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昔日風光不再,百度首季淨利潤再次下滑,遭遇瓶頸還是另有隱情?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王牌專欄,20年專注港股,金融名家齊聚,

做最有深度的原創財經號。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 文|王強,香港財華社財經編輯。

有目共睹,在中國互聯網發展的20年裡,BAT三家通過各自獨有的運營體系和戰略規劃,逐漸確立了三足鼎立的格局。然而,古語有雲: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近年來,由於境遇的不同,BAT金三角中的格局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騰訊股價在近日創出歷史新高後,市值突破3000億美元,穩穩佔據中國科技公司市值的頭把交椅;與銀行化干戈為玉帛後的阿裡巴巴如虎添翼,

市值總額達到2952億美元;而曾經叱吒風雲的BAT龍頭——百度,則是一蹶不振,620億元市值的尷尬地位,令大眾對其運作模式產生了懷疑。那麼,百度為何止足不前?遭遇了瓶頸還是另有隱情呢?

■ 黑天鵝事件之後的加速轉型

提到百度的轉捩點,不得不提到“魏則西事件”。其實,很多人都沒有料到此事會產生如此大的社會反響。

2016年5月9日晚間,由國家網路資訊管理辦公室、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成立的調查組,正式公佈了“魏則西事件”的調查結果:“百度相關關鍵字競價排名結果客觀上對魏則西選擇就醫產生了影響。”據時任百度新興業務對外合作總負責人介紹,醫療健康在當時百度收入中的占比已經達到了35%。對於企業而言,高額利潤的誘惑容易令其蒙蔽雙眼。雖然國家對醫療機構監管越來越嚴,
但這部分營收實占比太重,所以百度才會選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了”!

另一方面,由於百度在搜索之外的市場進展均不順利,故此,魏則西事件之後,百度的日子是暗淡的。不轉型,就要面對監管的壓力、輿論的聲討、合作夥伴的拋棄;轉型,則要損失當前的收入,在不熟悉的領域參與激烈競爭,爭取一個完全看不到結果的未來。到底是近是退?李彥宏的抉擇的過程是艱難的。

不過,古語有雲: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營收遭受重創之後的切膚之痛,令李彥宏採取了破釜沉舟的決心,來加速轉型以扭轉不利格局。

2016年,百度加快了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發、佈局和投資。在業務上,百度幾乎所有平臺產品都已通過人工智慧技術應用進一步優化升級,正在積極打造人工智慧驅動的商業新時代。

2017年伊始,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加盟百度出任集團總裁兼COO,

任旭陽、馬東敏等老百度人相繼回歸,同時到來的還有一批年輕高管,致力於新業務的發展。例如:新成立的百度風投投資美國虛擬實境企業8i;百度全資收購渡鴉科技等等舉措。不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想收穫,必須提前付出。

■ 2017首季度淨利潤同比再次下滑

4月28日,百度公佈了2017年一季度財報。報告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百度總營收為人民幣168.91億元(約合24.54億美元),同比增長6.8%;第一財季淨利潤為人民幣17.77億元(約合2.581億美元),同比下滑10.6%。雖然下滑沒有去年同期的18.9%嚴重,但這是百度之前連續幾個季度的多次下滑。

淨利潤的接連下滑,再次為努力轉型中的百度蒙上了一層陰影。不過,從諸多不利之中,我們也發現了希望。如果堅持關注百度近期的財報的話,會發現一個細節:營收逐漸攀升,淨利潤接連下滑,為何會有此類現象發生?是何原因導致的呢?

■ 全力研發“人工智慧”的代價

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首季度財報公佈後表示:“進入2017年,百度從移動為先到AI為先的戰略演變繼續強有力地推進。雖然我們在AI領域的投資是長期過程,但AI帶來的好處已經在我們的現有平臺開花結果。隨著AI將在所有主要行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我們堅信百度的技術優勢將讓我們能夠推動並參與中國受AI驅動行業的增長和轉型。”

從百度董事長李彥宏的表態中,似乎讓我們瞭解了百度近年來利潤接連下滑的原因。據瞭解,百度2016年的研發成本非常龐大:總費用為101.5億人民幣,占總營收的14.3%。這樣大的占比,在全球高科技公司中都是比較罕見的。透過百度前幾年的財報不難發現,從2014年開始,百度的研發成本開始猛增。

據資料顯示:2014年,研發費用為 69.81億人民幣,比2013年增長了70%;2015年,研發投入突升為101.76億人民幣,比2014年又增長45.8%;2016年,研發費用為101.5億人民幣,比2015年減少0.2%。

2014年5月,世界頂級人工智慧專家吳恩達出人百度首席科學家,全面領導百度研究院,同時宣佈矽谷AI實驗室(SVAIL)正式成立。2014年7月,百度成立大資料實驗室(BDL),在北京、深圳和矽谷分設辦公室。該實驗室主要從事大資料和搜索核心技術相關的研究工作,專注於大規模機器學習演算法和應用,大資料預測分析和垂直行業應用探索,大資料結構化演算法研究,智慧系統的研究等方向。針對這兩年研發投入的瘋狂增長,百度給出的理由也很直接:這部分增長主要是由於研發人員數量增加。

可見,百度每年100多億的研發投入,主要都花在了籌建和維護人才庫上。資料顯示:2015和2016兩年,百度研發投入在100億人民幣左右浮動。

據李彥宏透露,百度現有的平臺產品,包括搜尋引擎及資訊流,都已通過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優化升級,並因百度的內容和服務生態系統而得以進一步豐富。未來,百度將積極打造人工智慧驅動的商業新時代。

由此可見,百度轉型之箭已在弦上,但究竟能否重回BAT的龍頭地位,得到市場的認可,尚需時間來做出驗證!

■ 編輯|李思,財華社財經編輯。

同比增長6.8%;第一財季淨利潤為人民幣17.77億元(約合2.581億美元),同比下滑10.6%。雖然下滑沒有去年同期的18.9%嚴重,但這是百度之前連續幾個季度的多次下滑。

淨利潤的接連下滑,再次為努力轉型中的百度蒙上了一層陰影。不過,從諸多不利之中,我們也發現了希望。如果堅持關注百度近期的財報的話,會發現一個細節:營收逐漸攀升,淨利潤接連下滑,為何會有此類現象發生?是何原因導致的呢?

■ 全力研發“人工智慧”的代價

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首季度財報公佈後表示:“進入2017年,百度從移動為先到AI為先的戰略演變繼續強有力地推進。雖然我們在AI領域的投資是長期過程,但AI帶來的好處已經在我們的現有平臺開花結果。隨著AI將在所有主要行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我們堅信百度的技術優勢將讓我們能夠推動並參與中國受AI驅動行業的增長和轉型。”

從百度董事長李彥宏的表態中,似乎讓我們瞭解了百度近年來利潤接連下滑的原因。據瞭解,百度2016年的研發成本非常龐大:總費用為101.5億人民幣,占總營收的14.3%。這樣大的占比,在全球高科技公司中都是比較罕見的。透過百度前幾年的財報不難發現,從2014年開始,百度的研發成本開始猛增。

據資料顯示:2014年,研發費用為 69.81億人民幣,比2013年增長了70%;2015年,研發投入突升為101.76億人民幣,比2014年又增長45.8%;2016年,研發費用為101.5億人民幣,比2015年減少0.2%。

2014年5月,世界頂級人工智慧專家吳恩達出人百度首席科學家,全面領導百度研究院,同時宣佈矽谷AI實驗室(SVAIL)正式成立。2014年7月,百度成立大資料實驗室(BDL),在北京、深圳和矽谷分設辦公室。該實驗室主要從事大資料和搜索核心技術相關的研究工作,專注於大規模機器學習演算法和應用,大資料預測分析和垂直行業應用探索,大資料結構化演算法研究,智慧系統的研究等方向。針對這兩年研發投入的瘋狂增長,百度給出的理由也很直接:這部分增長主要是由於研發人員數量增加。

可見,百度每年100多億的研發投入,主要都花在了籌建和維護人才庫上。資料顯示:2015和2016兩年,百度研發投入在100億人民幣左右浮動。

據李彥宏透露,百度現有的平臺產品,包括搜尋引擎及資訊流,都已通過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優化升級,並因百度的內容和服務生態系統而得以進一步豐富。未來,百度將積極打造人工智慧驅動的商業新時代。

由此可見,百度轉型之箭已在弦上,但究竟能否重回BAT的龍頭地位,得到市場的認可,尚需時間來做出驗證!

■ 編輯|李思,財華社財經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