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三亞到雲南:旅遊亂象的治理之道

近些年,雲南麗江、大理和海南三亞等旅遊“名片城市”因亂象頻出,

沒少被媒體和大眾曝光。去年女遊客麗江被打、今年副省長暗訪被強制購物事件發生後,雲南痛定思痛,於日前出臺涉及七方面共22條“禁令”整頓旅遊市場,這種勇氣得到遊客稱讚。

與雲南相似,三亞“宰客門”“回扣門”事件,也曾讓遊客一度望而卻步。經過兩年多的整治,如今的三亞正在脫胎換骨,重新煥發旅遊魅力。從三亞到雲南,治理旅遊亂象的經歷能夠得出什麼共同啟示?

旅遊亂象根在哪

女遊客被打事件過去將近半年,記者再次走訪了麗江。古城區七星街一家燒烤店老闆唐先生告訴記者,事件對當地造成了很壞影響,遊客戒備心理明顯增強了。最近麗江的社會治安管理非常嚴格,每天淩晨兩三點還有員警巡邏。

旅遊亂象非雲南獨有。就在幾年前,三亞旅遊旺季欺客宰客現象嚴重,“黑社”“黑導”“黑店”盤踞,嚴重影響旅遊品質。

歸根到底,亂象根源就是旅遊市場多頭管理的問題。

整治前,三亞工商、旅遊、交通、公安等各管一攤,分散執法,拖延推諉多,執行力度弱,遊客投訴無門,導致小事件釀成大問題。龐大的旅遊市場和單薄的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形成反差,“小馬拉大車”的旅遊管理體制明顯滯後於市場監管需要。

面對屢登頭條的旅遊亂象,海南省旅遊委主任孫穎認為,“黑”事件多發的重要原因是管理體制已經不適應日益開放的旅遊市場,

目前國內散客游和自由行的比例已遠超團隊遊,旅遊業已從封閉式發展向開放式轉變。各地旅遊管理部門也應切實轉變觀念,從旅遊部門單一應付到多部門聯合發力轉變,從行業分散治理向整體綜合治理轉變。

為旅遊生態複綠

今年春節黃金周期間,三亞市接待遊客95.73萬人次,同比增長14.07%;旅遊總收入90.64億元,同比增長19.60%。遊客普遍反映未遭遇宰客欺客現象。

兩年間,從“殺氣騰騰”到欣欣向榮,三亞是如何做到的?

其中,涉旅部門聯通、有案情“馬上就辦”制度的實施,讓旅客更放心,讓商販更小心。春節期間,遊客楊先生在三亞春園海鮮廣場一攤位購買一條石斑魚後發現少了4兩,三亞旅遊服務熱線12301接到其投訴後,旅遊、工商、旅遊員警、物價等部門人員迅速趕赴現場調查取證,最終吊銷了商戶的營業執照。

“吃秤”4兩就被吊銷營業執照,

只是三亞近年來鐵腕治理的縮影。2014年11月,由三亞市委書記、市長領銜,成立了旅遊市場整治工作小組,與各區、市旅遊委、市公安局等35個單位聯合執法,建立“網-線-點”立體式旅遊監管機制,責任明確到人,徹底打破了部門分散執法狀態。

三亞在全國率先成立了旅遊員警支隊,旅遊巡迴法庭與工商、旅遊委等數個部門在這裡聯合辦公。三亞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樊木說,三亞的旅遊市場不是旅遊委一個部門在管,接到遊客舉報線索,12301旅遊調度指揮中心會立即回應,按照相關職能部門職責,當即轉辦,做到件件要查處,件件有回應。

三亞市旅遊委副主任鄭聰輝介紹,一年多來,三亞對全市旅遊問題易發的購物店、海鮮排檔、潛水點進行暗訪3800次、省外暗訪約90次。“暗訪中出現的問題和典型案例,我們在市民遊客中心不定期召開新聞發佈會,向媒體和社會公佈。”三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尚林說。

三亞灣美麗匯購物點經理王保生說,由於現在購物全程不給導遊返點,珠寶整體市面價下降約50%,多家靠給導遊返點拉客的購物店已關門停業。

與三亞千里之隔的雲南4月15日開始實施《雲南省旅遊市場秩序整治工作措施》,大理、德宏等旅遊旺地從購物、定價、交通、住宿、宗教活動這幾方面全面實施整治,要求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大理州旅遊發展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馬金鐘說,通過取消定點購物、明確“吃購分類、娛購分離”的原則,徹底斬斷了旅遊團隊經營中的灰色利益鏈。

禁令如何不“反彈”

採訪中多位業內人士提出疑問:雲南此次出臺的“史上最嚴”禁令措施比較全面、細緻,短期內定能實現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最嚴”措施能否持續,旅遊市場能否健康成長?

記者于4月17日在德宏州芒市珠寶小鎮走訪時看到,往常熱鬧的小鎮變得冷清,大巴停靠站空蕩蕩。這裡的負責人章永說,《雲南省旅遊市場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於15日開始實施後,就不再有團隊遊客來參觀購物了。

“禁令太嚴格,商戶一下子沒有了收入,或許會變本加厲地宰客欺客,導致整治成果‘反彈’,所以培育健康的旅遊市場,不是讓商戶沒錢賺,而是讓大家都能規範合理地掙錢,對遊客對商戶都是好事。”在麗江束河古鎮經營民宿的商人田寶生說。

“旅遊城市的管理要從根本上形成長效機制,必須堅持改革。”全國政協委員鄭鋼認為,雲南此次壯士斷腕的態度和決心值得稱讚。他建議,在落實“最嚴”措施的同時,也可借鑒三亞的成熟經驗。

“第一是遊客導向性。整治商家只是一方面,但出發點是要注重遊客的感受和體會,比如三亞建立的長效暗訪機制,就是通過暗訪以遊客的感受為最重要的標準,對商家進行整治;第二是資訊宣導性。追求資訊對稱,通過科技手段和出臺相關規定,讓遊客和商家之間實現資訊對稱,這是治理旅遊欺詐最重要的‘閥門’;第三是形成旅遊治理合力,主要領導負責,搭建專門平臺,多部門形成合力。”鄭鋼說。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德宏州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楊曉梅表示:“我們也借鑒了三亞的一些好經驗,比如推廣旅遊員警,形成由一個部門監管向多個部門共同監管轉變的機制等,希望遊客們監督。”

三亞的旅遊市場不是旅遊委一個部門在管,接到遊客舉報線索,12301旅遊調度指揮中心會立即回應,按照相關職能部門職責,當即轉辦,做到件件要查處,件件有回應。

三亞市旅遊委副主任鄭聰輝介紹,一年多來,三亞對全市旅遊問題易發的購物店、海鮮排檔、潛水點進行暗訪3800次、省外暗訪約90次。“暗訪中出現的問題和典型案例,我們在市民遊客中心不定期召開新聞發佈會,向媒體和社會公佈。”三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尚林說。

三亞灣美麗匯購物點經理王保生說,由於現在購物全程不給導遊返點,珠寶整體市面價下降約50%,多家靠給導遊返點拉客的購物店已關門停業。

與三亞千里之隔的雲南4月15日開始實施《雲南省旅遊市場秩序整治工作措施》,大理、德宏等旅遊旺地從購物、定價、交通、住宿、宗教活動這幾方面全面實施整治,要求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大理州旅遊發展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馬金鐘說,通過取消定點購物、明確“吃購分類、娛購分離”的原則,徹底斬斷了旅遊團隊經營中的灰色利益鏈。

禁令如何不“反彈”

採訪中多位業內人士提出疑問:雲南此次出臺的“史上最嚴”禁令措施比較全面、細緻,短期內定能實現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最嚴”措施能否持續,旅遊市場能否健康成長?

記者于4月17日在德宏州芒市珠寶小鎮走訪時看到,往常熱鬧的小鎮變得冷清,大巴停靠站空蕩蕩。這裡的負責人章永說,《雲南省旅遊市場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於15日開始實施後,就不再有團隊遊客來參觀購物了。

“禁令太嚴格,商戶一下子沒有了收入,或許會變本加厲地宰客欺客,導致整治成果‘反彈’,所以培育健康的旅遊市場,不是讓商戶沒錢賺,而是讓大家都能規範合理地掙錢,對遊客對商戶都是好事。”在麗江束河古鎮經營民宿的商人田寶生說。

“旅遊城市的管理要從根本上形成長效機制,必須堅持改革。”全國政協委員鄭鋼認為,雲南此次壯士斷腕的態度和決心值得稱讚。他建議,在落實“最嚴”措施的同時,也可借鑒三亞的成熟經驗。

“第一是遊客導向性。整治商家只是一方面,但出發點是要注重遊客的感受和體會,比如三亞建立的長效暗訪機制,就是通過暗訪以遊客的感受為最重要的標準,對商家進行整治;第二是資訊宣導性。追求資訊對稱,通過科技手段和出臺相關規定,讓遊客和商家之間實現資訊對稱,這是治理旅遊欺詐最重要的‘閥門’;第三是形成旅遊治理合力,主要領導負責,搭建專門平臺,多部門形成合力。”鄭鋼說。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德宏州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楊曉梅表示:“我們也借鑒了三亞的一些好經驗,比如推廣旅遊員警,形成由一個部門監管向多個部門共同監管轉變的機制等,希望遊客們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