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拍人更美” 小米已被拍醒終迎來“春暖花開”?

“為發燒而生”,這是小米於 2010 年誕生時的宣傳語,雷軍當時表示小米手機將會是性價比最高的手機,

因為手機線上銷售的互聯網模式已經到來,得益於對零售管道嚴格的控制,並省去分銷零售管道以及與運營商合作等大量成本,小米手機在 1999 元價格點上站崗了 5 代產品。

大多數人承認小米拉低了智能手機的價格,而且在此期間只用兩年半的時間,就把手機做到了中國首屈一指的廠商,全球排名第三,堪稱互聯網模式的商業教科書。

不過,今年小米開啟了“新零售”,小米 6 也漲價到了 2499 元,眾人皆知的“為發燒而生”和“黑科技”廣告語也變成了“拍人更美”。

今年第一季國產手機廠商只有小米下跌了

然而,今天的小米已經今非昔比,在競爭激勵的國內市場,依然是不到兩年的時間,小米落後了,現在只是排名第四的國產手機廠商,落後于華為、OPPO 和 VIVO。5 月 4 日,市場調研機構 IDC 最新公佈的 2017 年第一季度中國智慧手機市場跟蹤報告顯示,

小米在今年頭三個月手機出貨量同比下跌了 7.5% 只有 930 萬部,國內市場份額僅為 7.4%。

對比之下,華為以 2080 萬的出貨量穩坐中國智慧手機第一廠商的寶座,同比增長約 25.5%,市場份額達到 20%。至於 OPPO 和 VIVO 的出貨量同比分別增長 19.5% 和 7.6%%,國內市場份額分別提升到了 18.2% 和 14.1%。

過去兩年,華為登頂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的寶座並不奇怪,因為這是一家 500 強通信行業巨頭,擁有其他公司不可比擬的技術優勢,但 OPPO 和 VIVO 是如何生存的?並實現針對小米手機的彎道超車呢?對此 IDC 在其報告中提到了一個重點,即“瘋狂拓展的線下體驗店,管道建設與行銷創新。”

小米一手打造的手機互聯網模式進入下半場

此前小米一直奉行互聯網模式,因為互聯網模式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獲取大量使用者的關注度,

而且有利於降低運作成本,完全不需要像傳統商業模式依靠人來幹活,僅通過聯網伺服器就能做大部分工作。而這一點,也是小米之前敢把價格壓低到 1999 元的原因之一。當時小米甚至希望利用內置於 MIUI 的服務生態轉換更多金錢,可互聯網影響力最大的還是 BAT,所以手機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金錢大多進了 BAT 的口袋。

不可否認,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線下零售業目前都處於熱情消退的年代,因為消費者越來越多轉向網路購物,線上買東西既方便快捷,而且利於低價買到更有價值的產品。數位化時代的邏輯方向就是如此,很早之前你看到印刷的報紙、CD 碟、電話亭和卡帶等,這些東西今天轉換成了數位化的內容出現在廣闊的網路上,行銷、銷售和售後在網路上就能完成。正因為這一點,雷軍表示依靠互聯網模式馬雲躺著都能賺錢。

不過,雖然國內網路文化相當成熟,但很多專家仍表示,手機的互聯網模式競爭已經進入下半場。雷軍對此表示贊同,並承認過去兩年小米經歷了增長瓶頸,因為電商只占商品零售綜合的 10% ,90% 的市場進不去。這就是小米遇到的最大問題,如何去突破商業模式的障礙。

其實道理很簡單, 過去小米的商業模式完全集中於網路銷售,在網路文化濃厚的一線城市獲得了大量消費者的青睞。不過,正是從那時起,智慧手機日漸成為生活中合理存在的必備品,那些二三線欠發達成熟地區更多中下階層的消費者也開始購買智慧手機了,但這部分人群大多對網路購物的認知仍存在一定距離,此時他們自然還是選擇走進門店購機。

然而,他們在手機店看到的不是小米手機,反而是 OPPO 和 VIVO,此後他們便更多為第一印象而花錢,而藍綠廠也更願意將時間和金錢投入到線下形象塑造當中。簡單地說,年輕人大多數肯定都知道上網購物,但如果只是二三線城市或縣級和城鎮的消費者,他們更多還是會選擇進入商店,看看手機外觀好不好看,聽聽銷售人員能給他們什麼建議。

“新零售”轉變助小米迎來春暖花開 !

隨著元器件採購成本上漲,匯率波動影響,以及管道的成本節節攀升,互聯網手機的低價紅利也已經逐漸衰退,各大曾經陪小米玩互聯網模式的廠商開始集體漲價,小米 6 也不列外,最貴高達 3999 元。其實小米在互聯網銷售中並沒有敗下陣來,從 GFK 的統計 2017 年第一季度互聯網手機銷量的資料來看,榮耀 1052.2 萬台,小米 945 萬台, 小米仍在第二的位置。

而轉到線下,只不過是藍綠廠和華為的戰場,並沒有小米什麼事。賽諾的最新資料瞭解,2017 年 2 月份線下手機市場上,OPPO 和 VIVP 分別賣了 700.2 萬部和 617 萬部手機,市場份額分別占 20.9% 和 18.4%,分列前二名。 而小米則排到了第八名,2 月份賣出 110.2 萬部手機,市占比 3.3%

很顯然,在不放棄互聯網模式輕資產、已購買優勢的前提下,小米選擇拓展線下管道佈局的“新零售”策略目前是最正確不過的方向了 ,包括在重點城市的核心商圈規劃開設品牌體驗店 , 在一二三四線城市進行選址佈局,加速品牌旗艦店的建立等等。小米的目標是今年開業 150 到 200 家線下零售店,未來兩三年內要實現 1000 家的目標。

當前小米在中國已經開設 72 家線下零售店,其中有 20 家今年開設,此前 52 家目前運轉良好,因為在 IDC 的報告中,今年第一季度相對於 2016 年第四季度小米的市場份額環比大增 21.6% ,是所有國產廠商中環比增長最高的一家。小米的線下零售店開始起到非常明顯的作用,開始小米正在逐漸搶回更多的市場份額。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 21.6% 的環比增長意味著什麼。要知道,第一季度智慧手機市場往往普遍低迷,並且春節長假導致手機市場管道出貨的暫歇性停滯,各大手機廠商的出貨量通常受此季節週期性的影響,其中華為環比增長僅 19.05%,OPPO 為更低的 0.55%,而 VIVO 則出現了環比下跌的情況。小米手機能夠迎來 21.6% 的環比,說是“春暖花開”並不為過。

線下堅守價格能活多久?

在本應迎來更大銷量跌幅的前提下,環比迎來增長,這對於小米必然是今年最好的開局了。畢竟持續執行互聯網模式給小米帶來的最大缺點就是,品牌影響力的行銷效果大打折扣,難以滲透到更多核心消費品市場上,使得開拓市場變得更加困難。而隨著用戶更加注重於品牌體驗,手機體驗店更能拉近品牌與用戶的距離,為使用者提供多樣化的體驗服務。

雷軍的目標還很遠大,他希望在開滿 1000 家零售店之時,能夠在今後五年內營收突破 700 億元人民幣。這有可能嗎?畢竟雷軍新零售的口號是用互聯網方式做線下零售,堅持成本定價,零毛利,生產成本、運營成本即是銷售成本,小米手機線上賣什麼價錢,線下自己的零售店就賣什麼價錢。

此前小米總裁林斌透露稱,小米之家每平米月均銷售額達 28 至 29 萬元,在全球範圍內僅次於蘋果每平方米的 40 萬元。如果按照這個數字,零售店的數量越多確實很有希望達到,但誰知道呢?就連雷軍自己也不清楚,因為至今就補齊線下管道、供應鏈能力等短板問題,雷軍依然沒有對外表明確切的解決方案。

在 5 月 4 日的時候,雷軍給武漢市負責“雙創”的領導們上了一堂“創業課”,講到動情之處,雷軍不禁哽咽,他說:

“萬一哪天小米活不下去了,我們就發起募捐,我相信米粉朋友們一定會給我們捐款的,我相信他們會心甘情願的。因為我們是真正在全心全意為米粉服務,為了給他們提供最酷的產品,為了能以最厚道的價格讓米粉們都買得起,七年來我每天都過得非常焦慮,我付出了全部的熱情。”

說到最後,如果小米的“新零售”還是不能成功,你會像雷總所說的那樣做嗎?

雷軍表示依靠互聯網模式馬雲躺著都能賺錢。

不過,雖然國內網路文化相當成熟,但很多專家仍表示,手機的互聯網模式競爭已經進入下半場。雷軍對此表示贊同,並承認過去兩年小米經歷了增長瓶頸,因為電商只占商品零售綜合的 10% ,90% 的市場進不去。這就是小米遇到的最大問題,如何去突破商業模式的障礙。

其實道理很簡單, 過去小米的商業模式完全集中於網路銷售,在網路文化濃厚的一線城市獲得了大量消費者的青睞。不過,正是從那時起,智慧手機日漸成為生活中合理存在的必備品,那些二三線欠發達成熟地區更多中下階層的消費者也開始購買智慧手機了,但這部分人群大多對網路購物的認知仍存在一定距離,此時他們自然還是選擇走進門店購機。

然而,他們在手機店看到的不是小米手機,反而是 OPPO 和 VIVO,此後他們便更多為第一印象而花錢,而藍綠廠也更願意將時間和金錢投入到線下形象塑造當中。簡單地說,年輕人大多數肯定都知道上網購物,但如果只是二三線城市或縣級和城鎮的消費者,他們更多還是會選擇進入商店,看看手機外觀好不好看,聽聽銷售人員能給他們什麼建議。

“新零售”轉變助小米迎來春暖花開 !

隨著元器件採購成本上漲,匯率波動影響,以及管道的成本節節攀升,互聯網手機的低價紅利也已經逐漸衰退,各大曾經陪小米玩互聯網模式的廠商開始集體漲價,小米 6 也不列外,最貴高達 3999 元。其實小米在互聯網銷售中並沒有敗下陣來,從 GFK 的統計 2017 年第一季度互聯網手機銷量的資料來看,榮耀 1052.2 萬台,小米 945 萬台, 小米仍在第二的位置。

而轉到線下,只不過是藍綠廠和華為的戰場,並沒有小米什麼事。賽諾的最新資料瞭解,2017 年 2 月份線下手機市場上,OPPO 和 VIVP 分別賣了 700.2 萬部和 617 萬部手機,市場份額分別占 20.9% 和 18.4%,分列前二名。 而小米則排到了第八名,2 月份賣出 110.2 萬部手機,市占比 3.3%

很顯然,在不放棄互聯網模式輕資產、已購買優勢的前提下,小米選擇拓展線下管道佈局的“新零售”策略目前是最正確不過的方向了 ,包括在重點城市的核心商圈規劃開設品牌體驗店 , 在一二三四線城市進行選址佈局,加速品牌旗艦店的建立等等。小米的目標是今年開業 150 到 200 家線下零售店,未來兩三年內要實現 1000 家的目標。

當前小米在中國已經開設 72 家線下零售店,其中有 20 家今年開設,此前 52 家目前運轉良好,因為在 IDC 的報告中,今年第一季度相對於 2016 年第四季度小米的市場份額環比大增 21.6% ,是所有國產廠商中環比增長最高的一家。小米的線下零售店開始起到非常明顯的作用,開始小米正在逐漸搶回更多的市場份額。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 21.6% 的環比增長意味著什麼。要知道,第一季度智慧手機市場往往普遍低迷,並且春節長假導致手機市場管道出貨的暫歇性停滯,各大手機廠商的出貨量通常受此季節週期性的影響,其中華為環比增長僅 19.05%,OPPO 為更低的 0.55%,而 VIVO 則出現了環比下跌的情況。小米手機能夠迎來 21.6% 的環比,說是“春暖花開”並不為過。

線下堅守價格能活多久?

在本應迎來更大銷量跌幅的前提下,環比迎來增長,這對於小米必然是今年最好的開局了。畢竟持續執行互聯網模式給小米帶來的最大缺點就是,品牌影響力的行銷效果大打折扣,難以滲透到更多核心消費品市場上,使得開拓市場變得更加困難。而隨著用戶更加注重於品牌體驗,手機體驗店更能拉近品牌與用戶的距離,為使用者提供多樣化的體驗服務。

雷軍的目標還很遠大,他希望在開滿 1000 家零售店之時,能夠在今後五年內營收突破 700 億元人民幣。這有可能嗎?畢竟雷軍新零售的口號是用互聯網方式做線下零售,堅持成本定價,零毛利,生產成本、運營成本即是銷售成本,小米手機線上賣什麼價錢,線下自己的零售店就賣什麼價錢。

此前小米總裁林斌透露稱,小米之家每平米月均銷售額達 28 至 29 萬元,在全球範圍內僅次於蘋果每平方米的 40 萬元。如果按照這個數字,零售店的數量越多確實很有希望達到,但誰知道呢?就連雷軍自己也不清楚,因為至今就補齊線下管道、供應鏈能力等短板問題,雷軍依然沒有對外表明確切的解決方案。

在 5 月 4 日的時候,雷軍給武漢市負責“雙創”的領導們上了一堂“創業課”,講到動情之處,雷軍不禁哽咽,他說:

“萬一哪天小米活不下去了,我們就發起募捐,我相信米粉朋友們一定會給我們捐款的,我相信他們會心甘情願的。因為我們是真正在全心全意為米粉服務,為了給他們提供最酷的產品,為了能以最厚道的價格讓米粉們都買得起,七年來我每天都過得非常焦慮,我付出了全部的熱情。”

說到最後,如果小米的“新零售”還是不能成功,你會像雷總所說的那樣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