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醫學生赴美行醫 match成功者講述自己的故事

李維哲最近雙喜臨門。

繼3月10日通過博士論文答辯之後,三天后,他又match成功,即將走出校園,開啟美國住院醫師生涯。

2017版match:人數或創新紀錄

住院醫培訓是大多數美國醫生執業的必經之路。

醫學生離開校園後,通過“匹配”(match),找到合適的教學醫療機構,在那裡接受3至7年的住院醫培訓,從而開啟行醫生涯。

2017年的match周從美國時間3月13日持續到17日。美國全國住院醫師匹配專案(NRMP)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莫納·M·賽納表示:“match周是醫學生們生命中的重要環節。

多年的付出和努力只為了這決定性的時刻。”

Match周之中有中國學子的身影,李維哲就是今年的成功者之一。

NRMP官方表示,2017年的匹配項目有可能成為有史以來人數最多的一屆;有望雙雙創下申請人數和錄取人數的新紀錄。2016年,美國各地的醫療機構開設了4800多個住院醫項目,吸引到全球4.2萬多人申請,有3萬多人匹配成功。

中國學子赴美行醫:成績背後都是努力

李維哲畢業於同濟大學醫學院,

在校期間通過校內宣講會得知赴美行醫。“通常景象是左手一本1000多頁的英文原版教材,右手一本1000多頁的醫學英語詞典。辦法雖然笨拙,但確實在一年裡夯實了醫學知識和醫學英語的基礎。”李維哲說。

在同濟的5年,李維哲拿到了臨床醫學學士學位;在內布拉斯卡大學醫學中心(UNMC)又是5年,藥理及神經科學博士學位已經手到擒來。10年寒窗,李維哲的努力有了回報。

今年同樣match成功的,

還有耶魯大學的M.P.H.(公共衛生碩士)江長川。他也為赴美行醫做出了不少犧牲。

江長川告訴健康界,自己在蘇州大學醫學院攻讀5年本科的最後兩年中,幾乎沒有課餘時間。他一邊要忙著見習、實習;一邊要週末組織同學討論;一邊還要申請美國的學校,時間相當緊迫。

到了美國,入讀耶魯之後,江長川還要花費大部分時間,繼續準備考試,為此不惜捨棄一些做研究或者實習的機會;甚至回國探親也要“克扣”;至於社交玩耍,

就更談不上了。

母校蘇州大學醫學院也支持江長川。他說,從開始準備考試到今年申請,母校的支持至關重要。

成功match:只是入場券

在堪比金榜題名的喜悅面前,江長川說:“這只是醫生培訓的入場券。將來還有太多未知數,還有太多事情要做,還要付出很多努力為前途打拼。”

“現在已經拿到了培訓的入場券,希望繼續努力,

在結束培訓之後,能夠在技巧、能力、乃至臨床之外的方方面面都能學到真功夫、真知識,進一步提高患者的健康水準。”

即將結束復旦大學醫學院八年制學習的張曉岑也在2017年match成功。張曉岑表示,目前手頭還有論文和畢業等事宜,暫時無暇顧及秋天的住院醫生活。“希望可以結束一系列事情,痛快地玩兒兩個月,”張曉岑說。

後輩match成功,前輩有話要說。紐約病理醫生“老刀”何剛表示,Match成功的新住院醫不要過久地沉溺於被錄取的喜悅之中,這只是一隻腳跨進門檻而已。住院醫生涯的前3至6個月至關重要,新人可能會遭受警告,甚至被中止住院,因此必須適應——而且要提前適應環境。

何剛建議,新人提前1至3個月去美國,到錄取單位或其他單位實習,瞭解美國臨床文化的基本知識,做好熱身,為7月1日正式開始的臨床值班做準備。

住院醫新政:16小時值班延長到24小時

和往年不同,這屆住院醫遇到了值班新政。美國研究生醫學教育認證委員會(ACGME)宣佈,從2017年7月開始,美國一年級住院醫的輪崗時間將從16小時延長到24小時,另有4個小時交接病人。不過每週的工作時長依然限制在80小時以內。

江長川對值班新政表示理解。他說:“有研究發現,患者臨床不良事件和醫生過多交班有關。之前為了保護住院醫,要求值班時間不能超過16小時,導致交班比較頻繁。有人認為,這給醫療品質帶來了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住院醫延長值班時間,也能降低醫院的人力成本,減少管理負擔。”

作為住院醫“學姐”,高山說:“我覺得沒什麼大影響,大家之前也都是這麼過來的。”高山目前是托萊多大學醫學中心(UTMC)第三年急診住院醫,同時也是夏可醫學(SHUG)的創始人之一。

期待:服務中國患者和醫學生

美國行醫之路已經在這批住院醫新人面前鋪開。遠在美國之際,江長川惦記的是中國。他說,世界上沒有完美的醫療系統,但美國在很多方面強于祖國。

“什麼時候我們國家的醫療系統,能夠通過我們這一代的努力,還有現在國內同道的努力,讓之後的醫生,在不用出國的情況下也能受到很好的教育,讓中國的患者在不用出國的情況下受到很好的醫療服務,這是我能想到的最大最大的期待。”江長川如是說。

Match成功的新住院醫不要過久地沉溺於被錄取的喜悅之中,這只是一隻腳跨進門檻而已。住院醫生涯的前3至6個月至關重要,新人可能會遭受警告,甚至被中止住院,因此必須適應——而且要提前適應環境。

何剛建議,新人提前1至3個月去美國,到錄取單位或其他單位實習,瞭解美國臨床文化的基本知識,做好熱身,為7月1日正式開始的臨床值班做準備。

住院醫新政:16小時值班延長到24小時

和往年不同,這屆住院醫遇到了值班新政。美國研究生醫學教育認證委員會(ACGME)宣佈,從2017年7月開始,美國一年級住院醫的輪崗時間將從16小時延長到24小時,另有4個小時交接病人。不過每週的工作時長依然限制在80小時以內。

江長川對值班新政表示理解。他說:“有研究發現,患者臨床不良事件和醫生過多交班有關。之前為了保護住院醫,要求值班時間不能超過16小時,導致交班比較頻繁。有人認為,這給醫療品質帶來了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住院醫延長值班時間,也能降低醫院的人力成本,減少管理負擔。”

作為住院醫“學姐”,高山說:“我覺得沒什麼大影響,大家之前也都是這麼過來的。”高山目前是托萊多大學醫學中心(UTMC)第三年急診住院醫,同時也是夏可醫學(SHUG)的創始人之一。

期待:服務中國患者和醫學生

美國行醫之路已經在這批住院醫新人面前鋪開。遠在美國之際,江長川惦記的是中國。他說,世界上沒有完美的醫療系統,但美國在很多方面強于祖國。

“什麼時候我們國家的醫療系統,能夠通過我們這一代的努力,還有現在國內同道的努力,讓之後的醫生,在不用出國的情況下也能受到很好的教育,讓中國的患者在不用出國的情況下受到很好的醫療服務,這是我能想到的最大最大的期待。”江長川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