學生書記員成長為主持正義的法庭副庭長。

接待群眾來電來訪上萬次,承辦案件上千件,連續三年獲得環翠法院嘉獎,兩次被評為法院審判能手,獲得環翠區區委區政府嘉獎。

【人物心語】基層法庭接觸的多是家長里短、鄰里左右的細微瑣事,事情雖小,每一個案件都關乎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我能夠深刻地感受到從事這份工作的沉甸甸的責任。 ——於琳

于琳(左)走村入戶調研。

小細微案件

見證法官真本領

基層法庭是法院化解矛盾糾紛的第一道防線,沒有多少“高大上”的案件,大多是些“小細微”案件。而這些“小細微”案件卻都存在著激烈的對抗,能否化解這些案件,更能反映出法官的業務能力。

于琳曾受理過一起排除妨害恢復原狀的案子,這個案子便是矛盾對抗明顯的“小細微”案件。

於琳回憶道,案子中,原告稱被告魚塘中挖出的淤泥堆積在自己磚廠房屋周圍,影響出行,且導致下雨時排水不暢,要求被告立即排除妨害,恢復原狀。庭審中被告對抗情緒明顯,對原告所訴事項一概否定。

於琳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充分意識到當事人雙方矛盾重重。為了促使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于琳尋根究源,利用下班時間對村幹部和村民進行了走訪,

得知被告因為原告搶了他看好的地方建了磚廠,一直心存不忿,為出一口氣,靠近磚廠挖魚塘。為一次性解開雙方的心結,于琳聯合村主任對被告做工作,從法理和情理等多方面為其分析對錯。最終,被告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主動把淤泥進行了清理,案件得以解決。

掌握當事人心理

消除其對司法的懷疑

“真心實意為老百姓辦事,還要接受他們懷疑目光的打量,

心裡其實特委屈,但是不能因為這些委屈就對案件產生懈怠。”於琳坦誠道。有了這個心理預期,於琳在案件數量激增的同時,還要想辦法打消當事人對法官的懷疑和顧慮,傳遞司法正能量。

去年5月份,一起涉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的案件到了於琳手中。因患銀屑病,原告從被告處購買了祖傳秘方藥,結果引起鉛和汞中毒,致使腎損傷,要求被告賠償6萬餘元。訴至法院後,因聽說被告認識法院裡的人,

便對於琳的公正性審判產生了懷疑。當于琳詢問原告是否對買到的藥進行鑒定時,原告就認為是故意為難他,當場言辭激烈地進行反對。庭審經驗豐富的於琳意識到問題所在,選擇暫時休庭,找出相關法條和案例為其耐心講解。明白法律規定後,原告終於同意進行鑒定。

然而鑒定機構要求送檢的檢材必須經辦案法官呈送,如此一來,再次引起原告的懷疑和不信任。于琳對原告的心理活動心知肚明,便當著原告的面將檢材封好並讓其在封口處按了手印。出發前,於琳主動通知原告前來核驗檢材包裝並詢問他是否願意一同前往,原告反復核對檢材包裝後,再三猶豫,還是要求一同前往。在路上,於琳耐心地和原告攀談起來,在真誠的對話中,原告的疑慮逐漸被打消,最終和被告達成了調解協定,案件順利了結。

於琳每年平均審結案件300起,結案率均能達到90%以上,綜合審判資料在全院名列前茅。

于琳對原告的心理活動心知肚明,便當著原告的面將檢材封好並讓其在封口處按了手印。出發前,於琳主動通知原告前來核驗檢材包裝並詢問他是否願意一同前往,原告反復核對檢材包裝後,再三猶豫,還是要求一同前往。在路上,於琳耐心地和原告攀談起來,在真誠的對話中,原告的疑慮逐漸被打消,最終和被告達成了調解協定,案件順利了結。

於琳每年平均審結案件300起,結案率均能達到90%以上,綜合審判資料在全院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