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蕁麻疹——一種看似簡單卻不能輕視的病症

作者:袁姍

蕁麻疹是臨床常見病,在三甲醫院的普通皮膚科門診,一天怎麼也得看到10個20個的蕁麻疹。

什麼是蕁麻疹?

蕁麻疹的臨床症狀典型的就是風團,俗稱風疙瘩,一種水腫性的紅色團塊,是皮膚、粘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

此起彼伏,絕大多數非常癢,患者的自我感覺很差,風團持續時間通常為2-24小時,絕大多數是反復發生,持續數日到數月甚至數年,有15-25%的人一生中至少發作過一次蕁麻疹。

有幸運的人,一次發作,數小時內消失,莫名出現,莫名消失,很難發現或者說確定原因,事後諸葛亮也不行。

發病時該做什麼?

一般人第一次見到蕁麻疹,很可能受到驚嚇,因為皮膚上像畫了紅地圖似的,一大片一大片,或者像被很多蚊子咬了似的,

而且癢的不得不抓,越抓皮膚問題越嚴重,連成一片,更癢。尤其是小兒,父母經常驚慌失措。但是若是有父母本身曾經患過蕁麻疹的,有經驗,就好的多。

急診皮膚病半數都是蕁麻疹患者。蕁麻疹患者多數病情都比較輕,口服抗過敏藥即可緩解,但是總是會見到有些人,他們表現的很嚴重,除了口服藥,可能還需要靜脈點滴藥物,甚至需要留院觀察或搶救,因為可能伴有發熱、關節痛或者胸悶、喘憋等緊急重症情況。

嚴重的蕁麻疹會憋死人,這不是恐嚇。因此一旦發生蕁麻疹,進展迅速,出現瘙癢以外的其他情況,尤其是喘憋,請儘快去最近的醫院就診,醫院越近越好,有時候五分鐘就能因為喉嚨的蕁麻疹嚴重水腫情況,導致呼吸道堵塞而窒息死亡。所以先別急著找原因,若是手邊有抗過敏藥,先吃上一片,不會出大錯。

蕁麻疹的特殊類型

蕁麻疹多數歸於普通類型,

普通就意味著原因和食物、藥物、空氣中的花粉、蟎蟲等過敏有關,或者是和細菌、病毒等感染有關。

但是除了普通類型蕁麻疹外,還有一些特殊臨床類型,特殊不等於臨床少見,更不等於治療有多特殊,僅僅是一些原因特殊,病情特殊,相關聯的情況特殊等。如:接觸性蕁麻疹,皮膚劃痕症,延遲性壓力性蕁麻疹,延遲性皮膚劃痕症,獲得性冷蕁麻疹,家族性冷蕁麻疹,

膽鹼能性蕁麻疹,局限性熱蕁麻疹,延遲性家族性局限性熱蕁麻疹,日光性蕁麻疹,運動性蕁麻疹,震顫性蕁麻疹,水源性蕁麻疹,腎上腺素能性蕁麻疹,電流性蕁麻疹,遺傳性家族性蕁麻疹綜合症。

名稱太多了,一掃而過,不用細看,因為有些常見,有些少見罕見,甚至有些皮膚科醫生一輩子也見不到。羅列上述名稱,是為了體現蕁麻疹的複雜性,目的是讓讀者不要認為蕁麻疹就是個簡單的疾病。要知道,蕁麻疹診斷不難,看圖說話就可以確定,難的是如此常見的表現,背後的原因多種多樣,病情輕重不同,病程長短不同,受累的器官不一定都在皮膚上,後果自然有不同。

蕁麻疹病因

醫生在臨床上多重點放在尋找蕁麻疹的病因以及其他伴有蕁麻疹病症的疾病的鑒別診斷上。

蕁麻疹病因有很多,但是其實能確定的不多,不會超過1/4,尤其是慢性蕁麻疹(反復發作超過6周的),目前認為病因有:食物和食物添加劑,吸入物(如花粉、蟎蟲、灰塵等),各種感染(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藥物(如青黴素、疫苗等),物理因素(如日光、冷、熱等),昆蟲叮咬(如蜂類、毛蟲等),精神因素和內分泌改變(如緊張、絕經、妊娠等),內科疾病(胃病、腸炎、甲亢、紅斑狼瘡、風濕病等),遺傳因素(如紅細胞生成性原卟啉病、家族性冷蕁麻疹等)。

列出這麼多,其實就是說,各種可能的原因都存在,想要明確病因,需要全面思考判斷,也是對醫患雙方同時的考驗。

即便是常見的食物,還要考慮哪種食物,是生食還是熟食,是否有添加劑的作用,是否有腐敗變質的情況等等。而為了幫助確定病因,不可以僅僅依靠各種化驗檢查,即便是160項的過敏原點刺篩查試驗,也依舊不能遺漏體檢和病史。

體檢需要做全面檢查,包括口腔、甲狀腺、泌尿生殖系統。尤其是超過6周的慢性蕁麻疹,對患者生活造成很大困擾,癢的時候有的人恨不得把全身皮膚都抓破。對於伴有焦慮和抑鬱等情緒障礙的患者,慢性蕁麻疹更是不易控制,在臨床上經常見到發病時間超過2年以上的患者,從全國各地而來,期望能在北京給個徹底的治療,但是仍舊有人失望而去。

(文章過長,未完待續)

(本文已獲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作者介紹:

袁姍,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主治醫師,皮膚科主任。成人及兒童的皮炎濕疹、皮膚過敏、感染以及皮膚腫瘤的診治;銀屑病、白癜風等的綜合治療;甲病和性病的診治;醫學美容。

要知道,蕁麻疹診斷不難,看圖說話就可以確定,難的是如此常見的表現,背後的原因多種多樣,病情輕重不同,病程長短不同,受累的器官不一定都在皮膚上,後果自然有不同。

蕁麻疹病因

醫生在臨床上多重點放在尋找蕁麻疹的病因以及其他伴有蕁麻疹病症的疾病的鑒別診斷上。

蕁麻疹病因有很多,但是其實能確定的不多,不會超過1/4,尤其是慢性蕁麻疹(反復發作超過6周的),目前認為病因有:食物和食物添加劑,吸入物(如花粉、蟎蟲、灰塵等),各種感染(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藥物(如青黴素、疫苗等),物理因素(如日光、冷、熱等),昆蟲叮咬(如蜂類、毛蟲等),精神因素和內分泌改變(如緊張、絕經、妊娠等),內科疾病(胃病、腸炎、甲亢、紅斑狼瘡、風濕病等),遺傳因素(如紅細胞生成性原卟啉病、家族性冷蕁麻疹等)。

列出這麼多,其實就是說,各種可能的原因都存在,想要明確病因,需要全面思考判斷,也是對醫患雙方同時的考驗。

即便是常見的食物,還要考慮哪種食物,是生食還是熟食,是否有添加劑的作用,是否有腐敗變質的情況等等。而為了幫助確定病因,不可以僅僅依靠各種化驗檢查,即便是160項的過敏原點刺篩查試驗,也依舊不能遺漏體檢和病史。

體檢需要做全面檢查,包括口腔、甲狀腺、泌尿生殖系統。尤其是超過6周的慢性蕁麻疹,對患者生活造成很大困擾,癢的時候有的人恨不得把全身皮膚都抓破。對於伴有焦慮和抑鬱等情緒障礙的患者,慢性蕁麻疹更是不易控制,在臨床上經常見到發病時間超過2年以上的患者,從全國各地而來,期望能在北京給個徹底的治療,但是仍舊有人失望而去。

(文章過長,未完待續)

(本文已獲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作者介紹:

袁姍,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主治醫師,皮膚科主任。成人及兒童的皮炎濕疹、皮膚過敏、感染以及皮膚腫瘤的診治;銀屑病、白癜風等的綜合治療;甲病和性病的診治;醫學美容。